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许茂祖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保证和监控对象,既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又包括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的、完整的、闭环的系统。
在这里,保证是指一个系统内部的行为,监控则是指一个系统外部对这个系统所施加的行为;内部与外部、保证与监控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部的保证在另一条件下则有可能转化为外部的监控。
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中,保证和监控的对象是教学质量,与形成教学质量有关的所有环节、部门和人员都应该纳入保证与监控的视野,不能简单地把监控对象看作是人,尤其不能看作是教师。
与一般的控制系统一样,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必须有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只有通过反馈把教学系统由开环的变成闭环的,系统才有可能优化。但是,由于教学效果具有后效性,所以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必须有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即只有科学地预见系统输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一预见采取有针对性的实时控制,才能避免系统产生短时间内难以校正的偏差。
一、为什么要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进行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产品是凝聚在学生身上的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与素质的养成,以及学生心理特征的变化,显然,这是一种精神产品;教学工作的主导是教师,教师的职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除了研讨、集体备课、总结等,讲课、辅导、指导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是要由教师个体来进行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要形式的自由职业者。
教学工作及其主体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其主导的教师自身的要求和内在的积极性,而主要不是靠外在的各种压力和其他因素。因此,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工作的重点和重心应该放在帮助教师强化质量意识,增强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的认识上,从而调动起他们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身要求和内在积极性,使其能自觉自愿地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和重心应该是“理”而辅之以“管”。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就在于建立起一种既有激励功能,又有约束功能的教学质量良好运行机制。有了这种机制,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从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关人员都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自觉地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而建立这种机制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建立起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二、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基本要求
1.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教育教学工作是有它自身规律的,因此,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开展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引导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改革与发展,否则,就会给教学工作造成误导,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使教学工作受到挫折和损失。
教育教学规律表现为教育的外部规律和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就是指教育必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就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但是,教育教学与市场经济体制毕竟是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事物。教育教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市场经济是以追求最高的利润、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一项极其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它首先追求的应该是最好的社会效益,其次才是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地说,经济效益应该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与教育都要遵循各自不同规律,不能违背各自的规律,也不能用一种规律取代另外一种规律。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又不能用市场的规律代替教育教学的规律,不能用管理市场、管理经济的方法来管理教育教学。
这样,就需要在教育与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接口。由于各国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教育体制、文化背景、教育价值观等各不相同,所以这种接口的模式也各不相同。大体上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一切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原则来使教育教学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二是以一切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原则来使教育教学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三是以既要满足国家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说兼顾国家与学生的需要)为原则来使教育教学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我国目前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这三种不同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在处理教育外部规律中的具体体现。
教育的内部规律就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通过教育要使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由一个自然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包括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我国,这个内部规律则具体表现在如何正确处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系和如何正确处理知识传授、能力提高和素质养成的关系。
笔者认为,在促使人的成长过程中,高校要注意处理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即群体成才和贯彻因材施教,特别是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关系;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中虽然也讲因材施教,但在实践中更加强调的是群体成才,不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特别是不注意使优秀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虽然也讲使受教育者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但在实践中,更加强调的是全面发展,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压抑甚至是扼杀学生的个性。不论是在学生人格培养上,还是在学业上,都存在这个问题。在对人才的评价上,似乎只有面面俱到的人才是人才,其他方面比较平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点欠缺,但有明显的特长,往往就不被认为是人才。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有我国的文化背景的问题,还与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有关。没有个性、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只会人云亦云,是很难有创新精神的,因此,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的。
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中,还需要在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素质的养成,使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要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的人。
对于教育教学规律,还要注意处理好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关系,这就是内部规律要适应外部规律、服从外部规律,而不能片面地强调内部规律,甚至要求外部规律服从内部规律。
2.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要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就是我们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由于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教育思想也就是我们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总体的看法。
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有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对教育中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在教育工作中的行为,无一不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支配下形成的;反过来,从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中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在教育工作中的行为中,又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一个教育工作者是这样,一个教育机构也是这样。可见,从表面上看,教育思想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它是很具体地表现在一个教育工作者或一个教育机构对教育中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在教育工作的行为中,是可以考察的。
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非常长,而且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上,都是高度集中、高度专制的,对我国教育思想的束缚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严重地束缚着不少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高校的组织文化本来就具有很强的保守性,也就使得高校的教育思想的改变更加困难。
可见,教育思想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决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始终注意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并始终把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将其贯穿教育教学改革的始终。同样,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过程中,也要始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也要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要使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把建立良好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而不能仅仅以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奖惩、晋职提供依据作为目的,这只能是这个体系的“副产品”。二是要建立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质量标准。教育思想不同,相应的质量标准就不同。好教师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答疑的质量标准、实验的质量标准、实习的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或其他毕业环节)的质量标准、好学生的标准等,无不与教育思想紧密相连。因此,在开展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时,一定要建立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质量标准,努力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束缚。
3.符合大众化教育下的质量观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形势变化了,相应的质量观也应该随之变化,不能再墨守精英化高等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而要建立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科学的质量观。其要点是:教育质量必须与目标相联系;高校的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相应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高校的质量标准是由共性(即基本的、合格的)标准和个性标准两部分组成的。
4.符合校情,具有学校的个性
既然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教育质量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目标的多样化和质量标准的多元化,那么,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就必须符合校情,必须具有学校的个性,否则就会变成千校一面。没有特色,也就谈不上提高办学水平。因此,无论是学校的定位、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具体构成,特别是组织子系统与保障子系统的构成,还是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信息系统与学校内部经常性的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以及反馈和调控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校情,只有这样,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才能正常运转。
5.要具有可操作性
一方面,我们希望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尽可能完善,能反映并保证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便于操作,能顺利运行并能切实坚持下去,真正长期起作用,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即要求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具有可操作性。要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就要做到:首先,这个体系的构建必须是科学的,即它应该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其次,这个体系要力求清晰、简易,不宜过于复杂。
为了使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既能比较完善,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在构建这个体系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步骤的做法。在初期,可以先构建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的框架,具体的运行方案可以力求简单,先运行其中的一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加以完善,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系统的完善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张 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