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现状及研发策略探究
[摘要] 大理白族民间工艺种类繁多,是当地文化符号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基于大理白族民间工艺与旅游创意产品之间的关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理地区民间工艺发展现状、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现状及研发路径,认为大理白族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要抛弃原有的设计观念,着眼于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加强创新力度。
[关键词] 大理白族;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旅游创意产品研发
[Abstract]The varieties of folk crafts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is diversified, and they are the important carriers of the local cultural symbol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k craft and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olk crafts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in the R & D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folk crafts, the R & D of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and R & D path in Dali Region.
[Key words] Bai Nationality of Dali; Folk crafts;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R & D of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昆明市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JS620)和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昆明城市公园游憩圈空间结构研究”(项目编号:YLY-2016-01Y)阶段性成果。
云南大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有6项,入选省级非遗的有59项。大理地区6项国家非遗中,大理白族传统技艺占了其中3项,分别是白族扎染(2006年入选)、剑川木雕(2011年入选)和白族银器(2014年入选)。在旅游市场上出售的白族工艺品主要门类有:白族扎染、白族甲马、白族刺绣、剑川木雕、白族瓦猫、白族银器、白族铜器等(表1)。目前大理旅游创意产品货源渠道主要有:外地手工艺品批发商、当地手工艺品批发商、已注册商标的工厂、作坊和个人团体,其中个人团体又分为当地手工艺人、独立设计师、设计工作室、高校工艺品研究人员。白族民间工艺品虽只占大理旅游商品市场30%左右的份额,但它们是旅游创意产品的主要来源,其工艺制作、民族特色等元素远比普通旅游商品更具特色。随着大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扶持力度,民间工艺在旅游创意产品市场上的价值逐渐凸显。
一、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现状
大理白族民间工艺资源丰富,但运用于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工艺并不多,而且其发展程度远远低于云南省其他地州,即便是享有一定市场声誉的白族扎染产品,其创意产品及周边衍生品的发展也很缓慢。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看出,白族工艺运用较好的为刺绣、扎染等,最终成品以服饰类和包袋类为主。此种情况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利用当地民族文化作为产品研发元素的意识还有待提高;2.缺乏正确利用民族元素作为产品设计的路径;3.受原有工艺特性的影响和制约;4.受市场现有产品影响,着眼于同类产品的研发;5.受游客喜好的制约;6.缺乏创新意识,将主要精力用于生产市场销量相对好的产品;7.有实力的公司或工作室缺乏研发能力,而具有研发能力的人群又缺乏资金;8.民族工艺基本款产品较多,缺乏创意产品和衍生产品。影响与制约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因素较多,急需解决的是产品研发者观念意识的转变。旅游创意产品最核心的要素是当地文化符号的再现,而文化符号与产品的融合才是设计者最需要下功夫的环节。
二、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的发展格局
从整体来讲,大理旅游商品市场的格局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便是现有市场上出售的旅游商品,这类商品多数来源于各类小商品批发市场,此类商品的特点为大众化、制作不够精致、地方特色不明显、价格高低不等,它们的数量约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60%。第二类是小众群体研发的旅游创意产品,其特点是小众化、精品化、个性化,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产品价格普遍较高,此类产品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10%左右,从事此类产品制作的人群包括:对少数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兴趣的人;具有正规设计教育背景的大学生;有设计想法或有设计经历的人员;以旅游目的地文化作为创作素材的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第三类是当地手工艺制作者生产的旅游产品,这类商品的制作者熟知当地文化同时又精通当地工艺品的制作,他们是旅游创意产品的主力军,此类旅游商品的特点为精致化、工艺化、小众化、功能化,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数量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5%左右。第四类为个体民族工艺品公司、民族工艺品工厂、高校工作室生产的旅游商品,这类群体拥有明确的设计路径和策划能力,对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此类旅游商品的特点为个性化、精致化、品牌化,价格参差不齐,其数量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25%左右。
(一)发展势态较好
旅游产业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作为旅游附属品的旅游商品的发展尚未完全达到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需求,旅游创意产品相对来较少,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屈指可数。但是,随着近些年文创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深入发展,大理旅游创意产品出现新的发展态势。一些小众群体从文创的角度出发,以大理民间工艺为元素,以创意为设计路径,以研发高品质旅游创意产品为己任。这类产品正逐渐进入大理旅游商品市场,这类产品在商品属性上较吻合旅游商品或旅游纪念品的特性,受到游客的追捧。此外,当地手工文化的持有者,出于生计或民族认同感的需要,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将自己所从事的工艺制作逐渐融入到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中。如2014年大理喜洲镇海舌公园成立了“民艺·生活·现场”开物集,现在已有4位民间艺人在此成立了工作室,从事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这种思路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同时为旅游创意产品注入了“新鲜血液”,借助旅游创意产品提升当地城市的文化品牌。城市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辅相成,進而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文创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1]。还有一些工作室对少数民族工艺有了新的想法,并加大研发力度将当地工艺文化、符号、图案等融入到旅游创意商品的设计中,提升旅游商品的地域性和文化属性。(图1、2、3、4、5)
