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在探索中发展

    徐志香

    

    我园地处农村,园外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时值4月底,幼儿园周边的小麦抽穗了,广阔无垠的麦浪里藏着许多有趣的小秘密,吸引着幼儿去探索、去发现……

    故事在“发现”中开始

    4月27日,大一班的雍嘉妮、王一凡等7位小朋友与教师一起来到幼儿园周边的一块麦田,共同观察探索小麦的生长情况。

    观察信息:

    15:00.刚到目的地,幼儿看到大片的小麦田,就争先恐后地往田埂边冲去……最先来到田埂上的是于徐康,只听见他惊讶地叫起来:“哇,麦子的穗全长出来了,好漂亮呀。”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止住脚步,驻足细看,用小手轻抚麦穗,边看边说。

    雍嘉妮:麦穗上有许多像针一样的东西,一点也不刺人。

    王一几:我看到的麦穗是粗粗的,麦粒好大呀!

    于徐康:我的这个麦穗有点儿小。

    夏紫雯:你们看,麦粒一个紧靠着一个,都像排着队似的。

    何欣雨:我看到那棵麦穗长得特别高,好像有些瘦。

    接着,又传来两个幼儿的对话。

    王一凡:我怎么发现有的麦子长得高,有的麦子长得矮呀!

    于徐康:我也发现了,长得矮的麦穗又短又小,叶子都黄了。

    王一凡:那它们一定是缺少营养呗!跟我们人一样,营养少长得矮。

    于徐康(好奇地):那你知道麦子吃什么呀?

    王一凡:不知道!吃米饭?吃豆豆?还是……(他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大声地说)噢,我想起来了,是肥料。老师说过,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我也见过奶奶给植物宝宝肥料吃。

    幼儿—边看—边说,并用画笔画出自已的发现。凡凡跟雯雯说:“我们合作吧……”

    15:40.杨晴雯选了一处小麦长势比较好的地方坐了下来。她专注地画成片的麦田,她说,要和上次看的小麦比比有什么不同!你看,麦穗画得饱满且粗实。于徐康走过来一瞧,惊讶地说:“你这画得也太夸张了吧!都像玉米了……”

    情景分析:

    孩子们对观察探究小麦的生长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刚进田野的那一幕,孩子们几乎是冲下路围的。带着种种好奇,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通过看、摸、数、比、找、议、画等多种不同的手段去感知、认识小麦的生长情况。同伴之间有合作,有质疑,相互之间有相互学习的过程。但在探究过程中,也带给孩子们一些思考、一些疑问和更为值得深究的东西——庄稼究竟是吃什么长大的?肥料究竟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肥料?

    支持策略:

    1.借助网络资源。通过看视频,帮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小麦的生长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组织幼儿大胆猜想,庄稼喜欢“吃”什么?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道理。

    3.在班级语言区投放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图文并茂的农业谚语,供幼儿自主阅读,帮助他们积累农业知识。

    4.自制图画日记,通过日记,表现“小农人”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有趣的故事,

    5.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亲子调查——《庄稼的肥料》,让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知。

    故事在“生成”中更精彩

    活动跟进:5月3日,“造肥料”

    幼儿在观察小麦的时候,曾有过关于“小麦‘吃什么”这一问题的讨论,教师在跟进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积极追随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愿望,并创造开放式的环境,支持幼儿玩“造肥料”游戏。

    观察信息:

