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洪兵 张美超
摘 要 本文以全方位的视角分析新形势下内地普通高校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 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作者简介:张洪兵、张美超,沈阳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96
内地高校承担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内地高校中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结构多样性愈发显著。截止到2015年,我国共2252650名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其中研究生109704人,普通本专科生2142946人,占高校学生人数的比重为5.74%和8.16%。据辽宁省教育厅下发的有关通知,仅2017年全省少数民族预科、民族班计划招生1221人。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已成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求新思路、新方法,不仅是内地高校做好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分析新形势下内地普通高校对来自边疆地區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对策,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发挥高校的职能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协调各方利益,缓解人际冲突,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
二、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由于物质生活、文化环境以及所接受的义务教育存在差异等原因,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求学过程中面临着沟通障碍、生活上不适应、学习压力大等问题,容易滋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此外,同其他青年学生一样,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抗拒诱惑的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思维、新观点层出不穷,新问题、新矛盾错综复杂,新技术、新媒体频繁更替,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不仅传播速度惊人,且扩散效率也非常高;西方敌对势力、反华势力同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相互勾结,采取各种手段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学生进行渗透,通过各种渠道灌输极端思想,煽动极端行为,危害极大。
三、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缺乏创新
由于缺乏成功经验,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主要依靠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而传统的思政课多采用课堂教学模式,以教材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结合少量实践活动,内容相对空泛,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加上内地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小,大部分院校忽视了教育对象多元化的特点,混合编班组织教学,采用和汉族学生统一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片面化,内地高校很少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以及少数民族法律知识等课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相关素质不高
就内地普通高校而言,目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大多数都是汉族教师,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汉族教师很难体会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困惑和遇到的困难,导致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确,解决问题不及时;缺乏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与民族教师相比,汉族教师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缺乏天然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不能完全融入到其中,效果欠佳。
(三)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够健全
绝大多数内地高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总结了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但大部分内地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仅由学生工作部门承担,力量相对单一,联合教学、后勤、宣传等部门和院(系)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由于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了解,学生工作者很难贴近、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中去,管理仅停留在重视、关爱、帮扶的层面上。
(四)现有的管理手段相对单一
内地普通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往往扮演着“消防员”的角色,哪里有问题迅速冲向哪里,在防范和发现问题环节没有及时有效的发挥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教育以说教为主,班集体、新媒体和团学活动的教育功能没有得以很好的开发利用。
四、加强对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完善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弘扬主旋律,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丰富“两课”内容,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以及少数民族法律知识等选修课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教育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民族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认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注重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将“九一八”纪念馆、雷锋纪念馆、毛丰美同志和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等具有辽宁地方代表性的教育资源利用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去,活化教育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留住少数民族教师;选拔优秀辅导员参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会和交流会,促进汉族教师与少数民族教师的交流融合,加深汉族教师对民族文化、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学生习俗和特点的了解,从而促进汉族教师更好地贴近、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中;加强与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的交流合作,借鉴成功经验,提升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載体的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作用,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共同成长进步。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和社团组织,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党团组织的认识,增进民汉学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注重挖掘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吸收其加入学生会、宿管会等学生组织,树立榜样,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影响、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进步;通过党团组织的工作,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吸纳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用党的先进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少数民族学生的头脑,提高思想觉悟,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开辟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专区。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遵循平等、尊重、团结原则的基础上,适当选用民族地区的先进的、弘扬主旋律的事迹作为案例,引领学生树立牢固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和共兴的思想意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节日习俗,重大民族节日时允许少数民族学生以文艺表演、体育竞技等积极健康的方式庆祝,严禁封建迷信的宗教活动,适当邀请感兴趣的汉族师生参与其中,从而增进了解,拉近距离;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在寝室宣传栏设专区,展示民族物品、优秀民族文学作品和摄影作品等,由宿管会的民族学生干部和汉族学生干部共同负责维护、更新,形成团结、和谐、包容的寝室文化环境氛围;结合实际情况,有借鉴性地将民族元素融入到民族学生就餐专区的装修中,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亲切舒适的就餐环境,从而有利于汉族生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
加强网络资源整合,发挥新媒体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形成校、院、班级三级联动的信息网,以便及时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基本特点和思想动态;加强网络信息监督,实行舆情分析评判制度问责机制,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推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以及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的宣传材料,将新媒体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引导的有力工具。
(四)健全对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体制
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全覆盖的管理体系。成立校级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学生、教学、后勤、宣传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学生管理部门牵头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服务部”,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二级学院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服务分部”,动态监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
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辅导员老师经常主动地与少数民族学生谈心,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业和人生,关注其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学习上给予分类指导,在经济上给予重点帮扶,思想困惑给予积极引导,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严格教育少数民族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同学,对违纪学生一视同仁、严肃处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建设好少数民族学生就餐区,确保饮食质量;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力度;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五)健全对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体制
要积极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教学途径。正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普遍较薄弱的英语课、计算机课等公共基础性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可邀请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定期行集中指导,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学好基础知识;建立学习帮扶机制,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拨一批综合实力强,思想素质硬的高年级学生骨干、党员同学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联系人,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英语四六级等方面予以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的引导和监管,对少数民族学生学分绩点低、成绩不和格的情况及时预警,予以跟进和重点帮扶,确保学生不掉队、不落伍。
参考文献:
[1]田宝玉、张琼琼、姜丹.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现代经济信息.2016(14).
[2]岳宗德.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3]马世磊.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4]李焱斌、雷冬梅.内地高校优化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2).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