(二)系统化规划需进一步加强
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的发展势头和前景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为缺乏系统化的规划,从事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群体多属于个体行为,缺乏宏观的规划和管理。为此,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云南省工艺品协会、各高校旅游产品研发工作室、地州各级政府等都提出了发展旅游创意产品的意愿和相关推动措施。然而,大理旅游商品市场目前的体系已经形成多年,打破现有市场格局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营观念的转变。因此,有关部门不仅要进行体系化规划,更需加强宏观控制和指导,通过各方努力逐渐改变目前大理旅游商品市场的格局,加大大理当地文化、工艺等融合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逐渐以自主研发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创意产品占领旅游商品市场。
(三)个体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流动较大
大理旅游商品最为集中的区域为大理古城,这里聚居着众多的个体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他们最先是从各地进货以地摊模式销售旅游商品,逐渐开始从事相关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以及销售。这类人群多具有设计学、美术学等相关教育背景,在与大理白族文化的接触过程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将白族传统工艺元素融入到作品设计中。从对游客随机访谈的结果来看,大多数游客认为此类群体设计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征,较为独一无二,虽然价格稍贵但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使他们更愿意购买此类产品。
这类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群体的最大问题在于流动性较大。目前,在大理从事摆地摊销售旅游商品的人群大概有一百多位,其中自己设计兼制作创意产品的人群占到近50%。这个群体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对丰富大理旅游创意产品体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大理古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通过对近50位个体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的访谈,获悉有可能长期留在大理的人数不过5人,多数人会因为年龄增长、成家立业、远离家乡等因素使他们在将来离开大理。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税收、补贴、事业编制等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持力度[2]。
(四)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市场风险较大
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周期较长,研发风险难以预估。从事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公司、工作室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即使是前期对市场做了全面的调查,但也可能出现产品流向的时候出现市场反响较差的局面。为了防范此类情况,多数旅游创意产品公司会在保留经典产品的基础上,再从事新产品的研发。
产品版权保护不到位,新产品面临侵权成本低、维权困难的风险。个别公司花费大量时间研发的产品,一旦在市场反响较好,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大量的同款产品。少数民族旅游创意产品多属于外观设计,其中图案设计成为产品的核心环节,而申请图案版权耗时长同时较难判定是否存在版权抄袭的现象,导致多数小型公司放弃申请产品版权。
旅游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多变风险。多数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公司规模较小,即使是针对国内某旅游目的地而研发的旅游产品,也会同时销往其他旅游市场,一旦某些地区销量较好,他们最终会将主要精力投放到这些地区的商家,甚至会为此修改设计方案。多数小型旅游商品公司、工艺美术品公司都经历过此类现象,曾经一款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反响一般,而海外市场热销。
(五)专门从事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公司较少
从近年来的市场调查来看,专门从事单一民族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公司、小型企业或工作室还较少,个别专门从事大理白族旅游商品研发销售的商家的创新能力有限。例如,大理从事白族扎染生产的厂家和家庭作坊有近40家,但多为生产较为单一的传统扎染产品,几乎很难看到具有创意新颖的产品,这主要受到了价格、生产模式、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3]。白族扎染作为大理旅游商品中最为重要的产品,由于缺乏专门的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公司或企业部门,其创新力度依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可想而知,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与当地旅游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脱节。(图6、7、8、9)
三、民间工艺在研发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文化创意产品与母体艺术之间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离不开它所利用的母体艺术,即设计源。母体艺术是文创产品的基石,创意产品更像母体艺术的镜像,是对母体艺术进行资源转换的结果。在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的过程中,文化资源作为创作的元素或最终产品推广的文化依据,使它们具有普通商品所不具备的某种特定文化内涵,这也是文创产品最大的亮点,即“以文化作经线,以创意为纬线,把非遗作为最宝贵和独特的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有生力量” [4] 。
