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棋妙”之旅

     于雪萍

    

    棋类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规则游戏。由于涉及规则、合作意识等,小班幼儿并不适合玩此类游戏,所以在小班区角游戏中几乎看不到棋类游戏,更谈不上有计划、有目的的棋类游戏活动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班幼儿不需要“棋类”游戏。于是,我们站在游戏价值的角度,结合棋类游戏特征,设计了新型的“棋类”游戏,以满足小班幼儿的需要。由此我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一、“玩骰子”

    棋类游戏材料,一般有棋谱、骰子、棋子等组成,为了让幼儿认识骰子,我们设计了“玩骰子”的游戏。根据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在晨间活动和户外游戏中老师投放了用方形纸盒制作的骰子,具体怎么玩幼儿自由选择。

    自由探索

    小江和小雪共玩一个骰子。小雪把骰子放在地上,抬起右脚将骰子踢到了前方不远处。小江跑过去,拿起骰子放在脚前,后退了一步,抬起左脚,将骰子又踢向了小雪。你踢过来,他踢过去,骰子变成了小足球……而小刚和小强抱着骰子玩起了你追我跑的游戏。

    分析与思考:

    小班幼儿对骰子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一拿到骰子就不由自主地玩了起来,有的向上、向前抛,有的踢来踢去……这些活动刺激了他们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和骨骼的发育,满足了小班幼儿好动、做中学的特点。

    画同伴

    游戏结束时,老师提议:“你是怎么玩骰子的?和谁一起玩的?请你试着画出来。”豆豆表现出畏难情绪:“老师,我不会画。”豆豆又说:“我把骰子扔到上面了,可是又掉了下来,我总是看到一个点点。”在老师的鼓励下,豆豆模仿着小雅的样子将小手按在了画纸上,印了下来。第二次画的时候,豆豆用单线条画出了两个小人,又在头的上方画出了两个骰子。豆豆说:“我和睿睿一起玩的,我把骰子抛给他,他再扔给我。”

    分析与思考:

    豆豆第一次绘画时,特别不自信,在老师的鼓励以及同伴模仿下,方将自己玩骰子的感受表达了出来。第二次画同伴时,豆豆没有表现出畏难情绪,不再惧怕自己不会表达或者表达错误,而是自信大胆地拿起画笔画出了两个小人,还画出了与同伴游戏时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孩子得以向前的重要支架。如何递支架,促进孩子的发展,考验着每一位教师。

    认识“骰子”

    从幼儿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骰子的“形”认识模糊。有的说是正方形的,有的说是长方形的,还有的不知道是什么形状。面对“方形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很多幼儿不知如何描述。于是,老师组织了“认识骰子”的活动。幼儿把手指当作小蚂蚁,沿着骰子的边缘慢慢感受图形的特征,并描述为“有直直的边、尖尖的角”,最后,幼儿寻找班级中具有相似形状的物体……星星找到了一块橡皮,小雪找到了蓝色的正方体模型。

    分析与思考: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小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能双手向上抛球”,以及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目标:“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师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玩骰子”游戏,激发了幼儿更高的活动热情和兴趣。

    二、“铺棋路”

    认识“棋路”是幼儿能玩“下棋”游戏的关键。为此,我们提供了多种可以拼铺路径的材料,让幼儿在玩“铺棋路”的游戏中感受棋路,理解“下棋”的规则。

    “矛盾”也有教育价值

    幼儿用泡沫垫和纸板等材料自由拼铺“棋路”。因为小江的执意强行,小星和小刚拼铺的垫子小路在三人拉扯中被弄坏了。小星跑过来告状:“老师,我的垫子全被小江弄坏了!”小江也感觉很委屈地跑来抗议:“老师,他们不让我过去。”……

    小军要夺星星手里的垫子,星星不给,于是小军就抢了小新铺在路上的垫子,高挥着向小伙伴炫耀。这又引得其他小朋友前来狀告。

    分析与思考:

    小班孩子的认知水平、交往策略和技能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游戏时经常会发生争抢材料、空间场地等矛盾,一些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自然引得其他小朋友告状或寻求帮助。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正是幼儿社会性学习与发展的良好时机。

    按图铺路,初步感受模式规律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模式图纸,幼儿据此玩“铺棋路”的游戏。小雪走到小沁面前,看了看小沁手中的模式图纸,又看了一眼自己拼的垫子,手指在图纸上点来点去,然后起身跑到垫子堆放处,拿起一张黄色的垫子拼放在蓝色垫子的左面。

    教师把棋类材料当作课程资源投放到晨间游戏、区角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幼儿在与材料以及他人的互动中的学习和成长变化。让幼儿的学习从游戏中来再回到游戏中去。

    分析与思考:

    儿童早期的数学能力和概念发展往往不够稳定,它通常与具体的情景相连。儿童越小越需要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的物体来感知和探索环境中的数学,幼儿数学模式的识别和复制是小班年龄段重要的数学核心经验,让幼儿学习观察模式图纸排列规律,根据图纸的规律找到相应的材料铺设有规律的棋路,不仅增强了游戏的新鲜度,还让幼儿在自由铺玩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有规律地玩,初步感受模式规律。

    三、“下棋了”

    认识了“骰子”和“棋路”之后,自然是“下棋”了。在此前,孩子们体验了棋谱、骰子、棋子的操作,理解、掌握了“下棋”的规则。为此,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与班级主题课程内容相关的“果蔬宝宝”的棋谱图、骰子和棋子,便于幼儿下棋。

    靖熙和皮皮一起玩棋,靖熙拿起骰子掷到了6.目测了一下说:“6.走六步。”皮皮拿起骰子掷到了4.刚准备拿起骰子数数,靖熙说:“4.你走4步。”说完拿起棋子帮皮皮走了4步。

    慧慧掷到了5.她拿起棋子往前走,当看到棋谱图上“?”地方时,慧慧从“?”那一格跳过去了,继续往前走,后面再次遇到“?”时,她同样跳了过去。教师问:“慧慧,你刚才下棋的时候,为什么要跳过‘?呢?”慧慧说:“我害怕‘?里藏着大灰狼。”

    教师说:“你们觉得‘?里会藏着什么呢?”小雅说:“藏着兔妈妈吧!”

    分析与思考:

    小班幼儿在下棋的过程中,对下棋的流程、棋谱中规则要求等都会出现种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用语言提示、讲解示范或带着幼儿一起玩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在小班年龄段,成人陪着幼儿一起玩游戏是一种重要的适宜的介入指导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从中了解下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规则要求,也让他们学会用规则约束和控制自我的行为,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四、小班幼儿“玩棋”的感悟

    小班幼儿玩棋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玩棋”。活动中,老师用更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组织方式,让幼儿与同伴、老师、骰子、棋子、棋谱充分互动,为之创造了学习机会,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动作技能、艺术表现、数学核心经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玩棋类游戏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环境、人的互动中,得以组织优化经验,并发展新的经验。活动中,教师不会轻易介入和打断幼儿的游戏,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则以讨论、交流、对话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问题,提升经验。

    在幼儿玩棋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环境材料的支持者、幼儿学习经验的引导者。教师把棋类材料当作课程资源投放到晨间游戏、区角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幼儿在与材料以及他人的互动中的学习和成长变化,让幼儿的学习从游戏中来再回到游戏中去。

    幼儿玩棋的过程也是教师评估幼儿学习发展的良好时机。在玩棋游戏中,老师会看到不同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及优势,给我们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