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就业年”本科生教育现状及改革探微

李格+吉雪花+庞胜群+刘慧英+崔辉梅+崔金霞+史为民+
[摘要]本文从近年来我国本科生教育现状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本科教育的理论、专业设置、就业观念、指导规划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根据最新出台的高校教育法律、法规,力求通过本科教育改革实践,使本科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向良性趋势发展。
[关键词]本科生教育现状 专业设置就业观念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24-02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中国大学每年招收数百万名大学本科生。本科生毕业走向社会所面临的诸多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人才需求与本科生教育错位的问题,因此本科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从教育理论、专业设置、区域特色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提出了以下解决办法。
一、本科教育理论的新型化
目前,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已超过八百余所,其中少部分院校是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纵观大学教育现状,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应办成应用型大学,而办好这些院校,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近两百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它们的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办学模式趋同。针对性地解决教育理论问题,对于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科教育中培养新型人才不是对学术性与职业性二元对立状态的终结,而是两者进一步的深化。高校本科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二元结构,是对立统一的。
针对学术潜力较强的学生,可提前进入导师制阶段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学术训练和专业化引导。本科专业设置在通识教育基础上,与研究生专业相匹配与衔接,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与探讨。
对于大部分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侧重于职业技能的锻炼。本科高校可以与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锻炼机会。高校凭借就业招聘网站及企业力量,给大学生提供实战性的求职指导和实用性的职业规划课程。此外,高校参考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促进本科培养方案的优化,能为社会人才市场输送更为对口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二、专业设置的重新考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表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重构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在专业设置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大学则应依法发挥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从目前高校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质量的角度来分析,“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于部分专业办学门槛和成本低,大部分高校均可开设,导致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供大于求。例如: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英语等就被列为 “就业红牌专业”。另一方面,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造成的,导致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岗位,企业又招不到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形成供需错位。
因此,作为高校需要不断调整师资力量,同时在本科专业设置方面不能因循守旧,要适应社会最新的需求。
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质量问题值得关注。作为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都需要一定的标准,这一标准又该如何确定?在学科基础、社会职业基础和人才结构基础之上,建立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质量标准是重中之重。这一质量标准,既要包括统一的、一般的基本标准,又必须有分类的、具体的质量标准。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2013年起,各高校可以根据新版《目录》自行设置本科专业。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专业目录》包含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基本专业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特设专业则动态设置,每年向社会公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灵活设置。
三、本科教育的区域特色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高等教育是推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的职业化是教育同经济最直接的结合。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富有活力的细胞,其作用不可小视。在探索如何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区域经济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法,加强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合作就是一个有效途径。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是在一个大环境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两者通过良性互动可以实现双赢。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智力与技术支撑,职业化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的特点,按照“立足于区域、服务于区域、区校互动双赢”的方针,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范式,实现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如何调整并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因地制宜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四、转变就业观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等”和“靠”的思想,主动就业、创业意识淡薄,存在从众心理等问题。在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同时,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也至关重要。
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提出大学生要调整心态、要优化国家政策环境、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的对策。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心理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就业观教育的新思路。
高校要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不同工作的真实情况,扭转大学生对于某些岗位的刻板印象。如销售类岗位数量众多,但不受大学生青睐;民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大学生更倾向于追随国企、大公司。高校辅导员要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辅导与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地就业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日新月异,企业发展迅速,这不仅要求企业员工有更好的专业素质,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也是个考验。因此,要做好大学教育与企业要求的对接,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职业道德提升和教育也不容忽视。高效在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过程中,应将职业道德提升教育与企业发展要求对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育关系到国计民生,形成与人才市场相结合的良性的本科教育机制,有利于将就业压力转变为强大的人才优势。对于高校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地考虑到学科的基础水平,以及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程度。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汪晓村等.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3]王红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5).
[4]郝钢,卢立红.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教师,2012,(17).
[5]杜亮,苏蓓蓓.关于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做法与经验[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6]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7]谢安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8]吴晓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7).
[责任编辑:雷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