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使用策略

邵永华
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为技术的革新,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情境教学法作为其中作用较为明显的一种被越来越频繁地应用,它能以数学理论知识点为基础,创建贴近问题本质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理解难度的同时增加了课堂的魅力,保证学生能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教师要发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点,为学生的数学探究开辟新的道路.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持有一些错误的教学观念,认为现阶段教学的重点是理论内容的讲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忽视了教学方案的优化,导致学生在乏味的课堂氛围下慢慢失去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不理想,更不会激发数学探究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现阶段的教学目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情境教学法正确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中,使得他们在丰富的课堂模式下一步步发现数学魅力,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数学能力的自我提高中.
教师在情境中要明确自身位置,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情境创建方案,在融入数学重难点的同时考虑到学生能力差异,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主体地位在数学情境中的体现是首要出发点,要尽可能减少课堂对他们数学思维的限制,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评价,将情境的作用最大化,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我会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情境中的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会根据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情境设计方案,接着我会用投影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初步完成生活化情境的构建.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情境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应用技巧,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勾股定理知识点转化为自身数学知识储备,完成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灵活运用情境创建方式
情境创建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对应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如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挖掘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素材将这些联系通过情境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解答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有效使用让学生打破了对数学的刻板印象,能更好地发现数学的潜在内涵,完善数学综合能力.
如何灵活创建情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验,需要不断积累情境构建素材,保证学生能在高效的课堂模式下完成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情境质量,如使用网络资源搜集情境教学相关的视频,汲取其中的精华,作为优化设计方案的基础.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保证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发光发热.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会选择使用問题情境帮助教学.在教学的开始,我会直接给出本堂课的探究问题: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存在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问题为学生指明了情境学习方向,他们会把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学习联系起来,结合问题一步步进行探究,同时因为有情境的帮助,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会主动和同学交流,产生数学思维的碰撞,能够通过取长补短的方法对结论进行优化,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状况选择相应情境设计方案,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目的性,能在短时间内培养数学能力.
三、完善情境评价机制
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课堂开展也有很大影响,它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建议,使得学生从评价内容中发现自身数学能力上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防止下阶段的学习中出现类似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化的学习平台,但是,因为缺乏自控能力,导致他们经常会分散注意力,学习成果不理想,评价机制的完善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能时时督促学生的数学探究过程,帮助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评价方式,要将多种评价途径穿插使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给出的评价更加专业,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调整变得具有目的性;同学之间给出的评价内容体现在细节处,这是日常情境学习中忽视的部分,能进一步完善数学综合素养.评价机制的使用是成功开展情境教学法的保障之一,对课堂质量提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