    几个孩子两两结对,去百花园中捡落叶、铲青草。总算有半筐了,王一凡和于徐康抬着筐走向了肥料制作区,边走边还打着号子:“嗨呀,嗨呀。”“到了!到了!”他俩放下筐后,同时长吁了一口气。看到雍嘉妮他们已经把烂树叶和青草往泡沫箱子里放了,王一凡和于徐康也急着往其中的一个箱子里放。“好了。”于徐康对他俩的合作非常满意。接着,他又对王一凡说:“我们的箱子里也可以放水了。”他俩分别到工具桶里拿了一把水舀子,在水坑里舀了一舀水,走一路摇晃一路,到了目的地,还剩下半水舀了,但他們仍然很满意。于徐康一边把水往里倒,一边用手在里面划着,突然,他用手捂住鼻子,对其他几个同伴说:“我闻到了肥料的臭味。”一旁的雍嘉妮也附和:“嗯,我也闻到了,臭呢,臭呢。”说完,也学着于徐康的样子捂住了鼻子。他们的对话,引来了其他几个孩子,其中有个孩子问:“哪有呀?哪有呀?”一眨眼,箱子旁凑了好几个小脑袋。

    情景分析:

    从上面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劳动的态度都非常认真,也非常投入,捡树叶、铲青草等,做得像模像样的。游戏中还能把自己的发现跟大家一起分享。

    支持策略:

    1.充分肯定幼儿的劳动,让孩子体验做“小农人”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2.相信孩子,给孩子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增长智慧,增强能力。

    3.组织讨论:你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做的?让孩子们感知,只要肯动脑筋,就会有办法解决问题。

    4.引导孩子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持续观察,让孩子了解肥料制作所需要的条件,认识肥料制成的原因,故事在“测量”中拓展

    5月8日,师幼第二次来到麦田用不同工具测量小麦。

    孩子们带上自己选的不同的测量工具,再一次来到了麦田。一到这儿,他们直奔主题,纷纷拿起测量工具测量起来。下面是孩子们测量和记录的情况。

    王一凡选的是水彩笔,他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了一株小麦,得出的结果是比3支水彩笔长一点。他在记录表上写了数字3.紧跟着后面画了一支水彩笔,可多一点怎么记呢?他犯难了。一旁的艾新琪听到他的嘀咕声,立即凑了过来,说:“多一点,就在画的水彩笔后面再画半支矮一点的水彩笔就可以了呀。”王一凡觉得他说的方法挺好,就照办了。然后,他又选择其他的测量工具继续测量和记录。

    雍嘉妮选的是芦柴棒,因为这截芦柴棒本身就比麦子高出那么一点点。她量了量,然后用水彩笔在芦柴棒上画了一个点作为记号,数了数芦柴棒的节数——4节多一点。她在记录表上画了一根芦柴棒,在4节多一点的地方做了一个记号,表示这株小麦的高度。

    周伟豪选的是卷尺,在测量之前,他嘴里就念道:“把0刻度对准最下面。”他一量,说:“这株麦子已经长70厘米了。”之前,老师有说过长度单位“厘米”,这回,他把长度单位用上了。其他的孩子呢?有用竹篙的,有用小短塑料尺的,有用绳子的,有直接用小手量的,还有用地上捡到的枯树枝的……孩子们通过协商、互换等方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记录。3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探索测量和记录的兴趣不减,始终处于忙碌中。

    情景分析:

    孩子们都能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有的还能从众多的量具中获得启发,自主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测量,如树枝、草叶、水彩笔罐,包括急中生智想到的用小手测量等,这表现了孩子思维的发散性。他们表达记录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直接用卷尺测量记录数字的,有用量具做记号的,有数量具节数的……孩子们对量具的选择有商有量,这其中有谦让,也有帮助,学习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孩子们的记录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可以记整数,但“多一点“少一点”则不知道如何记等。

    支持策略:

    1.通过拍照或视频等方式保留和积累孩子有趣的探索和发现,

    2.运用视频资料与全班小朋友分享他们的探索成果,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3.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4.认识刻度,简单了解长度单位,掌握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幼儿喜欢的才是最好的。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始终会站在专业的角度,给幼儿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观察、捕捉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探索中有效的成长信息,并及时回应、支持幼儿的当前发展。在我园的“小农庄课程”建构中,教师们充分开辟田野游戏活动,支持孩子在开放式的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成长。正是这些朴素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个小故事,成就了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助力了幼儿的快乐成长,让教师和幼儿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多了一份磨砺与精彩。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