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本科生创新学习的对策探索

窦春轶
[摘要]创新学习是学生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构造自己适宜创新的知识体系。高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国家经济的需要,尤其适应当前经济转型中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现状,使学生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创新学习,善于使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创新学习素质教育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35-02
一、创新学习的意义
创新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学习是指在学习中能独立思考,敢于冲破现有的束缚,在学习中对现有的内容进行改良,或提出新的观点、甚至是提出新的理论。创新学习也是提出新问题,并解决该问题的过程,通过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提出某种有价值的新知识。创新学习是发明创造、提出创新思想的前提,创新学习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
二、创新学习的作用
(一)有利于冲破传统的束缚
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书本,尊重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当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我们有一定思考能力的时候,就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这并非是对书本及老师的不尊重,而恰是对书本及老师所讲知识的发扬光大。这种打破传统束缚,提出新见解、提出新思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向前发展的过程。
如果我们太过强调唯书、唯师,而没有突破和怀疑的精神,则不会有创新精神,更不会有科学知识的发展进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还必须有相应的土壤环境,在我们周围要有包容精神,允许其它想法存在。
(二)通过创新学习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到达一定程度,要有一定的风范,那就是不随波逐流,敢于坚持真理,而不是一味迎合世俗、迎合社会。敢于坚持真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那么的不易,那么的可贵,如果有了创新还不敢坚持,甚至刚一出现就被扼杀掉了,如何才能有创新,如何才能发展?创新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真理的过程,创新必然会对旧有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因此会受到冷落、嘲讽,此时有一份坚持的信念就更加可贵。
创新本身就是突破原有的内容,招来反对及质疑也是正常的,因此必须敢于坚持发现的思想、观点或方法。要耐得住寂寞,不为外界的迷惑而放弃追寻的过程,要坚守一份淡泊,坚持反复研究。
(三)适应转型社会的需要
从事高等教育本身就有几种可能的情况:一是平淡的教育方式,反正是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完了事,不去积极思考培养具有什么知识结构的学生;二是拓展的教育方式,不仅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而且积极思考在教学中安排什么样的课程,使学生更能适应转型的社会;三是积极热情的教育方式,不仅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积极思考适应社会经济转型需要的课程,而且还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时代需要的知识,而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各种各样,遇到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应付变化的现实,才能在工作中有开拓和创新。把创新学习融入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
要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还要着手教学管理的改革,为学生创建一个灵活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发挥,使创造个性得到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的干劲,才能有创新学习的具体行动。
促进对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知识的使用中有思考、有创新,并可能提出新的观点。争取在课程调整时,综合考虑课程之间的协调,既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有创新的基础。
三、促进创新学习的对策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学校要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学术氛围等方面有较大的转变,以适应创新学习的教育模式。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机房、实验室的作用,尽量开放这些资源,使学生开展研究有环境、有场地。改变教学的模式,从传授方式向传授加实践方式发展,从以往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向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转变,利用一些教学内容的实习实践开展研究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开展创新学习活动形成一种制度,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创新是长期积累和坚持的结果,有平时的鼓励,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二)积极组织开展创新比赛
创新学习能力来源于实践活动,没有实践探索很难有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系统化地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创新活动,创新活动应当是有目标的,有主题有想法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能得到结果更好,不能得到结果也是一个锻炼过程。
可通过建立各类研究创新小组、协会开展创新活动,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讨论研究相关的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锻炼学生自己检验研究成果的能力,对提出的观点、得到的结论要在实践中检验,用实际数据进行验证。
(三)培养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有创新学习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一支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团队。从知识的讲解、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独辟蹊径,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能对问题进行分解,发现原有方法的不足,能提出改进措施,并在这个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设想、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在教学中有创新思维,有创新理念,在教学中能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教师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做到思路开阔,有多学科知识相联的效应,使知识彼此之间能形成合力。这种综合效应是多种知识的相互联想、关联、相互启发及相互促进而形成的,因此教师也要提升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还要放弃唯我独尊的想法。扶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鼓励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
(四)向有利于创新的课程体系改革
进行创新教育,还必须有适应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把教学计划调整到适应这一形势上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可以启发创新学习的课程,充分研究课程的组成。要充分研究选修课的设置,要研究怎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选修课要对培养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且选修课的设计不能孤立,用联系的方式统一设置。
有拓展能力的,这类课程是开展专业应用或研究应有的知识,使专业见识得到提升。有延伸能力的,是实际应用或开展研究希望补充的知识,当开展本专业或本专业相关领域应用或研究时,经常遇到关联程度较广的知识。再就是某种专长的学习,这种课程的开设有目的性,是开展专业领域或专业领域相关应用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技能、方法或特殊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某些特殊的工作。
(五)采用利于创新的学习方法
联想转接:把一种已知事物的运动原理及规律性启发借用到另外的未知事物上,由一种已知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到另一未知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归纳发现:研究分析多个同类事物,从而探索发现这类事物的通用特性或规律性。逻辑演绎:以逻辑演算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内在规律,逻辑演绎是由经验、学习累积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进而得到某些结论。异质组合:不相干事物之间的一种合理组合,形成世界上所没有的具有新功能的事物,强调的是合理的、有机的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功能。这种新功能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是携带了参与组合的每种元素的基因,如能做到合理的组合,这种组合体实际是具有参与组合元素的特质,是对每种参与元素的功能补充。
四、结语
认识得到创新,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才会去研究探索。能提出新的观点、方法还不够,还应当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创新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大学生应在学习期间结合自己的特点参与可能的创新活动。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卢艳敏,卢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衡水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2]方仲炳,许秀茹.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
[3]张霞妃,朱军.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平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7).
[4]姚文轩,滕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5]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责任编辑:雷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