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陈应成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影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思想政治课供给主体对实践教学价值和内涵认识模糊,供给主体素质和能力滞后造成的。因此,必须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认同,厘清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实施创新驱动,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

    [关键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4-0034-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4007一、思政实践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基本观点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已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一般认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指的是教育供给的质量、教育资源要素、教育投资主体等方面构成的比例、构造、搭配和排列[1]。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教育质量改革。即教育供给端为学生提供兼顾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服务;二是教育多样化改革。即教育供给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三是教育供给侧与教育需求侧关系转变与调整,避免产生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二元分割及其单向性行为[2]。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或目标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从根本上化解教育教学难题[3]。教育供给侧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新时期的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和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4]这不仅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硬性要求,也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把供给侧改革理论引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供给也要与需求相适应,这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5]。作为思政课主体,可以从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省思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科学运用该理论思维,端正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态度,调适师生关系,促进实践教学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二者协调发展。其次,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思政课理论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理念,逐步形成全面发展、联合育人的教育体系。最后,有利于高校在思政课教学和实践中贯穿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原则,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提供开放的课堂环境,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塑造力。

    二、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现状

    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分析我国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作为我国教育先行军和领跑者的“双一流”高校拥有相对优厚的人财物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对顺利。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众多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一)供给侧主体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认识不足

    供给侧主体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决策层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基于学校性质或发展定位,重理工科轻人文学科、重专业课程轻公共课程、重科研学术性教学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学校實施层面,思政教育实施者和管理者缺乏共识。部分地方高校领导重视不够,主抓不力,导致难以统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人财物,普遍存在办公场所和设施投入不足现象。

    (二)供给侧主体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认识模糊

    当前,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内涵认识存在以下四种误区。一是等同观。即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活动,认为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毋庸置疑,二者联系紧密,但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相联系的,可以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进行,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实践就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唯一方式。等同观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是从属观。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数高校或教师都是先完成理论教学,将实践教学推迟至学期末,视为可有可无环节,因而实践教学被误解为从属于理论教学。持此观点的高校,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少实践教学课时,或对实践教学工作量做毫无根据的折算,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三是超越观。与前两者相反,部分高校不切实际地夸大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功能,甚至把实践教学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抓,以“工作月” “思想月” “行动月”等方式开展,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产生了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该观点虚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属性和科学性。四是割裂观。即认为在教室之外的场所进行的教学就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持此观点者既不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更不联系思政四门课程的差异性和系统性,无法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实效性欠缺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6]。而部分高校却忽视这一社会现实和需求侧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方式简单化。用“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取代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的思想教育和价值教育功能丧失。二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内容陈旧。部分地方高校仍未摆脱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灌输,实践教学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仅仅把理论教学内容作时空迁移;不注意区分“基础”“纲要”“概论”和“原理”等课程差异,导致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标模糊。三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僵化和同质化。部分地方高校在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忽视需求侧的主体性特质,沿袭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特点,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忽略了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特点及热点问题;不区分大学生性别、特性和兴趣特点,不区分学校性质、学生专业素养和发展方向。四是供给资源紧张,优质资源缺乏。部分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又忽视学校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急需挖掘更多优质资源。以上原因,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因人而异、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校而特。

    (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侧主体素质与能力相对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供给侧主体素质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侧主体素质与能力相对滞后,表现为:一是教师总量不足,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远未达到1∶350的标准。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师生比调查结果显示,师生比在1∶350~1∶400之间的高校有13所,低于1∶400的高校有16所。本科思政课堂规模情况为:课堂规模在80人以下的高校仅6所学校,课堂规模为100人的高校有26所,课堂规模为120~150人的高校有 8所[7]。二是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完善。当前,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学校思政教师学历偏低,难以硕士化;普遍存在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现象,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教师占比大。三是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滞后,老年教师和返聘的退休教师欠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优秀中青年学科骨干教师严重缺乏。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尚未实现“从单一型到复合型、从职业型到专业型、从主导型到引导型、从知识传授型到信息分享型、从灌输型到渗透型的现代转型”[8]。

    三、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质量就是生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推进实践教学结构调整和要素优化,从而提供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的有效供给和高效供给。

    (一)提升思政课供给侧主体的实践教学价值认同

    2015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9]然而,部分地方高校从领导到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认识模糊,忽视实践教学育人功能。鉴于此,一是要提升思政课供给侧主体的整体认知水平。地方高校领导及思政课教师应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全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进一步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要通过学习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列文件,理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转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学生需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质量。