民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大小完全依靠制作人群的大小、使用区域的大小。而文创产品不受地域限制,母体艺术自身的影响力也只在文创产品的初期有较大影响。母体艺术在当地或社会上影响力较大时,文創产品的发展也相对较快,如果母体艺术只是在一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话,对于文创产品的发展帮助较小。但随着文创产品的深度设计和推广,文创产品及其母体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扩大影响力。
(二)重视产品的系列性
利用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研发旅游创意产品时,应着重强调其产品的系列性。系列性能营造出较好的产品展示效果,提高产品的
可识度,提高游客对产品及设计源的认知度。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品具有较高的可识度和认知度,在研发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工艺品仿制,而是利用民间工艺的颜色、工艺、器形以及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作为创作元素,因此应从产品的系列性入手,提升产品的视觉效果。
四、文创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传承人的广泛参与。一些作为保护主体的人们,在规划、制定、指导民间艺术发展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没能使传承人通过技艺保护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导致部分民间工艺传承难以为继。这种情况,随着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与扶持文创产业得到了改观。文创产业促进部分民间艺术发展壮大,民间艺人的技能和地位得到了提升,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得以保障。
文创产业是通过特定地域的文化或艺术形式对其进行创意化、技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讲与母体文化或母体艺术的形式已大不相同,但仍能从中折射出其文化内涵。消费者可通过文创产品去了解某种特定区域的文化艺术,文创产品也无形中提升和拓展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在文创产品知名度逐渐提高的同时,消费者往往会对产品背后的文化产生兴趣,而当地的民间艺人看到商机后,便会自发地加强对民间艺术的维护。
通常情况下,文创产品的研发多选择已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文化元素作为产品研发的基础。在此种情况下文创产品很容易打入市场,同时作为创作元素的民间艺术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文创公司也会利用一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民间艺术作为创作元素,带给消费者一种新奇感,从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那种方式,文创产品的成果对民间艺术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广和宣传作用,而这种潜在的影响力便是对民间艺术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为其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市场,让民间艺术的传承人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和动力,使民间艺术得以展现它应有的魅力。(图10)
五、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策略
(一)创意园区的集群效应
创意园区能够展示当地民间工艺的传统制作方式和创意设计过程,能够促进民间工艺制作的整合,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格局,同时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化,为游客打造一站式购物和休闲场所。
对于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而言,创意园区为其提供了集体展示的平台,并在无形中产生了竞争效应,提升文创产品开发者的创新动力。2014年大理喜洲镇海舌公园成立以“民艺·生活·现场”为主题的开物集,目前已有4种白族民间工艺入驻,它们分别是白族木雕、白族甲马、白族扎染、白族毛毡。开物集所在的海舌公园位于洱海之滨,该公园是集洱海风景、白族传统小吃、民间工艺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场所。目前虽然只有4种民间工艺入驻,但整个空间的氛围已令人欣喜,它们不仅作为游客游玩过程中的休息场所,同时也能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文创产品服务,游客可以集中欣赏、购买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大理白族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
(二)注重游客体验
游客体验是加强旅游项目与游客参与互动的最好方式,广泛地运用于各类旅游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市场回报。大理周城村的白族扎染项目是大理旅游文创产品游客体验项目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个别扎染作坊最忙时一天要接待15个左右的旅游团队,有时甚至需要同时接待2到3个旅游团队。白族扎染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如今是大理白族重要的旅游商品,然而早些年其销量曾一度低迷。大理周城村在1996年获得“中国扎染之乡”的称号,该村从2013年开始利用游客体验这一营销手段,吸引大量的旅游团队前来参与扎染制作,无形中推动了当地扎染手工艺者不断创新和研发新的扎染图案。此外,海舌公园距周城村只有5公里,游客的行程一般将两地融为一体,海舌开物集的4家民间工艺文创店也相继开展了游客体验活动,广受欢迎。
(三)举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举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是宣传旅游目的地文化、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商品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营销策略。举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借助活动收集大量符合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旅游文创产品方案,为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提供创意支持。对于长期从事某一目的地旅游文创产品研发的人员来讲,参与旅游文创大赛能够加深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和市场的了解。大理市政府与大理大学联合举办过多届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社会参与度较高,为大理白族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大理旅游商品尤其是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创造了提升平台,同时拓宽了研发思路和产品新颖度,为进一步优化旅游目的地文创产品创造了平台。
(四)举办旅游文创产品会展
