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逆向设计

    赵飞君

    

    

    

    【摘? ?要】逆向设计是按“目标—评价—教学”的思路进行的教学设计。在设计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之前,先根据目标设想学生的目标表现结果,再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单元逆向设计有三个步骤与要点:确定单元核心目标、设想单元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设计单元各模块(各阶段)的学与教活动。它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有了切实可行的抓手。

    【关键词】逆向设计;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核心目标;结果表现;学与教活动

    逆向设计是以“目标—评价—教学”的思路进行的教学设计,即在设计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之前,先根据目标设想学生的目标表现结果(目标表现结果即评价课堂实际效果的证据),再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期望的目标表现结果。逆向设计从逻辑上来讲是顺向的,只是设计时思考的顺序跟传统教学设计相比是颠倒的。相较于传统的顺向教学设计,逆向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实现核心目标、目标表现结果与学教活动的一致性,从而转变课堂学与教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逆向设计可以针对整个单元,也可以针对单元中的某个模块、某一课。之所以倡导单元逆向设计,是因为长期以来,文选型的语文教材使语文教师形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单课思维模式,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建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虽然统编教材依然是文选型,但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为单元逆向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般来说,单元逆向设计有以下三个步骤与要点。

    一、 确定单元核心目标

    单元核心目标,顾名思义,是单元教学中最关键、最有必要达成的目标。确定单元核心目标,不能只站在单元的立场上,还要站在课程核心目标的高度。也就是说,单元核心目标的确定既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又要依托单元语文要素。

    (一)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在小学阶段,要着力培养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怎样的内涵呢?来看看统编教材中部分反复出现的语文要素跟语文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其中属于文化维度的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重在熏陶感染,因此没有单独列出(见下表)。

    可以看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最具学科个性、最核心的素养,语文学习中的审美、思维、文化活动都离不开它。小学阶段的“语言建构与运用”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了解并实践怎么写清楚、说清楚,在第三学段能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适当增强表现力,同时积累语言,积累阅读、表达、交流的经验。“思维发展与提升”重在阅读中的再造想象与联想、习作中的创造性想象,以及听、说、读、写活动中的整体把握与架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重在发现、体验、欣赏言语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逻辑美等,运用口头与书面语言表现美、创造美。“文化传承与理解”重在通過阅读承载人类优秀文化的文本等,受到熏陶与感染,促进理解与传承。

    (二)依托单元语文要素

    语文核心素养让单元核心目标的确定有了指向灯,单元语文要素则让单元核心目标的确定有了具体遵循的依据。如何确定单元核心目标呢?一要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及相关要素的前后勾连关系,二要依据单元教材特点,三要依据学情。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一篇略读课文《花之歌》,习作《变形记》。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一个指向阅读,一个指向写作,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结合整个单元的教材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解读时,特别要解读“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要素。它主要包括“想象”与“联想”两个具体策略。其中“想象”(包括阅读中的再造想象与习作中的创造性想象)从二年级开始就作为语文要素反复出现了,“联想”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出现是统编教材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

    本单元的《草原》和《丁香结》都是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与感受,学生在阅读中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用心感受。《丁香结》后面部分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解结”的联想,学生在阅读时要体会作者的联想,也可以进行相似的联想。《草原》一课中,学生可以进行联想的主要是写蒙汉情深的部分。《花之歌》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花的生活、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的。学生在阅读中除了体会作者的想象,也可以跟自己平时所看到、感受到的花的生活进行对接。

    该单元的习作是想象作文,写自己变形后的经历。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已经写过多次想象作文。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不能像中年级那样仅仅对变形后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更要透过描述,表达对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感受。

    基于以上解读、分析,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可以确定为:(1)阅读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边品味语言,领悟课文在描写中融入丰富的想象与真切的感受的表达特点。(2)阅读时能由文本内容联想到类似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等。(3)发挥想象,写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些,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设想单元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

    什么是单元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通俗地说,就是学生达成了单元核心目标会有怎么样的行为表现、建构反应或者作品。其主要表现形式见下表。

    [建构反应 行为表现 作品 表格、图解、辐射图、流程图 …… 口头汇报、讨论、对话、朗读、表演、辩论…… 笔记、日记、作文、绘本、海报、研究报告…… ]

    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不是要到阶段性练习、终结性考试才进行收集,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即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学习结果外显,教师通常可以设计表现性任务与评价指标。

    (一)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并有相应的建构反应、行为表现或作品形成的任务,承担着收集核心目标达成证据的重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