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常志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从2012年开始编写,其间历经多次审查和试教试用,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本册教材在教学上有哪些重点和难点值得大家关注呢?下面将逐单元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对每单元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其他方面值得注意的内容进行梳理。

    第一单元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是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基础上的总结与提升。本单元课后题都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交流平台”提示了“想象画面”的三个角度。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什么呢?本单元既然是总结与提升,就不能只是感受与体会,要让学生知道抓住什么样的词句容易想象画面。比如,《观潮》这篇课文,阅读那些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句,很容易形成画面。除此之外,一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是形成画面的大前提,容易被忽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对于文中几个表示地点的词语“钱塘江”“海宁市”“盐官镇”,浙江以外的学生恐怕并不熟悉,可以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帮助了解,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杭州湾的具体形状。观潮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这里涉及农历与公历的差异,大致来说差一个月,即“农历八月十八”是公历的九月二十日左右。明确时间和地点,将让想象更加有依据,也会更加具体。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希望学生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本次训练的要点是希望学生讨论的时候发言不跑题,还能够判断他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比较简单,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说上几句,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言不够深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与身边环境问题相关的资料,在课上发言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深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本次口语交际。

    教师在教学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务必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性质。试教试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学生没有弄清楚这一点,把习作写成了游记。本次习作要点有两个:一个是让学生把推荐的地方描述清楚,另一个是把推荐理由写清楚。因此,习作的本质是议论性质的,不要看见“好地方”就以为是写景的。

    第二单元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特殊性在于课文的编排、定位与普通单元截然不同,从课后练习就可以看出端倪。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服务于策略教学,对于内容理解的要求并不高。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但是教学中并未深究童话的特点,对内容理解只提出了一个问题。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阅读策略教学来组织,存在明显的逻辑层次。前两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帮助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角度有整体和局部,内容、写法和受到的启发等。通过试教试用发现,学生从“整体”和“写法”两个角度提出问题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作适当点拨与启发,但是不可强求。《呼风唤雨的世纪》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问题要根据每篇文章来确定,并无一定之规,不要看到字词方面的问题都简单判断为对理解文章内容帮助不大,那样是片面的。比如“什么是程控电话?”如果出现在一篇介绍电话历史或者电话技术的文章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蝴蝶的家》定位在于应用,学生把在前几课学到的提问方法应用到本文的阅读中。本课教学任务有两个,其中一个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提问。如果学生某类问题提得比较少,通常是“整体”“写法”方面,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这两个角度提出问题。

    本单元教学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比较好地掌握“提问”策略,需要一定数量的阅读练习才行,因此,教师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补充阅读材料时,需要注意题材、体裁要丰富。此外,阅读程度要适合学生。过于简单,学生就没有问题;过于艰涩,学生提出的问题多集中于字词层面,很难有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无论简单的还是艰涩的阅读材料都达不到练习提问策略的目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适应性。

    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值得大家关注。题目中每组句子的第一句都是排比句,第二句可以视为排比句的紧缩句。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以第一组为例,只用一个“没有”,句子读起来会很流畅,节奏很快;而多用了三个“没有”,节奏就会慢下来,从而使读者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加深了读者的感知,从而对古人的生活产生更深入的体验。可见上下两个句子在意思上是相同的,但是表达效果是有差别的。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三年级上册观察单元已经对如何开展细致观察作过详细的指导,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连续观察”。阅读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开展连续观察的,而习作则让学生体会、尝试连续观察。

    开展习作《写观察日记》的教学需要注意两点:首先,习作指导需要提前到本单元教学之初。因为观察一个事物,写观察日记,需要比较长的过程,不能等到阅读教学之后,那样就晚了。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可以把《爬山虎的脚》课后的“资料袋”和《蟋蟀的住宅》课后的“阅读链接”整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了解观察记录的形式和观察日记的写法。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楚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的关系。首先,观察记录比较简单,偏于客观记录,可以作为写观察日记的材料,但是写观察日记并不一定需要观察记录。其次,在最后的习作展示时,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日记中选出几篇,謄抄在一张大纸上,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观察过程和成果。