旅游文创产品多为各种私营企业所创造,而各家销售产品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部分企业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存在抄袭创意的行为。定期举办旅游文创产品会展,能使企业从中看到自身产品的不足,促进其加大研发力度,推陈出新,有利于旅游文创产品形成有序而激烈的市场格局。近十年来,云南省多次举办民族工艺品展会,并积极推荐云南省优秀旅游工艺品厂家参加海内外的旅游工艺品展会。会展的举办在于集中展示同类产品,行业之间进行观摩交流,促进行业提升和市场繁荣。同时,通过展览宣传地域文化,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塑造高端特色品牌形象,拉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增强地域文化竞争力。[5]
(五)非遗进校园活动
高校中培养出的设计人才是当下各个行业产品设计的主力军,他们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维。非遗进校园活动,表面是为了提升或加强某种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传承效应,其深层的作用为培养高校师生对文化的认知程度,探讨非遗项目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非遗技艺与当地审美情趣、工艺文化、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激发新生代设计人员形成创造思维,提升以文化为设计的创作原则。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多而独特,其可借鉴和利用的元素较多,将非遗引入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之中,加强高校学生对某项非遗的认知和技能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动性,将传统技艺与设计实践融为一体。此外,高校作为非遗传承人培训的基地,能够提高传承人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价值和实用程度,扩大传承人群,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结语
白族民間工艺是大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缩影,是再现丰富多彩白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旅游创意产品是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窗口,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成记忆的媒介。民族工艺与旅游创意产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大理,两者的关系尤为紧密。旅游创意产品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在于抛弃原有的设计观念,着眼于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加强其创新力度,使白族旅游创意产品在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刚田,秦丹然.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树立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1):75-78.
[2]陈艳芳,郭柳华,韦欢.柳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2018(2):84-86.
[3]余宏刚.大理白族扎染的工艺变革与创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1):230-237.
[4]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汇总的应用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68-71.
[5]陶亚萍.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3(1):40-44.
[关键词] 大理白族;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旅游创意产品研发
[Abstract]The varieties of folk crafts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is diversified, and they are the important carriers of the local cultural symbol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k craft and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olk crafts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in the R & D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folk crafts, the R & D of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and R & D path in Dali Region.
[Key words] Bai Nationality of Dali; Folk crafts;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R & D of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s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昆明市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JS620)和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昆明城市公园游憩圈空间结构研究”(项目编号:YLY-2016-01Y)阶段性成果。
云南大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有6项,入选省级非遗的有59项。大理地区6项国家非遗中,大理白族传统技艺占了其中3项,分别是白族扎染(2006年入选)、剑川木雕(2011年入选)和白族银器(2014年入选)。在旅游市场上出售的白族工艺品主要门类有:白族扎染、白族甲马、白族刺绣、剑川木雕、白族瓦猫、白族银器、白族铜器等(表1)。目前大理旅游创意产品货源渠道主要有:外地手工艺品批发商、当地手工艺品批发商、已注册商标的工厂、作坊和个人团体,其中个人团体又分为当地手工艺人、独立设计师、设计工作室、高校工艺品研究人员。白族民间工艺品虽只占大理旅游商品市场30%左右的份额,但它们是旅游创意产品的主要来源,其工艺制作、民族特色等元素远比普通旅游商品更具特色。随着大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扶持力度,民间工艺在旅游创意产品市场上的价值逐渐凸显。
一、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现状
大理白族民间工艺资源丰富,但运用于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工艺并不多,而且其发展程度远远低于云南省其他地州,即便是享有一定市场声誉的白族扎染产品,其创意产品及周边衍生品的发展也很缓慢。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看出,白族工艺运用较好的为刺绣、扎染等,最终成品以服饰类和包袋类为主。此种情况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利用当地民族文化作为产品研发元素的意识还有待提高;2.缺乏正确利用民族元素作为产品设计的路径;3.受原有工艺特性的影响和制约;4.受市场现有产品影响,着眼于同类产品的研发;5.受游客喜好的制约;6.缺乏创新意识,将主要精力用于生产市场销量相对好的产品;7.有实力的公司或工作室缺乏研发能力,而具有研发能力的人群又缺乏资金;8.民族工艺基本款产品较多,缺乏创意产品和衍生产品。影响与制约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因素较多,急需解决的是产品研发者观念意识的转变。旅游创意产品最核心的要素是当地文化符号的再现,而文化符号与产品的融合才是设计者最需要下功夫的环节。
