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阅读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以往的知识技能目标,逐渐转变为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由讲授课文语言知识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并且通过有效阅读策略加以培养,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学生思维发展不佳的现状问题,基于此,探寻阅读策略背后的思维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虽然呈现出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不过也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甚至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思路起到了制约作用,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过程提出诸多繁琐要求,限制了学生阅读活动的创新性和自主性,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按照条条框框的要求进行阅读,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上未得到充分尊重,难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其次,大部分教师习惯了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后,便会在课堂上一直沿用这种模式,导致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十分单一,课堂缺少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在枯燥、古板的教学模式下,产生了抵触阅读、厌烦阅读的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最后,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在课堂上过分重视阅读技巧的讲解,不够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和学习兴趣,将提高考试分数作为教学重点,整个课堂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水平被严重忽视,久而久之愈加不愿意进行阅读活动,这也是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进步的一大阻力问题。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阅读策略

    (一)制造悬念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思维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一件事物不感兴趣,就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探究,也就不会随之产生相应的思维活动。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保证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制造悬念情境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可以产生浓厚的思考兴趣,主动投入到阅读中。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这节课的导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创设悬念:同学们,大家知道太阳有几个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异口同声回答到:一个,接着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的课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有四个太阳,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个悬疑情境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学生心理想着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一边思考一边说出了自己的回答,有的学生提出是不是作者数错了,有的学生提出是不是太阳的照片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十分活跃,为了解开心中疑惑迫不及待的翻开语文教材找到这篇文章阅读起来。这个阅读策略的实施,在导课环节便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大门,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阅读,切实提升了阅读的深度。

    (二)在生活化教学中发展思维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尽管其提出背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不过直至今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仍旧对当代教育以及未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陶行知理念,保证教学的生活性,重视教学合一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风》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阅讀一遍课文,尝试总结课文内容和情感思想。发现学生对散文诗问题的课文理解情况不佳,针对课文中“哎呀——风好坏呦!还拿了我的毛巾跟手帕”等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到位,无法体会出作者通过拟人表现手法表达的风可爱、调皮一面。不能将无形的风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形象生动的具体化概念。基于此情况,教师运用生活教学法,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寻找校园中的风,“读一读”大自然中的风,并且尝试将自己理解的风表现出来或者画出来。学生在大自然中获取了更多“阅读”途径,通过视听刺激更全面地认识到了风。有的学生细致观察了风吹动操场五项红旗的场景,回到教室后运用拟人方法将这一幕画了出来,风变成了卡通图像;有的学生认真倾听了风徐徐吹过身边的声音,用柔软的肢体语言,表演了风的柔软,用声音模仿了风声……在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对风的理解更加深刻,回到教室再次阅读课文时,能够融入自己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欣赏品味作者拟人写作手法的巧妙之处,发散思维并且结合自己对风的观察,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自己心中的风,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课文留白,创设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经常产生天马星空的想象,抓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加以合理利用,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深入钻研教材课文,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设计给学生创设想象空间,让学生可以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促进思维的纵横发展,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课文的再创造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争吵》这篇课文中,教师考虑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要加强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才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采取了续写故事的教学方法。由于课文并没有描写作者和小伙伴克莱谛吵架后和好之后的故事,也没有交代父亲将戒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之后的情况。教师让学生尽情想象,如果自己是小作者,接下来会如何对父亲说,又会怎样和克莱谛相处,有没有什么良好的友谊之道。学生在这个想象空间中,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自己变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对故事内容的描述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感受,结合自己的想象,续写了故事,并且在教师鼓励下通过演讲形式分享给其他同学,经由全体学生投票选出了最佳的续写故事,这种教学策略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升,读写能力获得了协同发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在阅读活动中培养思维能力

    虽然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和单元设计上十分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特征,不过如果只依托教材课文开展阅读教学,难免会局限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从教材中走出来,也会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只是在课堂上积极进行阅读活动,在课后却由于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很少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基于此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阅读活动,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将课内与课外联系到一起,构建新型的阅读教学体系,弥补以往语文课堂受时间、空间、教材局限的不足,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课余时间能够通过自主阅读促进思维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喜欢上阅读这个行为。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后,教师首先在班级的阅读角布置了多篇关于詹天佑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在课间、放学后自行阅读,深刻体会詹天佑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开展一次“调查活动”,通过走访亲人、社区居民以及在电脑中搜索等途径,了解更多詹天佑的故事,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在下节课展示给其他同学。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课余时间主动进行了课外材料的阅读活动,并且通过本次活动更明确了本节课的课文主题思想,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综上所述,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策略背后的思维发展作用,深入分析目前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进行阅读活动,从而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吴照东.对小学阅读教学学生思维训练策略的探究[J].学周刊,2019(14):121.

    [2]林宏亮.解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9(22):56.

    [3]黄祥亮.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赤子,2019(21):27.

    管翠翠,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育英小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