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群体特征与二级学院管理对策

聂珍
[摘要]为了改善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对研究生群体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基于群体特征归纳了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新要求,提出了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落实导师负责制、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群体特征情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22-02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良好的培养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随着研究生队伍的日益庞大和培养要求的逐渐提高,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考验。因此,只有准确把握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加强管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 研究生群体特征
作为学历层次最高的学生群体,研究生在年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都具有很多不同于本科生的独有特征,见表1。
表1 研究生群体与本科生群体特性对比

(一)年龄特征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各高校优秀的本科生、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社会人员、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研究生来源决定了研究生的年龄跨度较大。
(二)心理特征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心理更加成熟。第一,独立意识强。因为研究生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有工作经历,所以他们的心理大部分已发展成熟。第二,优越感强。研究生的教育是最高层次教育,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尖。作为高校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心理上比同龄人更有优越感。第三,自尊心强。一般来说,研究生中成绩优异、出类拔萃者居多,素质比较高,而且比较自信,自尊心强。
(三)学习特征
因为研究生已经接受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在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具体来说,研究生学习行为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学习目的明确。第二,学术研究性。第三,学习方式个性化。
(四) 行为特征
研究生大多已成年,使他们对集体的依赖感减弱,因而组织纪律较为松散,集体观念淡化。另外,研究生集体大多以导师的科研团队形式出现的,而不以班级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生的行为不像本科生那样受班级和年级的约束,因而自由度较大。
三、群体特征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要求日常管理制度更科学。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增大,部分院校实行二级或三级管理制度,将研究生管理下放到二级学院。从管理方法上讲,二级学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在学校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学院、学科自身特点,形成适合本学院本学科的研究生管理体系。
第二,要求更加突出导师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导师与研究生接触最为频繁,导师的素养直接或间接影响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导师的指导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研究生的选拔、培养计划的制订、中期考核、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审核、论文答辩等,导师是全过程的直接管理者。因此,在研究生管理机制中,应更加强调导师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要更加注重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大部分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行为方式更具有理性,而且研究生独立意识强、优越感好、自尊心强。这就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独有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四,要更加注重情感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信任、尊重、自由,才能有更好的管理成效。因此,管理者需要重新寻找适合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引入情感管理的手段,注重与管理对象的情感交流,激发管理对象正能量,以便促进各项工作的展开。
四、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
二级学院作为研究生的直接培养单位和管理单位,应根据本学院各个学科的特点,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学籍管理、学位管理、培养过程管理等制度。一是行为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学籍管理制度;三是学位管理制度;四是培养过程管理制度。
在制定制度时,应统筹考虑、充分调动院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导师、学科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力求制度科学,具有操作性。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研究生,也应区别对待。对学术型硕士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应该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
(二)严格落实导师负责制
导师负责制最早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实行,后被各国广泛采用。
落实“导师负责制”,首先是落实招生导师负责制,增加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中的话语权,在考生满足基本条件后,应由导师决定是否录取。其次,保障导师的培养计划制定权。在学科大原则前提下,导师有权为学生量身制定培养计划,增加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研究生到外校或跨专业修课。第三,保障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指导和考核权。研究生的选题须得到包括导师在内的指导小组认可,研究生课题研究的进展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生发表的文章在投稿前必须得到导师同意、学位论文是否达到要求首先要得到导师的肯定等。四是奖惩的评定要充分采纳导师意见。
(三)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自我教育。按照研究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通过适当指导,充分发挥研究生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转化为研究生自己努力的目标。加强是非观念引导,鼓励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加强培养研究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
二是加强研究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构建自我管理载体。通过健全党团组织、研究生会和班委会,形成在院系管理机构指导下,以研究生干部团体为主要管理者和制度执行者的自我管理体系。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学院相关规章制度、“三助”岗位、助学贷款、评优评奖等工作,强化自我管理意识。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活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
(四)重视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发个体积极的行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实现管理目标。倡导以情感人,通情达理,用情感的感召力去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情感管理是一种有效的、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核心为激发人的正向情感,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情感上的契合关系。
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心智比较成熟,自尊心强,这些特征要求研究生管理应重视培养过程中的情感管理。作为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不要以管理者自居,要充分相信管理对象,主动换位思考、用情管理。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去体谅研究生、关心研究生、热爱研究生。要多做幕后支持和平台搭建工作,减少对研究生活动的细节干预,要敢于“放手”、乐于“放手”, 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最终赢得信任,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徐翠华,葛志芹.当代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特征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
[2]赵锋.浅谈导师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3]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李颖,刁瑜.浅析情感管理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
[5]王丽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管理的运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责任编辑:雷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