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原因特指问句的类型及使用环境

    内容摘要:“原因特指问句”即在会话中提问者使用“为什么、为啥、怎么”等特殊疑问词代替句子的某一成分,试图对话题中的原因向会话者提出问题、寻求特定信息帮助的句子,是日常会话中高频使用的特指疑问句。本文主要以认知语用学理论及礼貌原则为视角,研究原因特指句的分类、出现位置、使用过程中的得体性及礼貌原则。

    关键词:原因特指问句 礼貌原则 使用环境

    “原因特指问句”即在会话中提问者使用“为什么、为啥、怎么”等特殊疑问词代替句子的某一成分,试图对话题中的原因向会话者提出问题、寻求特定信息帮助的句子,是日常会话中高频使用的特指疑问句。本文主要以认知语用学理论及礼貌原则为视角,从原因特指句的分类、出现位置出发,希望对原因特指问句的在日常会话中的使用功能进行研究。

    一.原因特指问的分类

    在日常会话中原因特指问的使用频率很高,问句常常中包含“为什么”、(口语为“为啥”)“怎么”等。结构相似的原因特指问句从语用功能角度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询问原因-寻求回答、询问原因-不求回答、知道原因-提问但寻求回答、知道原因-提问且不求答。

    (一)询问原因-寻求回答

    会话中提问者寻求原因的欲望极高,提问者不知道原因,使用原因特指问句对回答者抛出疑惑,请求回答者解释原因,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答。无论会话双方话轮权利平等与否,只要存在疑惑都可以向回答者发出解答的请求。原因特指问句除涉及隐私问题外(如4),较少存在违反礼貌原则的情况。但如果低话轮权利者向高话轮权力者提问时,可能因为求疑身份或求疑问题不适当而变成违背礼貌原则的问题(如5)。

    1.迈克,你为什么迟到了?

    2.她为什么不做作业?

    3.老师,为什么明天不上课?

    4.你为什么不结婚?

    5.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回来了?

    (二)询问原因-不求回答

    这种原因特指问句多出现在文章中而很少出现在真实地对话中。提问者(作者)使用原因特指问句询问原因但其实并没有强烈要求让人作答的愿望,并不是真的想从回答者(读者)那里获得答案,而是为自己的下文做铺垫。这种询问更多的像文章中的设问,引出下文(如6)。或是在文章中将疑问指向话题者自身,在抒发自己的感情前引出问题令读者思考而使用原因特指问句(如7)。

    6.为什么有的双亲智商都很高,却生出了智商不高甚至痴呆的儿童,而有的双亲智商属中等水平,却生出智商很高的儿童?

    7.但我为什么要给人一些严厉,一些瑞庆呢?(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三)知道原因-提问但寻求回答

    这种类型的原因特指问句是提问者知道问题的答案,但隐去答案当做考察去询问回答者,希望回答者可以回答出正确答案以检验回答者的掌握程度,多用于引出新课时为了吸引学生而抛出的问题。

    8.为什么说“我比你一样高”这个句子是错误的?

    (四)知道原因-提问且不求答

    提问者知道问题的原因,并且不要求回答者回答。之所以使用原因特指问是因为提问者的提问具有言外之意,或是为了引起回答者的主义,或者是表达回答者自身的一种情感态度,如提醒建议、责怪、反驳反问、讽刺等。这类问题容易使人难堪,使会话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在交谈过程中,会话双方使用种提问和如何去回答是挑战会话双方的难点。疑问代词表达反问语气需要说话人根据语境、交际场合,仔细把握好句子的隐藏含义,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大困难,也是一大挑战。

    9.为什么不去医院呀?(提醒、建议)

    10.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不回我的消息?(责怪)

    11.我没收到通知,我怎么会知道?(反驳)

    12.你这么胖为什么还吃那么多?(讽刺)

    从语用方面把原因特指问分成四类后,第二类多出现在文章散文中,口语交际中很少使用询问原因但不求回答的现象;第三类知道原因扔提问且寻求回答多出现在课堂话语中对学生进行课堂复习题文,其期望的回答类型多为直接回答。因此本文研究的出现环境仅局限于第一类提问原因-寻求回答、第四类知道原因提问且不求回答,不涉及第二、第三类。

    二.原因特指问句的出現环境

    原因特指问的类型和出现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但出现位置和出现类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提问者提出问题后,回答者会根据问题判断是否需要回答提问者。同时可以从原因特指问的使用是否得体,是否遵循礼貌原则影响以及语境环境等方面判断该原因特指问是属于第一类还是第四类。

    (一)语言环境

    原因特指问的语言环境即其在话轮中的位置。一般原因特指问是作为提问出现在信息寻求序列中,用于询问原因(如1-5);但有时也会作为回答出现在回答类型中,出现在回答类型中的原因特指问多为第四类,表达反问的语气或强烈的不满(如9-12)。

