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及应用
方翎 王璐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所生长的本土文化和人文资源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情绪体验、思考空间、探索可能和创新机会,让幼儿在了解本地风土人情的同时,感受游戏的快乐,促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社会认知以及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意义重大。
一、幼儿园挖掘及应用民间游戏的重要性
(一)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民间游戏是一种集趣味性、教育性、自主性于一体的游戏活动,其形式多样,易学易玩,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符合幼儿好模仿、爱游戏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挖掘及应用民间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边生活环境的本土民间文化,还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
(二)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民间游戏一般需要两名及以上幼儿参与,合作互助的游戏方式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娱乐性为主、轻松愉快、情绪饱满的游戏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规则性的约束,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幼儿自由、体验和主体精神
民间游戏是在“做”中学、“做”中感悟、“做”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中不断超越自我,体验多种可能性,并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大胆思考,自由选择,自主决策和行动,不断发展自我,成为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同时,自由精神、体验精神、主体精神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四有新人”的必备品质,挖掘及应用民间游戏为幼儿成长为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基础。
(四)传承民俗文化及开发课程
民间游戏经过代代相传,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生成与民俗民风文化教育相关的课程。例如,在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中,幼儿对“城门是什么”产生了疑问,教师据此便可以生成“了解古代城门城墙~北京故宫”等科学领域活动,以及“万里长城”-“我爱北京天安门”等艺术领域活动。
二、幼儿园挖掘及应用民间游戏的方法
(一)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
第一步:搜集。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征集民间游戏案例,一是让家长了解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二是搜集民间游戏资料;三是唤醒家长对童年的记忆,成为幼儿游戏的指导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仅丰富了民间游戏的相关知识,也学习并积累了一定的游戏经验。
第二步:整理。我们采取“去粗取精”的方法,将精选的民间游戏分门别类地运用到一日活动的不同时间段。例如:哪些游戏材料适合在区域中投放?哪些游戏适合进行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哪些游戏可以用在过渡环节?……
第三步:挖掘。我们通过对游戏进行筛选,力争让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最大化。例如,幼儿从游戏中能获得哪些有益经验?可以形成哪些优秀品质?哪些游戏童谣存在迷信思想?该如何对其进行改编?哪些游戏可以生成课程?……
第四步:改编。许多民间游戏都存在着游戏不完整、目标不完善、玩法不明确、规则不清晰等问题,一些游戏童谣还存在地方习俗、迷信思想。因此,我们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改编并补充游戏中的漏洞,使游戏方便实施,也让民间游戏更加贴近生活。
第五步:实践。经过严格筛选、不断改编和反复实践,最终形成真正適合幼儿的游戏,从而发挥游戏所特有的价值。
(二)民间游戏的研究实施
1.全园研究
(1)民间游戏节,上下一盘棋。在我园三年一次的“民间游戏节”中,教师将“跳皮筋”跳竹竿”等常规游戏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相结合,进行极具创意的编排和展示,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民间游戏。
(2)家长齐参与,完成“亲子远足任务清单”。幼儿在园三年期间,必须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由班级家委会组织(或教师组织,或独立完成)的“亲子远足任务清单”,如参观黄河风情线、金城关、水车博览园、甘肃省博物馆等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类似的小任务不仅能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远足过程中穿插民间小游戏,还能消除幼儿远足的疲惫感。
(3)亲子齐上阵,共享游戏时光。我园将民间游戏渗透到了“寻春”“嬉夏”“品秋”“暖冬”系列亲子互动活动中,如“抬轿子”“网鱼”“小脚踩大脚”等亲子游戏,“编花篮”“打沙包”“赛龙舟”等表演游戏。在展示过程中,家长直观地了解到幼儿的动作发展状况和意志品质形成情况,也清晰地看到孩子的缺点及不足,从而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学习。
(4)常态化的游戏形式和氛围,让幼儿熟能生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幼儿都能随时随地进行民间游戏,如小班“折手绢”“玩沙包”,中班“翻花绳”“拍皮球”,大班“剪纸”“跳绳”等。如此,既能发展幼儿的动作水平,又有助于家长养成陪伴幼儿的好习惯。
2.年级组研究
(1)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民间游戏。无论是年度民间游戏实施总计划,还是月目标、周内容,每项活动都有详细的安排。年级组长随时督促,教师按计划执行,并将实施过程观察记录下来,及时调整改编存在的问题,使活动达到最优质、最完善的状态。
(2)勤展示,抓落实,督促检查民间游戏开展情况。年级组每月开展不同形式的展演活动,如“民间游戏展示周”“民间童玩月”,在活动中开展“有趣的跳”“抖空竹”“踢毽子”等民间游戏。
(3)将民间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民间游戏方案制订注重不同类型的活动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旨在让活动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有序、有趣。具体包括以下四种:第一,民间区域游戏。此类游戏易操作,方便收放,适合晨间和餐后的过渡环节开展,以减少幼儿不必要的等待,如小班“编小辫儿”“穿绳子”“折手绢”“分果壳”“喂小动物”,中班“编织”“拓印”,大班“版画”“剪纸”“翻绳”,进一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第二,民间无器械体育游戏。此类游戏不受时间、器械、地点的限制,可随时开展,如“盲人摸象~切西瓜”等,既发展了幼儿的肢体动作,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民间器械游戏。此类游戏器械方便携带,如“扔沙包”“跳绳”“跳皮筋”等,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伴,也可对材料进行创造性发挥,创编新的玩法。第四,民间合作小游戏。此类游戏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如“编花篮”,所有人伸出一只脚互相钩住并站稳;“炒大豆”,俩人举起同一侧手向内侧翻转后不松开。
3.家长配合
(1)家长和孩子做民间游戏材料的收集者。教师将收集的碎布、包装纸、果核、冰棍棒、小石子等分类投放到区角中,幼儿利用晨间、餐后、离园前等时间段随时游戏。
(2)家长和孩子做民间游戏运动器械的制作者。例如:用易拉罐做马蹄,用编织袋做跳跳鼠,用松紧带做拉力器,用瓶子做哑铃等。这些活动既帮助家长养成了深度陪伴孩子的好习惯,也能让幼儿通过耳濡目染形成节约、不浪费、废旧物回收利用的好习惯。
(3)家长做孩子民间游戏的指导者。家长指导和陪伴幼儿学习“翻花绳”等一些较难的民间游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4)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一种游戏技能。家长引导幼儿学习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拍球等,并进行相应的亲子技能展演,既能增进亲子感情,让家长重温美好的童年时光,又能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幼儿园挖掘及应用民间游戏的问题思考
在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的探索过程中,在全员“一盘棋”思想的引领下,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积极性和兴致越来越高。孩子们养成了每日开展民间游戏的习惯,其游戏水平和动作发展就会明显提高,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将不断形成。
但是,我們在研究和挖掘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组织民间游戏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在游戏中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如何提供机会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同盟军?如何利用民间游戏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培养?……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将成为我园实践民间游戏的努力方向。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当教室里一片嘈杂,听不到老师的说话声时,教师巧妙地唱起民间童谣《七个阿姨来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教师边说水果名边抚摸安静坐下来的小朋友的头,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可见,游戏本身的魅力可以打动幼儿,使幼儿的思想有所触动,行为发生改变。
我们希望通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研究,让民间游戏独特的光彩和教育功能得以应用和发挥;希望教师能够挖掘民间游戏本土资源所蕴含的巨大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艺术性引导,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沃土,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不断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幼儿像花儿一样沐浴在阳光下,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