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雷印迎
〔关键词〕幸福;乐观;成功
什么叫幸福?幸福来自于一个人对需求获得满足后的感受,是人对特定外界环境感受的心理定位。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自己的需求目标、心理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在当前充满诱惑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个平凡的教师要感受到幸福,就必须要具有职业的幸福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诊疗。
一、既来之则安之
许多教师做教育工作,并非自己的最初愿望。无奈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有的想脱离教师队伍,或一时半会脱离不开,或者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另闯天下,于是终日在两难选择中浑浑噩噩地应付工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伤害了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人生,伤害了学生只有一次的花蕾般的年华,伤害了自己所在学校的事业发展,使自己一直生活在彷徨痛苦中。与其这样痛苦,不如下定决心,要么另谋高就,去做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要么抛除浮躁心理,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在九十年前就说:“教员要有信仰心,不信仰这事的,可以不必在这儿做小学教员。一国之中,并非人人要做这事的,有的做兵,有的做工,有的做官吏……各人依了他的信仰,去做他的事。”惟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身心愉悦、生活灿烂。既然一时半会脱离不开教师队伍,那就不如“干一行爱一行”,快乐地去干,享受“干”的快乐。一个教师只有“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陶行知语),专心致志地快乐工作,才能领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深层含义。
二、乐观地面对压力
许多教师之所以感到身心疲惫,是因为感到压力过大。要想使压力不再成为心灵上的石头,就要做到客观、正确地对待压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每一行都有压力与烦恼。而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教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是必然的。因此,教师面临特殊压力是正常的,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即使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压力即动力,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和信任?教师应该把这种寄托着社会厚望的压力视为一种荣誉。
三、善于体味幸福
幸福是建立在相对条件上的满足。实现全方位的满足是不可能的。某一方面的满足,常常彰显另一方面的不足,或者要以舍弃某种满足为代价。人生的许多痛苦是由错误的、不切实际的追求造成的。当前,一些教师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攀比后产生了心理失落:总是茫然地陷于“他有的我为什么没有”、“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情绪失落之中,总是“自己已有的不喜欢,别人有的却羡慕”,使自己处于郁闷痛苦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积极、达观的心态,安然接纳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它带给我们的独有的幸福和快乐。相对社会上的一些职业,教师有时是清贫的、无奈的、寂寞的,但是,教师天天与天真烂漫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陶行知语)。一位昵称为“舒心姐姐”的中年女教师在博客里说:“女教师整天同孩子们在一起,能始终保持那颗永远年轻纯真的心灵,始终保持让人心动的风韵。所以,女教师一生皆如花。”孔子被后人尊为圣人,徐特立在几十年后还能受到学生毛泽东的由衷感谢与祝福,这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所无法享受的。
四、正确地对待成功
当前,许多教师都极力追求“名师”的称号,追求各种荣誉,以为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师。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惟一的诉求就不恰当了。荣誉确实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肯定,但不是惟一的肯定方式,因为荣誉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不是每一个受到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都能得到,大部分教师还是捧月的星星。许多教师感觉自己不幸福,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那些象征成功的荣誉。这其实是教师的价值观问题。而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感。作为教师,应该将价值观建立在教师特定的“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途径,离不开课堂和学生,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作家铁凝,为湖北贫困山区的一所穷困小学捐款。那所小学只有一名教师。他既是教师,也是父亲般的“家长”,还是为学生做饭的人。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要划一只巨大的木盆,将他的几名学生由湖对岸接到学校这一边来,晚上再送回去。铁凝对这位默默无闻教师说:“你和你的小学是一首诗。”这位带着一颗爱心快乐、幸福地工作的教师,像那些拥有无数光环的明星教师一样,也拥有成功的人生。
善于感受生活是快乐和幸福生成的基础。一方面,有所为方有所得,有所得方有所乐。因此,教师要获得幸福,就要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有为”来赢得学生的爱戴,收获工作的快乐;另一方面,降低欲望的门槛,转移需求的方向,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书育人上,同样也能弥补缺憾,获得幸福。当一个教师对自己的需求目标有了正确的心理定位,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正确的途径,那么,就会在现有客观条件下,大大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收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教育办公室。电邮:shandongleiyi
[email protected] )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