    (二)语用环境

    1.是否遵循礼貌原则

    第一类及第四类原因特指问是否遵循礼貌原则分为两种情况。分类标准为提问者是否站在回答者的角度考虑到该原因特指问句询问的问题或方式是否妥帖,即提问者考虑到提出该问题是否有损回答者的面子或有损会话双方的交际。提醒建议、责怪反驳和讽刺多违反礼貌原则违反的程度依次加深,可分为得体特指问句、不得体特指问句。

    得体的原因特指问句: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疑问句是提问者在提问时以回答者为中心,到了顾忌到回答者的面子。问题出现的序列恰当、问题内容得体,即提问者思考过这个问题是否得当,回答者是否方便回答这个问题,交际会不会陷入窘境等一系列面子问题。如果问题适当且回答者愿意回答,则多采用直接回答;如果回答者不想明确回答但碍于面子不得不回答时,一般选择采用间接回应。此时,任何可以回答这一适当问题的间接回答形式都具有“递进性”,即回答问题,促进话论交替,使会话序列从上一话论快速过渡到下一话轮。

    不得体原因特指问句:不得体原因特指句多指所提问题涉及回答者个人形象的问题、个人信息情况如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隐私问题、回答者行动计划等内容。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疑问句是提问者向回答者提出信息询问时提问者自身为中心,提出不适当的问题。提问者忽略面子问题提出伤及谈话双方面子或交际关系的不合适问题,例如语用方面提问者的询问方式或者询问内容有些唐突、冒犯,问题一抛出,就对会话双方的面子问题提出挑战。此时间接回答在话轮中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即会话中回答者的答案会限制话题的发展方向甚至直接结束话轮。

    由于问题具有不可预测性,每个人可接受的礼貌程度问题的得体性也存在大小范围差异。合适的问题可能会使会话继续下去,但是回答的内容要看回答者的意愿;不合适的问题可能会使会话中断,对文具的回答同样要看回答者的意愿。回答者回答的内容有可能是符合提问者的疑问点,也有可能回答的焦点和疑问点不同,甚至拒绝回答。

    2.问答双方权利是否平等

    会话双方的权利高低是影响问题类型的选择。会话权利高低相同时,问答双方地位平等。提问原因-寻求回答下得体原因特指问句,该问题遵循礼貌原则。提问原因-寻求回答下不得体问句原因特指问句,该问题违反礼貌原则。提问者使用知道原因提问且不求回答下提醒建议、责怪的原因特指问句时,依据情景判断是否遵循礼貌原则。提问者使用知道原因提问且不求回答下反驳、讽刺的原因特指问句时,该问题违反礼貌原则。

    当提问者权利高于回答者的权利时,使用提问原因-寻求回答这类型的得体原因特指问句提问,该问题遵循礼貌原则。提问原因-寻求回答这类型的不得体原因特指问句所提出的问题需要根据语境和具体身份判断,如长辈询问:“你为什么不结婚”不属于不合适问题,但领导询问便有些不合理了。提问者使用第四类型中提醒建议、责怪的原因特指问句时,遵循礼貌原则。

    当回答者的权利高于提问者时,提问原因-寻求回答类型的得体原因特指问句遵循礼貌原则,同类型的不得体问句原因特指问句违反礼貌原则。提问者使用知道原因-提问且不求回答类型的提醒建议、责怪、反驳、讽刺的任意一种原因特指问句,该问题由于受到提问者身份较低的限制,均违反礼貌原则。

    3.语境环境

    (1)原因特指问出现的情景语义信息内涵

    情景语义是指在对话中要根据会话出现的情景来体会话语的言外之意,不能孤立看待问句或者回答,要结合会话中前后话轮的语言以及对话发生的情景。由于原因特指问的结构相同,所以无法从结构上进行区分提问类型,大部分的理解需要从对话中理解会话者的言外之意。例如“你怎么不说话?”既可以是询问不说话的原因,也可以用来指责对方沉默这一状态。

    (2)原因特指问中预设是否成立

    “预设”即说出句子时的假设,有时提问的问题中自含预设范围,但是预设不能等同于事实。预设只是说话人的假设,事实和预设可能存在差异,存在差异时预设就不成立。例如:“去门口买个酱油的功夫你为什么这么慢?”中,提问者的预设就存在“买酱油”且“在门口”等一系列的预设,那么回答者可能并不是“在门口”或者仅仅“买酱油”等,此时就是预设不成立。

    三.结语

    现代汉语中,原因特指问句的分类和出现位置不同,其在会话中对礼貌原则的遵循程度不同。提问者在使用原因特指问进行会话时,若想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构成完美会话,就要注意使用类型、语气、问答双方权力、语义信息、问题预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季瑾.特指问形式反问句的模式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03):85-88.

    [2][英]施密特(Schmitt,N.)编;徐晶凝译,应用语言学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北京:世界圖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8.

    [3]周丽华. 现代汉语特指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张云芳.汉语特指疑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3.

    (作者介绍:袁宇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国际汉语教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