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

    韦伟

    摘? ?要:突出文体特征是“新闻特写”教学内容开发的总路径,辨体、定性、选点和突围是其分途径。具体而言,“新闻特写”教学内容的开发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于文体的辨识中明晰相关文体知识,于个性的锁定中生发文体个性特征,于内容的抉择中明确新闻教学方向,于言语的咂摸中教出新闻味道。

    关键词:新闻教学;新闻特写;教学内容开发

    对于新闻文体的教学,若仅梳理出“新闻要素”,是无视其特性的表现。众所周知,阅读是对特定体式的具体文本的阅读,强调文体思维。新闻特写是新闻文本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新闻体裁的显著特征和个性魅力。因此,对于新闻特写的教学应摒弃字面滑行的做法,力争上出“新闻”的真味,在语料积累的同时发展语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言语经验。

    下面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以下简称《“飞天”凌空》)为例,从辨识文体、锁定个性、特选内容、突围常规四个维度说明新闻特写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一、辨体

    从词源上讲,新闻是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信息汇集。从广义上讲,新闻是在报纸、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平台上用于记录和传播的新鲜内容;从狭义上讲,新闻是以高度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迅速及时的实效价值别于其他体裁的消息。综上,笔者归纳出如表1所示的新闻文体特征。

    

    以《“飞天”凌空》为代表的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代表的新闻消息相比,《“飞天”凌空》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聚焦于新闻事件的某一具体画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与《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为代表的新闻通讯相比,《“飞天”凌空》篇幅较短,结构精巧,仅对其中的具体场景进行细致呈现,时而惜墨如金,时而泼墨如水。因此,笔者归纳出如表2所示的新闻体裁特征。

    

二、定性

    《“飞天”凌空》是一篇典范的新闻特写,有着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这四种属性。

    内容的真实性。“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1]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吕伟以绝对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的冠军,这一激动人心的伟大时刻早已被史家镌刻在中国运动史的扉页,是不争的事实。

    视觉的新鲜性。“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而新闻特写力争以新鲜十足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准备”“起跳”“腾空”“入水”这四个美丽分镜头历历在目,美不胜收,让人惊叹不已。

    速度的及时性。有言曰“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就是有记者的地方”,新闻承担着及时向人们传达信息的使命。在改革初,积极进取的中华儿女耳畔传来这一催人奋进的佳音,如沐春风般恰到好处。记者深谙此道,使吕伟跳水成了全民族的集体记忆。

    对象的公开性。在《“飞天”凌空》中,作者用“镜头语言”放大新闻瞬间的至美,将惊鸿的绝美公布于世。它刊发后产生强烈反响,各媒体争相转载。很多人认为:它既是新闻事实,又是历史资料;它既有中国立场,又有国际视野;它既精彩纷呈,又永葆昂扬。三、选点

    “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为何”“如何”是新闻的构成要素。其中,“何人”就是新闻事件的发生者,“何事”就是发生了什么新闻事件,“何地”就是新闻事件的发生地,“何时”就是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为何”就是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如何”就是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这六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互相掣肘,缺一不可。

    从六要素去审视《“飞天”凌空》,我们不难得出:本文报道了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以高分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冠军,并赢得国际一致好评的事迹。教学时引导学生体察六要素,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好处,但不能仅止步于此。孙绍振说:“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教記叙文,不能止于叙事要素的提炼,更要学习一波三折的记叙艺术;教小说,不能止于小说三要素的整合,更要学习环环相扣的叙事表征和引人入胜的审美情趣;教散文,不能止于“形散神不散”的定性分析,更要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和感悟人生经验。质言之,贴着语言行走是把握任何文本的不二法门。

    新闻的六要素仅是新闻教学的局部。因为“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为何”“如何”是经由“何言”表达出来的,“何言”不仅是六要素的载体,更是六要素的核心。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六要素属于新闻的“原生价值”,梳理六要素的目的是获取主要信息,提炼新闻大意,即“新闻报道了谁在何时何地为何发了怎么样的事”。而六要素背后的“何言”属于新闻的“教学价值”,它既保留了呈现信息的价值,同时又增添了新的价值,即“记者如何去报道了谁在何时何地为何发了怎么样的事”。“记者如何去报道了谁在何时何地为何发了怎么样的事”是新闻中的“言语智慧”,是区别其他任何文本的个性特征,是新闻文体永恒的生命力,是教学新闻的关键之所在。

    四、突围

    众所周知,新闻特写不像消息那样报道某一事件的整体情况,而是聚焦最典型、极富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事件折射出来,让人读来感到细致入微且画面感十足。[2]

    《“飞天”凌空》有四个刻画细腻的特写:“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写她起跳前的沉着冷静和胸有成竹;“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将她起跳的瞬间停滞,姿态优美的“飞天形象”跃然纸上;“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用一个小特写描写她的“从容不迫”,展现身体优美线条的1.7秒;“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写“入水”瞬间,其动作可视可感。文章按照以上顺序逐一呈现,层层叠叠,在写法上采用分镜头、慢镜头和特写镜头,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可见,《“飞天”凌空》是将时间拉长与放慢的艺术。

    《“飞天”凌空》也是将画面放大与变形的艺术。腾空阶段原本是跳水比赛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时刻,作者别出心裁地将其放大与变形,再现美的过程。“旋风般”极力表现吕伟的翻转之霹雳,“从容不迫”着力展现她身姿的优美,画面一动一静,动作一放一收,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入水过程极为迅速,描写得文采斐然,“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巧用比喻,“哧”为拟声词,“四面水花悄然不惊”妙用拟人,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她”优美、利落的身躯,宛若天仙凌虚蹈空,字里行间流露出由衷的褒扬。值得注意的是,新闻语言虽崇尚简练质朴,但做到绝对的“零度介入”是不可能的,它或多或少地蕴含着作者隐性的情感倾向。《“飞天”凌空》书写的是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作者在告知国人的同时激动的心情自然难以自抑。

    《“飞天”凌空》还是将时间定格与凝固的艺术。作者试图抓住一瞬的美好,将时间凝固,将万物定格,让读者痴醉其中,流连忘返。为了突出吕伟的喜人成绩,作者借他人之口进行侧面烘托,将胜利的美好画面定格在历史洪流之中,无处不在地洋溢着自豪感和爱国情。如结尾处印度观众惊叹不已的观后反应,实则是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一来有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的作用;二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性、形象性、生动性,充分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再如开篇“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从侧面衬托出跳水表演的精妙绝伦:一来借观众反应形成新闻特写的现场感和即视感;二来为下文“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做足铺垫。

    基于此,对于《“飞天”凌空》这一篇新闻特写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运动之美,从而掌握一定的新闻特写的写法。由文末切入,向上回溯,倒是可以切切实实地勾连起这篇新闻特写的教学内容:

    【导语】

    这篇新闻特写最后写道:“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下面,让我们来探索外国人如此喟叹不已的原因!

    【教学内容】

    1.了不起的跳水。出示有关新闻六要素的材料作为阅读支架,梳理文章結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了不起的故事?

    2.了不起的镜头。问题:吕伟了不起的一跳只用了1.7秒,作者是如何实现让读者体会到比电视画面更有视觉冲击的效果的?

    3.了不起的语言。问题:文章读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字斟句酌后你觉得这样的新闻语言了不起在哪里?【结语】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老师想说,吕伟的跳水是了不起的,作者的文笔是了不起的,我们同学的阅读思维也是了不起的。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88.

    [2]温儒敏,王本华.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