二、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的发展格局
从整体来讲,大理旅游商品市场的格局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便是现有市场上出售的旅游商品,这类商品多数来源于各类小商品批发市场,此类商品的特点为大众化、制作不够精致、地方特色不明显、价格高低不等,它们的数量约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60%。第二类是小众群体研发的旅游创意产品,其特点是小众化、精品化、个性化,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产品价格普遍较高,此类产品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10%左右,从事此类产品制作的人群包括:对少数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兴趣的人;具有正规设计教育背景的大学生;有设计想法或有设计经历的人员;以旅游目的地文化作为创作素材的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第三类是当地手工艺制作者生产的旅游产品,这类商品的制作者熟知当地文化同时又精通当地工艺品的制作,他们是旅游创意产品的主力军,此类旅游商品的特点为精致化、工艺化、小众化、功能化,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数量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5%左右。第四类为个体民族工艺品公司、民族工艺品工厂、高校工作室生产的旅游商品,这类群体拥有明确的设计路径和策划能力,对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此类旅游商品的特点为个性化、精致化、品牌化,价格参差不齐,其数量占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25%左右。
(一)发展势态较好
旅游产业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作为旅游附属品的旅游商品的发展尚未完全达到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需求,旅游创意产品相对来较少,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屈指可数。但是,随着近些年文创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深入发展,大理旅游创意产品出现新的发展态势。一些小众群体从文创的角度出发,以大理民间工艺为元素,以创意为设计路径,以研发高品质旅游创意产品为己任。这类产品正逐渐进入大理旅游商品市场,这类产品在商品属性上较吻合旅游商品或旅游纪念品的特性,受到游客的追捧。此外,当地手工文化的持有者,出于生计或民族认同感的需要,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将自己所从事的工艺制作逐渐融入到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中。如2014年大理喜洲镇海舌公园成立了“民艺·生活·现场”开物集,现在已有4位民间艺人在此成立了工作室,从事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这种思路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同时为旅游创意产品注入了“新鲜血液”,借助旅游创意产品提升当地城市的文化品牌。城市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辅相成,進而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文创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1]。还有一些工作室对少数民族工艺有了新的想法,并加大研发力度将当地工艺文化、符号、图案等融入到旅游创意商品的设计中,提升旅游商品的地域性和文化属性。(图1、2、3、4、5)
(二)系统化规划需进一步加强
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的发展势头和前景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为缺乏系统化的规划,从事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群体多属于个体行为,缺乏宏观的规划和管理。为此,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云南省工艺品协会、各高校旅游产品研发工作室、地州各级政府等都提出了发展旅游创意产品的意愿和相关推动措施。然而,大理旅游商品市场目前的体系已经形成多年,打破现有市场格局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营观念的转变。因此,有关部门不仅要进行体系化规划,更需加强宏观控制和指导,通过各方努力逐渐改变目前大理旅游商品市场的格局,加大大理当地文化、工艺等融合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逐渐以自主研发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创意产品占领旅游商品市场。
(三)个体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流动较大
大理旅游商品最为集中的区域为大理古城,这里聚居着众多的个体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他们最先是从各地进货以地摊模式销售旅游商品,逐渐开始从事相关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以及销售。这类人群多具有设计学、美术学等相关教育背景,在与大理白族文化的接触过程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将白族传统工艺元素融入到作品设计中。从对游客随机访谈的结果来看,大多数游客认为此类群体设计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征,较为独一无二,虽然价格稍贵但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使他们更愿意购买此类产品。
这类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群体的最大问题在于流动性较大。目前,在大理从事摆地摊销售旅游商品的人群大概有一百多位,其中自己设计兼制作创意产品的人群占到近50%。这个群体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对丰富大理旅游创意产品体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大理古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通过对近50位个体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者的访谈,获悉有可能长期留在大理的人数不过5人,多数人会因为年龄增长、成家立业、远离家乡等因素使他们在将来离开大理。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税收、补贴、事业编制等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持力度[2]。
(四)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市场风险较大