    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有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让学生认识不同动物的家的不同称呼,体会表达时用词准确的重要性;第二个题目通过两个句子意思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这两个题目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消极修辞能力。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清楚的表达仍是语文训练的重点。教科书限于篇幅,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这方面的练习,只是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第四单元

    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其中一个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必然要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但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时并不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普罗米修斯》这篇文章的起因,有人说是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也有人说是普罗米修斯从太阳车盗取火种给人类。应该说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教学中不要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可以说这两种看法都没问题,都不影响我们通过起因、经过和结果去把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最后部分是“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神话作品。“快乐读书吧”虽然编排在第四单元后面,但是阅读任务的布置要提前,最好提前到本册教学之初,也就是9月初就布置学生阅读神话类作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以达到教材所期望的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初衷。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编排与普通单元不同。前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写一件事。从时间跨度来说,《麻雀》写的是片刻的事情,只有一个场景;《爬天都峰》写了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写了多个场景。这两篇课文的课后题都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法。本单元的习作例文是《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其中《小木船》特殊一些,这篇文章详写了“我”和陈明关系破裂与和好的过程,而对故事的经过则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笔带过,课后题对这种写法进行了提示。选入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学生,通常来说,写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其中经过要重点写,但是并不绝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不可一概而论。教学中要明确习作例文的定位,习作例文不是略读课文,也不是学生机械模仿的对象。教师可以在指导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时使用习作例文,也可以在讲评时利用。

    第六单元

    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另一个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两个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要结合起来处理,不要教成“两张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批注,所以《牛和鹅》这一课提供了批注的示例,可以结合课后题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了解批注的角度,学习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批注。接下来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这两课是尝试批注,可以在初读课文环节就让学生尝试批注,不要被课后题所局限,学生可以在任何想批注的地方作批注。

    为什么不限制学生呢?因为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批注,尝试批注,并初步养成阅读时批注的习惯,至于批注的角度和水平高低是有赖于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的。将来随着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批注的水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本单元重在习惯的培养,不要因为过度强调批注的优劣而降低学生批注的积极性。那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批注的优劣呢?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可以在什么地方批注,如何批注,什么是更好的批注,等等。

    本单元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学生作的批注。学生批注是自由的,所以他们的批注一定是五花八门的。那教学中如何处理呢?可以从两个角度处理这些批注。首先,从理解课文的角度,找出学生批注中一些关乎全文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带动课文的理解,而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同样可以借助学生的批注,让他们用自己的批注来回答。其次,梳理出与人物的心情有关的批注,借助这些批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完成课后相关的题目。如果没有关于人物心情的批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专门对此作批注,然后再借助批注进行教学。

    第七单元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務是学习把握内容较复杂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4篇课文。《古诗三首》《延安,我把你追寻》分别是古诗和现代诗,是没有办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只需要按照古诗和现代诗的规律来教即可。真正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精读课,重在学习,《梅兰芳蓄须》是略读课文,重在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利用课后第一题。在把几件事连起来说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调整课文的表述,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说。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简要复述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详细复述基础上的提升。开展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两点。

    首先,注意整合单元内容。课文教学与语文园地教学要进行统整。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提出了简要复述的两个要点:一个是抓住主要内容复述,次要内容适当省略;另一个是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抓住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给出了如何“长话短说”的几个例子。语文园地的这两个部分都可以整合到前面的课文教学中,比如《西门豹治邺》中。

    其次,注意创设情境,增强复述的对象意识。为什么要进行简要复述?是为了简要地向他人说明文章的内容。以往简要复述训练缺乏对象意识,只是为了复述而复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这一情况,创设具体情境。比如,简要复述《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你作为西门豹的下属官员,要把西门豹到邺县以后的工作报告给魏王,你要怎么说呢?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增强了对象意识,也激发了表达的欲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历经七个春秋,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以上仅就四年级上册之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了梳理,希望对大家用好本册教材有所帮助。

    (人民教育出版社? ?10008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