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江立
众所周知,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指的是规则,大到国家法律,小到家庭琐事,都要有规则的约束,整个社会才不会出乱子,做到井然有序。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每一项活动都有各自的规则。每个班级都会划分一些区域,如图书区域、盥洗区域、学习区域、睡眠区域等,这些区域都有不同的规则,幼儿需要按照规则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规则习惯。通常情况下,区域规则都由教师制订,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这条规则为什么要这样界定?其实孩子是不知道的,他们认为:老师说要这样做,那就这样做好了。因此,我们在班级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图书不能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有的幼儿在收拾图书时,仅仅是把书放在书架上,没有整齐排放。尽管有的图书已经破损,幼儿依然会出现抛书、扔书等现象。
然而,图书区规则是:
第一,不能在图书区大声讲话;
第二,轻拿轻放图书,一页一页地翻看:
第三,爱护图书,不乱扔或撕毁;
第四,看完图书后,将书轻轻放回并排放整齐,
现象二:桌子椅子随意安放,搬椅子时发出很大的声响。
然而,学习区域规则是:
第一,不把桌子椅子弄出很大的响声,轻轻地挪椅子;
第二,保持学习区域干净、卫生;
第三,学习区域的小朋友比较集中,要注意安全。
针对这些现象,许多教师都习以为常。教师虽然制订了规则,但他们有没有和孩子一起讨论并让幼儿知晓呢?孩子的执行是被动的,如果对规则内容不够理解,日复一日,规则就成了挂在墙上的文字。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或不要怎样做,也实在辛苦。
一、如何制订班级规则
规则的制订是很重要的步骤。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重要规则,制订的规则要简单易理解,且执行起来不困难。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问题入手来制订规则。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并制订规则。
案例一:制订盥洗规则
第一步: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不排队、互相推挤、插队等问题现象。
第二步:教师依据幼儿观察的情形组织他们一起讨论,加以引导,如“你在盥洗室观察到了哪些不好的现象”“大家为什么会相互推挤”“相互推挤可能引发的后果”等。
第三步:在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讨论中,制订幼儿理解且易执行的规则。第一,在盥洗室洗手时要排队;第二,如果盥洗室里的小朋友比较多,可以到座位上等一等,等人少了再去;第三,不在水管前玩水,洗完手就离开。
在共同制订规则的过程中,幼儿经历了“观察——讨论——制订——遵守”的过程,真正理解了规则的作用,也使自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案例二:制订学习区域规则
学习区域是集中教育、进餐、游戏的区域,也是幼儿在班级里主要的活动场所,主要物品有桌子、椅子等。尽管教师会先做出一些规定,但幼儿在执行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推拉桌椅,乱放椅子,等等。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先观察讨论,然后共同制订规则。
第一步:让孩子观察教室中学习区域的现象,提出问题。
第二步:让幼儿互相说一说,如果推拉、乱放桌椅,会发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后果。
第三步:教師和幼儿讨论并制订规则,如“可以5-6人共同轻轻抬起桌子”“椅子要轻拿轻放,放在规定的地方,如墙边、桌子下方”等。
第四步:幼儿在教师的提醒下执行规则。
学习区域规则的制订让幼儿了解了桌椅是我们学习必须有的东西,所以大家都要爱护,另外,桌椅坏了也会给小朋友带来安全隐患,幼儿明白了原因,便会在执行中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主动行为习惯。
二、如何执行班级规则
执行规则是最重要的一步,规则制订得再好,若不执行就等于零。教师要提醒孩子严格执行,让规则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执行规则时要注意以下五条法则。
法则一:先提醒后执行
教师可以先提示孩子遵守规则,如果孩子不执行,就让孩子单独坐一会儿。例如,幼儿洗手时插队、玩水,教师可先提醒他要排队,如果孩子依然不听,教师可把孩子带离盥洗间,让他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行为,重复一下盥洗规则。
法则二:幼儿在生活中互相提醒
规则是幼儿共同讨论并制订出来的。教师要鼓励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互相提醒要遵守规则,如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遇到违反规则的幼儿,其他幼儿可以与之协商,解决问题,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法则三:外出户外活动前先“复习”规则
在开展户外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复习”一下户外活动要遵守的规则,从而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例如:滑滑梯时要排队,从楼梯上、滑梯下,等等。
法则四:面对面交流
幼儿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面对面的交流作为引导,要蹲下身来,盯着幼儿的眼睛,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法则五:家园配合
遵守规则要有一致性和连续性。孩子回到家中,家长也要督促孩子遵守家规。只有家园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获较好的效果。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规则的执行并不是让幼儿在规则之下什么也不能做,也不是为了捆住幼儿的手脚、控制幼儿的行为,而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排队洗手,排队滑滑梯,等等。规则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每个人在规则之下的平等权利,体会到行为的有序性。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幼儿可以自主地学习、探究,不会失去自主活动的权利。
教师和家长是孩子的表率,也要严格执行与幼儿共同制订的规则,为幼儿做出榜样,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其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热点论谈”话题搜集令
如果您在幼教工作中对某些现象产生困惑,或挖掘出了与幼儿相关的争议性话题,欢迎向我们提供您的“金点子”!
您的“金点子”将有可能成为下一期“热点论谈”的重磅话题,点燃幼教工作者智慧的火花,还有机会和国内知名幼教专家共同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