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周期较长,研发风险难以预估。从事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公司、工作室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即使是前期对市场做了全面的调查,但也可能出现产品流向的时候出现市场反响较差的局面。为了防范此类情况,多数旅游创意产品公司会在保留经典产品的基础上,再从事新产品的研发。
产品版权保护不到位,新产品面临侵权成本低、维权困难的风险。个别公司花费大量时间研发的产品,一旦在市场反响较好,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大量的同款产品。少数民族旅游创意产品多属于外观设计,其中图案设计成为产品的核心环节,而申请图案版权耗时长同时较难判定是否存在版权抄袭的现象,导致多数小型公司放弃申请产品版权。
旅游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多变风险。多数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公司规模较小,即使是针对国内某旅游目的地而研发的旅游产品,也会同时销往其他旅游市场,一旦某些地区销量较好,他们最终会将主要精力投放到这些地区的商家,甚至会为此修改设计方案。多数小型旅游商品公司、工艺美术品公司都经历过此类现象,曾经一款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反响一般,而海外市场热销。
(五)专门从事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公司较少
从近年来的市场调查来看,专门从事单一民族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的公司、小型企业或工作室还较少,个别专门从事大理白族旅游商品研发销售的商家的创新能力有限。例如,大理从事白族扎染生产的厂家和家庭作坊有近40家,但多为生产较为单一的传统扎染产品,几乎很难看到具有创意新颖的产品,这主要受到了价格、生产模式、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3]。白族扎染作为大理旅游商品中最为重要的产品,由于缺乏专门的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公司或企业部门,其创新力度依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可想而知,大理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与当地旅游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脱节。(图6、7、8、9)
三、民间工艺在研发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文化创意产品与母体艺术之间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离不开它所利用的母体艺术,即设计源。母体艺术是文创产品的基石,创意产品更像母体艺术的镜像,是对母体艺术进行资源转换的结果。在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的过程中,文化资源作为创作的元素或最终产品推广的文化依据,使它们具有普通商品所不具备的某种特定文化内涵,这也是文创产品最大的亮点,即“以文化作经线,以创意为纬线,把非遗作为最宝贵和独特的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有生力量” [4] 。
民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大小完全依靠制作人群的大小、使用区域的大小。而文创产品不受地域限制,母体艺术自身的影响力也只在文创产品的初期有较大影响。母体艺术在当地或社会上影响力较大时,文創产品的发展也相对较快,如果母体艺术只是在一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话,对于文创产品的发展帮助较小。但随着文创产品的深度设计和推广,文创产品及其母体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扩大影响力。
(二)重视产品的系列性
利用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研发旅游创意产品时,应着重强调其产品的系列性。系列性能营造出较好的产品展示效果,提高产品的
可识度,提高游客对产品及设计源的认知度。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品具有较高的可识度和认知度,在研发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工艺品仿制,而是利用民间工艺的颜色、工艺、器形以及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作为创作元素,因此应从产品的系列性入手,提升产品的视觉效果。
四、文创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传承人的广泛参与。一些作为保护主体的人们,在规划、制定、指导民间艺术发展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没能使传承人通过技艺保护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导致部分民间工艺传承难以为继。这种情况,随着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与扶持文创产业得到了改观。文创产业促进部分民间艺术发展壮大,民间艺人的技能和地位得到了提升,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得以保障。
文创产业是通过特定地域的文化或艺术形式对其进行创意化、技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讲与母体文化或母体艺术的形式已大不相同,但仍能从中折射出其文化内涵。消费者可通过文创产品去了解某种特定区域的文化艺术,文创产品也无形中提升和拓展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在文创产品知名度逐渐提高的同时,消费者往往会对产品背后的文化产生兴趣,而当地的民间艺人看到商机后,便会自发地加强对民间艺术的维护。
通常情况下,文创产品的研发多选择已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文化元素作为产品研发的基础。在此种情况下文创产品很容易打入市场,同时作为创作元素的民间艺术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文创公司也会利用一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民间艺术作为创作元素,带给消费者一种新奇感,从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那种方式,文创产品的成果对民间艺术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广和宣传作用,而这种潜在的影响力便是对民间艺术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为其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市场,让民间艺术的传承人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和动力,使民间艺术得以展现它应有的魅力。(图10)
五、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策略
(一)创意园区的集群效应
创意园区能够展示当地民间工艺的传统制作方式和创意设计过程,能够促进民间工艺制作的整合,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格局,同时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化,为游客打造一站式购物和休闲场所。