    (二)实施创新驱动,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

    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10]。当前,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初级供给相对过剩,高级供给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实践教学供给侧主体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创新活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供给侧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效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

    1.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多样化是思政课受众多样化需求的本质体现,也是实践性作为教育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因此,地方高校应着力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域,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逐步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除传统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形式外,还应有反映当前社会特征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倡导理工科学生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项目实践,倡导学生参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等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在新领域中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形态。

    2.科学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供给途径

    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如新媒体资源、红色资源、实践基地等都是实践教学的优质资源。首先,广泛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新媒体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凭借其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交互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据此,地方高校可开设实践教学网站、创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既能弥补传统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又能突破时空限制,使实践教学经济高效。其次,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地方高校一般都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学校可将地方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掘这些地方人文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增强实践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最后,创建和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以其特殊的时空、情景、资源优势,成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快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程,兼顾学生培养目标和本地资源实际、兼顾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兼顾综合实践教学和专业性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多样化,空间分布合理化。近年来,本人所在惠州学院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先后与叶挺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邓演达纪念园、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平潭世纪绿生态园、惠州监狱、惠州市惠城区档案馆、定点帮扶村等多个单位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有效地推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

    (三)多方协同,形成合力供给

    当前,“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必须“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11]。

    1.课程协同,融通实践内涵

    一方面,地方高校承担思政课的教学部门应明确“05方案”四门课程的内在联系,有机整合四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变过去各门课程分散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逐步集中化、课程化。另一方面,高校教务部门应统筹人文素质课程管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 诸如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等均有很强的思政育人功能,必须加强开设相关课程的院系间的联系,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广度。

    2.组织协同,推行“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地方高校应由学校党政领导主抓,成立综合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构,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党委工作计划。逐步形成以承担思政课单位(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等)为主体部门,宣传部门(学校电台、广播站等)、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多方配合,辅导员队伍全程参与的机制,学校后勤、财务和保卫等机构也要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保障。这种由各组织机构和部门协同的大思政模式将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3.校内外联动,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层次

    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密切,可以充分整合这些丰富的社会资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建立“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实践育人平台,发挥集聚效应。推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走上思政课讲台,做学生实践课指导者。

    (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升供给侧主体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是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侧主体的补短板之举。第一,整合教学队伍。地方高校应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思政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力度,增加教师总量,扭转思政教师因缺编减编带来的工作量大、负担重的现状,促进教师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同时因专职辅导员、学工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更侧重实务工作,亦应将其纳入思政队伍,从而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第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首先,思政教师必须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恩格斯指出:“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没有我们的学说,他绝不可能走上正确的道路,……站在进步的立场上来反对工人的反动欲望及其偏见。”[13]理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应鼓励和资助中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学位,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其次,地方高校应有制定针对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推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全员培训或轮训,开展国内外进修访学,着力解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问题。最后,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但多数年轻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缺乏实践教学自信。对此,学校应为思政课青年教师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保证他们能够每年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为其创造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机会,这既能增加青年教师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又能增强其承担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刺激需求侧,以需求促供给

    马克思强调:“说到供给和需求,那么供给等于某种商品的卖者或生产者的总和,需求等于这同一种商品的买者或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总和。而且,这两个总和是作为两个统一体,两个集合力量来互相发生作用的。[14]”研究者也普遍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推行供给学派的政策,而是要在适度增加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15] 因此,地方高校既要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供给侧着手改革,也应刺激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求侧。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正确认识甚至误解,导致对思政课缺乏需求;也有一部分学生受当前西方思潮影响,认识上难以激浊扬清,思想偏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加强学风教育和“三观”引导,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增强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15-22.

    [2]李海.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分析[J].成人教育,2017,(4):67.

    [3]熊丙奇.教育老大难问题要从供给侧破冰[N].中国教育报,2016-3-4(2).

    [4][9]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4.html.

    [5]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13/14):27.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发[2004]16号)[EB/OL]http://www.xjjszy.net/Article/ShowArticle.aspx?ArticleID=3342.

    [7]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基本数据情况表(附件2,2014年).

    [8][9]彭小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代转型[J].教育评论,2011,(6):63.

    [10]习近平.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1-19(1).

    [11]教育部等.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55/201202/xxgk_129911.html.

    [1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1).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38.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5.

    [15]蔡万焕.超越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之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50.

    (责任编辑:滕一霖)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