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师资培养双向教育模式的尝试

渠淑坤
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力度,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和亟待深入探究的课题。
本文提出的双向教育模式,是依据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的相关精神,在创新教学模式的教改实践中采取的一种将职业责任教育与心理辅导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师资培养模式。
一、实践主体教育思想,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
笔者依据社会和高师学生的需要,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践主体教育思想和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尝试性地设计、更新和实践了以下教育与教学模式。
(一)满足主体需要,拓宽教学途径
依据高师院校的教育目标,以及青少年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对于有志于从事或兼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这项大有可为的事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原专业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并更新整体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进行知识创新,将是决定主体竞争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我们加大了开设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培训课的力度,确立了本科生“教育咨询”和校公选“心理咨询”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师学生要在具备健康人格特征、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专业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能,即培养“职业责任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心理辅导技能”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师资”教学目标。例如,为校内(包括部分校外学生)各系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多门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的选修和辅修课程(主要有教育咨询、心理咨询、性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女性心理健康等),以满足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课,既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各理论流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辅导技术,及相关的典型案例,又对青春期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问题、情绪与情感问题、人格障碍及健康人格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及典型案例分析。同时,还围绕选修这些课程的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困惑和疑难问题进行研讨和心理辅导,并将群体的辅导和个体的心理咨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使学生不仅获得了为他人进行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能,还增强了自己调节心态的意识和技能。
(二)更新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及内容
在更新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及内容过程中,笔者试图在高师教学课堂搭建一个“探究和培养能够胜任本专业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师资的培训平台”,为此,教改的第一步就是将“单一讲授式”更新为 “师生优势互补授课式”的教学模式,即心理咨询理论知识+咨询技术+典型案例分析。例如,在教育或心理咨询课堂教学中,注重不断增加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信息与咨询技术,为大学生们提供方方面面的、来源于当今社会不同年龄段个体或群体的典型心理问题案例。新颖而丰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为自己或他人排解“心病”的责任意识。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心理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如何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和自我心理调节及如何提高自助技能,力求达到学习育人首先育己的教学目的;二是内容互动,即师生共同搜集和分享国内外的最新理论信息与咨询技术,如有计划地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陆续安排学生即兴或有准备地走上讲台,演讲(或可见演示)心理咨询方面的最新理论信息与相关技术或各类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三是实践互动,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强化实践过程,拓宽教学之路。
(三)由社会检验教学质量,将所教所学服务社会
依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育经验和我国师资培养的目标,笔者组织大学生利用所学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技能,采用“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尝试了教学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确立教学实践的主题——检验教学,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即以实践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检验教与学的质量,运用所学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我们选择的合作学校是心理辅导工作出色或需要协助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学校。前者有利于大学生弥补课堂上的缺陷,后者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在基层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紧迫感与艰巨性的认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丰富教学实践的内容——经验学习+咨询实践+专题讲座。具体内容是:参观中学心理咨询室,以便学习和取经;做咨询员,为中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做来访者,体验心理咨询;为中学生举办学习心理及方法、人际交往心理等专题讲座。
第三,进行“咨询信息双向反馈”。一是向合作单位的领导和相关教师反馈咨询信息;二是由合作单位向大学生们反馈咨询实践效果及评价信息。
二、更新考核模式,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为了与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接轨,笔者始终注重把“更新考核模式,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作为心理咨询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及内容,即探究和实践“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检验”三位一体的“社会直接检验式”考核摸式。
第一,由社会提供考题——依据参加考试的大学生人数,由合作单位提供相应数量的“咨询信件”作为“期末考卷”,并在回复咨询信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应考学生自主“认领考题”,将“应试与责任”、“应试能力与职业道德”相结合,是笔者心理咨询课考核模式改革与优化的宗旨。为了保证咨询回信的质量,防止由于某些大学生学业水平较差对来询者造成心理误导,我们采取了“学生量能选题”的领卷方式。即要求每位参考学生本着对来询者负责的意识,依据自己的能力“认领”咨询信件。
第三,任课教师“督导答题”,笔者认为,心理咨询课的考试与其他科目不同的关键在于:它是一种“理论知识+技能+责任与职业道德”的综合性实践考核,绝非单纯专业知识的成绩体现,所以,学生可以在无把握情况下免考重修,但决不能“凑合”应考,以避免误导来询者。为此,考试应为“随堂考试”,时间安排应在结课前1周~2周,同时,教师要围绕学生在回复信件中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讲授与案例分析。这样,大学生们可以在轻松和压力适度的心境中,在积极的责任意识状态下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学业水平的优势,尽力满足来询者的心理需求,真正将心理咨询课的“学业期末考试”与“社会服务及检验”结合起来,这是任课教师“督导答题”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四,双方教师双向把关,任课教师把好“阅卷”关,不合格的信件决不发出;收到回信的学校要把好“复查”关,不合格的信件决不发到学生手里。
多年来,在“社会直接检验式”的考核过程中大学生们既学会了做信件咨询,又掌握了做规范案例分析的技能,还增强了为自己、他人进行心理调节的能力和责任意识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教学实践表明:进一步优化和丰富教学模式,将课堂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并得到社会检验,其教学与实践的实效性、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就在于:通过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双向服务、双向教育和双向受益,不仅为当今的大学生们今后求职、就业和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的最佳途径提供了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参考。
培养具有一定心理辅导技能的、德才兼备的新型师资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加大学校心理辅导师资培养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力度,进一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是高等师范教育探索新型师资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
[责任编辑:张 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