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分离不再焦虑

    韩鸫

    

    

    每年小班入园季都会出现幼儿因与父母分离,到了新环境哭泣和焦虑的情况。面对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之前做过很多尝试,比如亲子陪伴入园——幼儿由家庭中的一员陪伴在园生活2~3个半天;阶段式入园——幼儿来园时间从短到长,先适应来园2小时,再适应来园半日,再适应来园到午睡,最后到整日。这些都是很好的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的分离焦虑。可是当家人不再陪伴、过渡到整日生活后,还是有很多孩子出现了分离焦虑,有的孩子的分离焦虑依然很严重。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我们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查找能够支持和开阔我们思考的理论,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澄清了:幼兒初入园的分离焦虑是他们从心理到身体适应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从人际、环境、生活、学习等方面适应新环境;幼儿之所以会产生分离焦虑是因为他们的安全感遭到破坏,他们不知道在新环境中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建立安全感是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前提,而安全感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幼儿要对他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可预知,“可预知性”的基础之一是要有“熟悉感”。

    在老师们的积极思考与讨论中我们明确了:我们以往的策略多是在幼儿“入园后”采用的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儿“入园前”的专门准备,在幼儿入园前帮助他们增加对教师、班级和幼儿园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减少对陌生的恐惧,从而缓解幼儿入园后的分离焦虑。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在入园前做好入园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指导家长在家中正确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第三方面是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加强家园交流,建立积极的双向合作关系。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开始设计“入园专门准备”活动课程。

    当前教育手段多样,微课、微信互动、翻转课堂都给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我们开展了以“微课”为教育手段,有效帮助小班未入园幼儿做好入园前准备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根据幼儿入园适应的需要录制了有关环境适应、活动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等方面内容的微课。课程以“微课视频+微信群互动”的方式,在新生入园前,班级教师连续9天与幼儿、家长互动交流,增加幼儿对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具体课程安排见下图)

    人际适应准备——熟悉教师与小朋友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入园适应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琳,王先达(2017)在研究中提到“幼儿对新环境的信任和可控感涉及人(老师、同伴)、事(各种活动)、物(物质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在第一天的微课中,我们以“自我介绍”为主题开展。微课分为两个版块:教师自我介绍和幼儿自我介绍。目的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自我介绍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老师,熟悉老师的声音与相貌,帮助孩子们减少来园时对教师的排斥和陌生感。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们的鼓励下,也通过小视频的方式在微信群中介绍自己,勇敢地迈出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起到认识和熟悉同班小朋友的目的。而对教师的认识和对其他幼儿的熟悉并不局限在第一天的活动中,后面几天的微课中教师和幼儿会不断在微信群中交流互动,如带领幼儿认识环境和开展互动活动,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串场……9天的微课互动帮助幼儿和家长熟悉了班级教师,开始信任教师,师幼之间建立了积极的情感联系;幼儿也开始与班中其他幼儿建立同伴关系,为幼儿入园后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适应准备——认识新环境

    对环境的陌生和不安全感也是造成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而熟悉环境属于幼儿入园适应中对“物”的信任方面。因此,认识班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同样是孩子们入园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微课互动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将精心设计的班级环境、幼儿园公共环境、幼儿园特色教室用视频的方式一一向孩子们介绍,引发他们对班级和幼儿园的好奇心,了解班级各个区域的功能、游戏材料的种类,帮助他们初步建立对环境的信任感、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9天的微课互动活动都是在班级或园所公共区域内开展和进行的,随着微课的不断进行,幼儿逐渐加深对这些环境的熟悉感和可控感。

    生活适应准备——学习生活新本领

    幼儿对新环境的信任和可控感,除了“人”“物”,还有对“事”的可控感与适应。小班幼儿在幼儿园中所从事的“事”主要是生活活动,而他们在初入园时遇到的最多的困难就是对生活改变的不适应,许多事情原来都是家人帮着做,而到幼儿园后要自己做,如洗手、吃饭,不再有人给他们拿毛巾、擦手、喂饭、喂水,他们要学会很多生活自理本领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管琳,王先达(2017)在研究中利用数据分析发现,“自理能力与入园分离焦虑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即自理能力越强,入园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越短”,他们的研究中还对各项自理能力与分离焦虑持续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幼儿在进餐、洗手方面自理能力越强,其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越短。因此,引导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的常规生活,并做好相关的能力准备,也是互动中的重点内容。

    在生活适应准备方面,录制了“盥洗环节”的微课,伴随着朗朗上口的歌谣,老师们将孩子入园后如何洗手、如何摆放水杯和毛巾、如何用小水杯喝水等内容都通过小视频清晰地呈现给孩子。除了盥洗环节的微课,在生活适应准备方面我们还录制了生活活动“舀豆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勺子和进餐的方法,了解幼儿园中进餐的常规要求,渗透吃饭不挑食、养成良好用餐习惯的意识。同时,这些内容也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环节和常规要求,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新的生活本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迈出家园共育的第一步。幼儿一旦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对幼儿园的各种生活环节就会产生可控感,分离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并缩短焦虑时间。

    活动适应准备——了解多彩课程

    蔡伟忠(2012)指出“进入一个新集体,首先需要的是安全感。人的恐惧来自‘对未来无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安全感的基础是‘可预知性”。如果幼儿能够预知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对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还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并录制了幼儿园中会出现的不同领域的活动内容,如美工活动“撕面条”、音乐活动“学唱歌”、语言“讲故事”、手指游戏、体育游戏、亲子游戏等微课视频,每天通过短短的几分钟微课与半小时的互动交流,帮助幼儿及家长了解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并且建议家长将幼儿在家中尝试的游戏过程和结果反馈到微信群中,展示、分享他们体验的过程和学习的成果。在这样的氛围与活动中,幼儿真正认识到幼儿园的生活多姿多彩、真实有趣,让他们对即将要面对的幼儿园生活不再惧怕。

    经过了9天与幼儿的互动,家长们和教师都有很多感受。家长们从教师和孩子的互动中,更加了解了教师和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教师通过每天与孩子们的互动,从家长鼓励互动到积极互动的变化,感受到了孩子们从不自信到快乐自信的改变。每天晚间的互动就像是一个美好的约定,成为教师和孩子们的“美好时光”。教师的精心准备,换来了孩子们每天的进步与成长。入园前准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园6个小班幼儿,在入园前3天有个别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现象,但都能接受教师的安慰与劝导,一周后全部幼儿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在入园前期的微课互动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而在孩子成长、家长认可的同时,教师也收获了职业的幸福与喜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