对于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而言,创意园区为其提供了集体展示的平台,并在无形中产生了竞争效应,提升文创产品开发者的创新动力。2014年大理喜洲镇海舌公园成立以“民艺·生活·现场”为主题的开物集,目前已有4种白族民间工艺入驻,它们分别是白族木雕、白族甲马、白族扎染、白族毛毡。开物集所在的海舌公园位于洱海之滨,该公园是集洱海风景、白族传统小吃、民间工艺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场所。目前虽然只有4种民间工艺入驻,但整个空间的氛围已令人欣喜,它们不仅作为游客游玩过程中的休息场所,同时也能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文创产品服务,游客可以集中欣赏、购买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大理白族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
(二)注重游客体验
游客体验是加强旅游项目与游客参与互动的最好方式,广泛地运用于各类旅游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市场回报。大理周城村的白族扎染项目是大理旅游文创产品游客体验项目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个别扎染作坊最忙时一天要接待15个左右的旅游团队,有时甚至需要同时接待2到3个旅游团队。白族扎染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如今是大理白族重要的旅游商品,然而早些年其销量曾一度低迷。大理周城村在1996年获得“中国扎染之乡”的称号,该村从2013年开始利用游客体验这一营销手段,吸引大量的旅游团队前来参与扎染制作,无形中推动了当地扎染手工艺者不断创新和研发新的扎染图案。此外,海舌公园距周城村只有5公里,游客的行程一般将两地融为一体,海舌开物集的4家民间工艺文创店也相继开展了游客体验活动,广受欢迎。
(三)举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举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是宣传旅游目的地文化、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商品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营销策略。举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借助活动收集大量符合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旅游文创产品方案,为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提供创意支持。对于长期从事某一目的地旅游文创产品研发的人员来讲,参与旅游文创大赛能够加深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和市场的了解。大理市政府与大理大学联合举办过多届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社会参与度较高,为大理白族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大理旅游商品尤其是民间工艺旅游创意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创造了提升平台,同时拓宽了研发思路和产品新颖度,为进一步优化旅游目的地文创产品创造了平台。
(四)举办旅游文创产品会展
旅游文创产品多为各种私营企业所创造,而各家销售产品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部分企业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存在抄袭创意的行为。定期举办旅游文创产品会展,能使企业从中看到自身产品的不足,促进其加大研发力度,推陈出新,有利于旅游文创产品形成有序而激烈的市场格局。近十年来,云南省多次举办民族工艺品展会,并积极推荐云南省优秀旅游工艺品厂家参加海内外的旅游工艺品展会。会展的举办在于集中展示同类产品,行业之间进行观摩交流,促进行业提升和市场繁荣。同时,通过展览宣传地域文化,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塑造高端特色品牌形象,拉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增强地域文化竞争力。[5]
(五)非遗进校园活动
高校中培养出的设计人才是当下各个行业产品设计的主力军,他们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维。非遗进校园活动,表面是为了提升或加强某种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传承效应,其深层的作用为培养高校师生对文化的认知程度,探讨非遗项目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非遗技艺与当地审美情趣、工艺文化、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激发新生代设计人员形成创造思维,提升以文化为设计的创作原则。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多而独特,其可借鉴和利用的元素较多,将非遗引入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之中,加强高校学生对某项非遗的认知和技能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动性,将传统技艺与设计实践融为一体。此外,高校作为非遗传承人培训的基地,能够提高传承人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价值和实用程度,扩大传承人群,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结语
白族民間工艺是大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缩影,是再现丰富多彩白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旅游创意产品是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窗口,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成记忆的媒介。民族工艺与旅游创意产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大理,两者的关系尤为紧密。旅游创意产品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在于抛弃原有的设计观念,着眼于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加强其创新力度,使白族旅游创意产品在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刚田,秦丹然.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树立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1):75-78.
[2]陈艳芳,郭柳华,韦欢.柳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2018(2):84-86.
[3]余宏刚.大理白族扎染的工艺变革与创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1):230-237.
[4]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汇总的应用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68-71.
[5]陶亚萍.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3(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