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视阈下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孙文华 丛竹馨 王贵栋
摘? 要 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是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力抓手,也是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尺。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视阈下,探索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对师范专业建设和卓越师资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 实践教学;从业技能大赛;师范专业认证;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5?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9-0031-03
1 引言
山东省教育厅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等文件精神,针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求和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师范生从教基本技能教学与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推进全省教师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10月在鲁东大学举办第六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有近700名来自全省各高校的选手参加了本次技能大赛,规模空前。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是响应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实现人才培养以本科教育为本的基本理念,加强师范专业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正如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教授所说:“师范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结合,只要全社会对师范教育重视起来,师范教育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1]从业技能大赛正是将这一理想付诸实践的有力证明。
2 高校师范专业培养能力分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设置的增加[2-3],
以及“去师范化”浪潮的影响,师范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专业建设受到一定沖击。就山东理工大学而言,学校由原来的淄博学院与山东工程学院主体合并构成,数学师范专业基本沿袭了淄博学院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数学非师范专业区别不明显,专业设置无特色。在准备师范专业认证之前,教师教育理论课程设置不完善,学分远低于国家认证标准。实践教学不完善,实践学时受就业形势所迫和升学压力影响,实习时机矛盾突出,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实习不够规范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中小学去大班额化、中小学扩容以及国家二胎政策放开的影响下,《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17年新增教师岗位需求为49.1万人,比教师资格证放开考取的2015年环比增长57.37%。在全民重视教育、教师岗位需求增加的大背景下,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春天。
根据前五届山东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技能竞赛表现出的短板,以及根据2018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稿)》的认证标准要求,积极派出教师参加技能竞赛学习、微课堂、教育技术创新等培训,积极参加国际数学教育年会、高教国培(北京)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笃行教育等机构组织或承办的师范生培养与师范专业认证研讨会,就政策解读、认证过程等进行学习研讨。根据学习调研,就师范生培养方案进行一系列调整和优化,总体目标为实现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师范专业的内涵发展。
专业理论与师范专业素养应齐驱并重。目前,学院师范专业培养注重“双基”培养:数学专业课程上课难度和课时不减,否则师范专业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原有教师教育课程基础上增设现代教育技术、书写与艺术、班主任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标准等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更加系统,现分为见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半年)和教学反思。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让学生实现“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践行师德”这一师范生培养任务之要求,技能大赛获奖也在预料之中。
师范生培养过程仍存在瓶颈,教育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进行,与当今社会教学理念更偏重于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致力于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促进学生与教师进一步交流,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践有所偏离。究其原因:大学教师常年居于高校,与现代中小学教学实际相脱节;高校理论教学本身遵循教师教育理论之理论,而失去实践原有生命力;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高校整体教学条件配置已落后于中小学。
高校现有分配制度制约着师范生的培养,工作量计算办法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以某高校为例,办法是“每指导20人每周计2分”,也就是说每周指导一个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仅仅获得相当于0.1个的课堂教学分值,与实际付出相差甚远,教师积极性不高,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和师者良心很难长久调动师范生培养保障。
大学课堂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对师范生的培养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是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仅仅通过高校培养或短期校外实践,师范类大学生在教学语言使用、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课堂驾驭、课堂调控能力方面的诸多不足仍很难弥补,这些方面正是当下师范生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3 实践教学质量稳中求进
学校、学院应不断努力,更好地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山东理工大学与淄博市教育局签订合作发展协议,淄博市中小学为师范类专业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保障。根据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学院与多所中学签订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保障实习顺利进行。严格落实“双导师制”,指导教师制订好实习支教计划,做好学生岗前培训、岗中管理、岗后研讨整体方案。顶岗实习时间调整到第六学期进行,避开学生考研学期,实习效果得到有力保障。
顶岗实习对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效果明显,对技能大赛经验积累成效显著,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
如:理论和实践活动无法很好地结合;课程结构把握还不够充分,在实习教学中仅仅掌握并传授书本上的片段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掌握整个初高中此学科知识前后的联系,以及当下学习的知识在整个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文化素养以及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认识和破解高校师范生实践认知上的误区,通过技能大赛等多渠道提升和弥补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对师范专业建设和师范生素养培养大有益处。
4 技能大赛的准备过程
初赛选拔? 推荐选手的学校选拔工作按照山东省师范专业技能大赛的程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增加了选手观摩和评课环节,也就是在每个选手参赛完成后,评委会现场点评,参赛选手可以附议。这为所有参赛选手初步积累了大赛经验,体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师范生培养基本理念。
参赛之前,分析大赛变化,做出应对调整? 根据组委会提供的试题库目录,对教材内容全覆盖准备,了解100道题目在学段课程中的地位,并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每节课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核心素养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做到对大赛了然于胸。
对于固定题目,在实训中使用中学比较先进的希沃软件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可以直接使用手机拍摄学生做题过程并实时上传到课堂大屏幕,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出错点并进行纠正。
课件设计是一门艺术,版式不能过于复杂;字体要清
楚;插入的图片只是装饰,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适当采用动画或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为最终设计出满意教案和参赛课件提供了技术保障。
针对“随機抽取题目模拟上课”环节进行训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海量题目都进行了教学设计,然后反复磨课。在实习学校进行实地听课,找一线教师了解当下教学模式及理念,邀请淄博中学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与指导教师反复讨论并进行多次实地试讲,再进一步修改教案,到区教研员办公地方与教研员老师探讨课件、教学方式方法等。这些经验十足的教师给予参赛选手很多灵感,使其综合素质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这一环节能够真实地考查参赛选手的教学能力,也为教育理论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找到发展空间。
“钢笔字考查”比赛不可忽视。板书设计及书写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对钢笔字及板书进行反复揣摩练习,指导教师纠正书写笔顺及排版等问题,这些细节的改进也是获奖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参赛对手及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在比赛前半个小时熟悉参赛环境及课件的使用情况。每个人两分钟的时间一定不能荒废,要认真检查课件是否完好。有些选手在比赛中会遇到乱码情况及翻页笔无法使用等问题,会使参赛情绪产生较大波动。
在比赛过程中可能因为紧张而出现写错板书情况。对此,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发现错误点,从而将错误的板书修改过来,对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弥补。参赛选手一定要放平心态,把评委当作真正的学生进行讲课,做到情绪不受评委的表情及动作的干扰;要对课堂进行合理掌控,语言要抑扬顿挫,身临其境,把自己投入真正的课堂中去。
在答辩过程中,如果遇到评委提问比较深层次、较难回答,不要急着给予回答,首先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整理好思路,条理清晰地回答,即使答案不准确,也要沉着。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应称为后进生,不可描述为差生等,这些能充分体现教师对教育公平等基本行业标准的理解把握。
调整好心态,再充分的准备也会出现意外,失误是很正常的,失误不可怕,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和弥补方法的灵活运用。做到实践有案可循,实战有预案可依。
5 结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次大赛收获满满,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阅历,对山东理工大学师范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大赛经验积累是一份厚礼,将更好地促进师范专业建设和卓越师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波.师范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课题[J].教育家,2018(4):38-47.
[2]张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启示:基于山东省第五届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的观察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74-75.
[3]崔玉.教学技能大赛对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养成的促进作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6(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