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视角下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改进

孙佳
摘要:在教育中,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激励本身就有教育意义。在学生的管理中,实行激励性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可是红领巾的“变色”,对学生不信任的监控和单一成绩的评价方式,这些扭曲的激励使得学生的心理畸形发展,所以,教育中的激励措施还有待改进。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学生管理
管理心理学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型分支。在西方国家,管理心理学被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或潜在的心理机制。随着管理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英语中motivation“激励”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有诱导驱使、激发动机、鼓励行为等意思,它既指被激励的过程,也指被激励的状态或程度,同时也指外部的驱动力。心理学中的“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即通过内外部诱因,不断激发人的积极性。而现代管理学中的“激励”概念,是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行为科学成熟以后,指人在外部刺激下出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通过各种管理制度或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产生积极的行为。教育学中也一贯有“激励”的主张,如中国教育学家孔子,希腊的苏格拉底等都主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管理心理学中激励理论也是发展的比较完善的理论之一,对学生的管理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
一、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学生管理内在自制力不足,外在激励大有必要
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最高的期望当然是学生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然而现实却是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制力,从而不能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所以外在的管理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而随着学生年龄与年级的不断增长,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学习动力会减弱,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教育者们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尝试,其中教育激励的效果十分明显。教育中的激励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激励,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甚至发展成为“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等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也不断实践激励教育,发展激励教育。
(二)激励在教育中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激励理论至今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形成的内容十分丰富,可操作性很强,但“激励”在教育中的发展还要更早。诚然,激励都有教育性,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而激励的对象也是“人”,教育与激励联系在一起,任何激励的措施都是为了激发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励也与“育人”联系在了一起,由于学生内在激励不足,外在激励的重要性就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三)激励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证
兴趣是促发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这是由于主动来自人对事物的兴趣。学生仅仅是一个尚在成长之中,具有潜在发展可能的个体,由于成长的未完成性,他们需要在外部条件的激励下才能激发出自身的主动性。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激励,满足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我管理。
二、扭曲的教育激励背后的问题
(一)變色的“红领巾”
据报道,某小学校方称,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或思想品德不达标,不予发放红领巾,为激励其上进,学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无独有偶,北京、上海、武汉等一些地方也出现过“绿领巾”。共青团中央曾在全国范围内紧急追查绿领巾、粉领巾等变色的“红领巾”,严厉批评部分学校的这种消极激励教育。
这看似“激励”的方式的背后,无形中为学生贴上了“优等生”或“差生”的标签,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教育工作者的意图是要通过这些手段来激起“待优生”的上进心,然而由于教育者缺乏正确的激励理论认识,这样的激励方式在学生中明显划分了等级,伤害了“待优生”的自尊与自信,带来了意料之内的负面效果。
(二)教室全面监控直播背后的不信任
据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一些直播平台上,全国多地的不同学校,不同教室内的画面被直播,监控范围从前面讲台到教室后面黑板,教室内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下。 监控在社会中已不陌生,可对教室中学生的持续性监控似有飙升的趋势。一些民办学校甚至用全面监控吸引眼球,学生就像犯人,学校就似监狱。其实,过度监控背后是对学生与教师的不信任,利用监控管理学生与教师就是过度管理。在过度监控下,学生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精力集中上易受到干扰,行为举止上如履薄冰。同时学生还要担心自己的行为被网友评头论足,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些特别的行为甚至可能被截下来四处传播,这都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
(三)片面的评价方式与讥讽式教育
受传统教育评价方式与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教育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教育工作者片面地将教育激励与物质或金钱奖励挂钩,考的分数高就奖励,考的低就讥讽,评价的依据只看学生的成绩,按照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给学生贴上了标签,成绩好的学生在教师的默认下有了一定的特权。这样特殊的“激励”会给经历多次失败后的学生带来自卑感,从而失去进取心,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等逆反心理与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对学生来说,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激励效果更好。传统的评价方式与招生要求不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不会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上。
三、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改进
(一)教育激励应该更关注“待优生”
教育的激励方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大多数都是关注学习优异的人,教育者应该清楚“待优生”更需要教育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育者应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针对性的采取激励措施,才能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教师应该接受所谓的“差生”,让这样的学生也能在学校学习期间有所得,有所进步和提高。目前的激励方式大都是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大多是物质与金钱的激励,这就使“待优生”被不断边缘化,所以,即使不能给“待优生”物质金钱上的奖励,也应该考虑到针对他们这一群体的教育激励。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不错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优点也在相应的教育激励下被强化,而“待优生”可能会因为挫折而形成自卑心理,教育者更应该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相应的语言、情感激励,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有效使用双向情感交流与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这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情感激励建立在日常的交往中,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为人师的绝对权威,主动和蔼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和睦情感激励才能得到回应。学生管理过程是师生之间认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受教育者的學习是认知性学习,也是情感性学习,而管理则属于情感认同,学生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情感认同的程度。如果教师一味地高高在上,以传道正统自居,与学生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就会产生反感的心理,从而不愿听从管理。反之,如果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心情愉悦,态度和蔼,言语积极,内容有趣,则会引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可能达到不错的管理效果。
(三)激励方式的组合要多种多样
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理论中又分为数个已成熟的激励模型。教师用自己的信任、尊重、关怀、鼓励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是对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但不一定每个学生都适用。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不同,教育激励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现在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监护人的溺爱可能造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合作,不愿与他人分享,不当的言语又可能刺激他们的敏感心灵,教育者应该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激励。
正确适当的激励措施才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教育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让情感激励、言语激励、目标激励等激励手段综合应用,并使这些外部激励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激励,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我完善,自我管理。
四、结语
激励理论一直不断丰富,不断发展,教育界根据自身的需要发展而来的激励教育也备受关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再创造,灵活、熟练应用各种理论在教育中创造出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励理论对于学校中学生管理方面有很多的借鉴之处,不仅仅适用于学校制定校规校纪,也适用于班主任制定班规纪律,同时还适用于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适当的激励手段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为其培养良好习惯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米瑛.激励教育模式如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5:107-108.
[2]李俊杰,谭静,肖文刚.基于管理心理学视角的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6(14):56-58.
[3]丁晓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6,2:115-116.
[4]张悦.基于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3):150-151.
[5]吴焕文.班主任管理风格对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21-22.
编辑∕姜雯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