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周健 云肖

    在普高学生语文成绩与其它学科成绩的关系研究中,我们发现各科成绩(只有政治学科除外)都与“抽象认知”(即抽象思维)这种学习方式相关显著,并且呈现着显著的线性因果关系。抽象思维能力越强,各科成绩就越好;抽象思维能力越弱,各科成绩就越差。因此,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应该成为各科教学共同和首要的任务。这里首先需要明确“抽象思维”的概念。心理测量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所说的“思维”,已经不是日常生活语言中所指的含义,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指向问题解决的认知活动过程”。它通常和“形象思维”相对应,是指从“象”中抽取某种东西的思维,抽取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等。抽象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语文教学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核心取决于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象”。本文拟从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着手,分析语文教学应该采取的主要策略。

    一、在汉字符号系统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语言是语文课程最重要和最显著的一个“象”。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是语文教学最首要的任务。而“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符号、手势、体态等来交流思想与感情的符号系统”[1]。语文(本文指汉语,下同)教学与其他大多数学科教学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教学使用的几乎全部都是汉字这种符号。而推理是个体内部的一系列符号活动,使用一种符号推理,前提是要理解其意义。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字词教学,尤其是说文解字,来增加人脑心理词典中的词汇数量。因为字词是一种抽象概念,对字词进行解释的过程,实质就是对事物进行命题表征的过程。其次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加人脑词汇触接的方式,即汉字及其词汇符号触及了人脑心理词典里的相应位置,从而对指代外界事物的字或词汇及词义的辨别与认知方式”。不同的触接方式,其本身或者导致的认知方式也不同,有了不同的认知方式,才有可能导致产生不同的“新颖的有效的主意或结论”的抽象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成语教学、辨析病句、提炼语义(包括句意、段意和文意等) ,应该重视分类教学、联想教学、实物教学和情境教学等等。这些措施大都可以引起直接词汇触接,在促使詞形与词义快速联接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语文成绩与其它学科成绩都相关显著,并且呈现着显著的线性因果关系,知道任何一门成绩,都可以计算出其相应的语文学业成绩,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因此放弃语文而只学习其它学科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方面,因为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知识和文学作品无法在其它学科中学到,另一方面,使用某种符号的熟练程度不同,其语义的启动效应也不同。汉字及其词语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符号的特殊形态,“在进入我们认知结构系统而唤起大脑心理词典中的字与词汇的过程,会促进与其意义有关联的字与词汇的联系”[2]。长期连续不断地使用这种符号,就会导致我们对汉字及其词语的识别或觉察能力不断提高。如果放弃语文学科,尽管其它学科中也有汉字这种符号,但我们在表情达意的时候,由于其它符号的干扰,“与其有关联的字与词汇的联系”就会迟钝甚至会被中断,从而影响表达的速度与效果,也就是影响使用这种符号的流畅度。

    二、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文学作品。进入新世纪以来,语文课程改革强调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淡化语法及其它知识教学。于是文学作品成了语文课程的主旋律。但在教材选录的文学作品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型和写实型,象征型的文学作品只有《逍遥游》、《赤壁赋》、《秋水》、《锦瑟》、《前方》和《听听那冷雨》等少数几篇,而就这几篇之中,大多还又被掐头去尾篡改得不成样子。大量研究表明:学习风格具有学科和专业的特点。现实中那些数理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其语文成绩大都也很优秀;数理化成绩很差的学生,其语文成绩一般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语文来说,如果说学习抒情型和写实型的文学作品,直觉体验型的学习风格较为适应;那么学习象征型的文学作品,抽象认知型的学习风格就较为适应。普高学生学习风格及其与语文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调查显示:语文成绩无论优生还是差生,其直觉体验型的学习风格人数都最多,且与其他风格类型人数相差显著,差生的直觉体验型人数是其抽象认知型人数的二倍还要多。这与语文课本选文失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文教材要大幅增加科学作品(如《神奇的极光》《数学与文化》《黑洞旅行》《时间简史》等)和象征型文学作品的数量。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与规律的科学,它对于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大英百科全书》把它列为五大学科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把它列在基础学科的第二位。抽象思维首先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思维,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农耕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先民总是喜欢直觉性思维,喜欢“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设象喻理。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采用“意象——联想——想象”来取代“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论证。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充斥着大量的这类课文,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劝学》、《离骚》等等,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十分有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爱因斯坦来中国讲学时为什么说“中国没有科学不令人奇怪”?后来他解释道:科学需要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形式逻辑体系,另一个是通过实验来证明事物内在因果关系的方式,两者缺一不可。显而易见,这两个基础中国都不曾具备。

    三、在比较探源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第三个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教学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和审美教育功能。长期以来,学界对于语文课程的内容争论不休,但对于“文化语文”还是比较一致认同的。但由于文化内在体系的自洽性,它对人的影响首先具有遮蔽性效应。它会限制人的开拓性思维,进而影响抽象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相信主张“文化语文”的人并不是要学生只接受中国文化,或者只接受西方文化。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用批判性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每一个文化现象,带领学生思考它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发展的脉络怎样,要在与其他文化及其现象的比较中思考它具有怎样的优势,又具有怎样的弊端。其次要善于分类归纳,找出事物的本质,在给文化现象定义之后,进行判断与推理,从而演绎创新或者推陈出新。这些活动过程其实也是审美的过程。当然更是培养抽象思维的过程。

    另外,抽象思维的“象”还可能是一种表象。它是人脑对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过去感知事物痕迹的再现。它是从感知到思维过渡的重要环节和桥梁。没有丰富表象储存的大脑,就像干涸的池塘,是无法进行审美和抽象思维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到自然和社会生活之中,认真观察,深刻体会,积累丰富和生动的表象。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音像材料、实物展示等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陈述性知识只有在实践中经过体悟和反复训练,最终才能内化形成一种我们所需要的能力。

    四、在内容理解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与其它大部分学科教学的第四个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教学包括听说教学。听说教学包括听和说两个部分,听属于输入,说属于输出,它们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要求学生调动原有的语言知识、语感知识、语音知识、背景知识和个人生活经验等因素,采用一定的认知策略分析、处理、重构信息。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无论听还是说,都呈现出模糊性状态的特点。比如听的方面,许多听力材料中都含有口头语言,有的冗余量还很大,随意性又很强,有的甚至不符合语法规则;学生无法控制输入材料的语调、节奏、速度和难度;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听者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话语中的个别词语或者词义等等。说的方面,学生需要运用语音来进行口头表达思想,要从记忆中提取适当的词汇和句型,要使语句符合语法规范,要通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对信息进行调整与组合等等。所有这些都增大了听说教学的难度。

    怎么办?对于模糊性的事物我們不妨采用模糊化的策略,从广泛存在的模糊信息中提取出相对确定的有意义的成分,进而通过判断和推理对事物达到可靠性的把握。在进行听力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其中重要的组块或意群,善于删除冗余信息,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内容上,而不是形式上;要重在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语篇的能力,抓住内容以带动语言理解的能力。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话语的个别单词,或滞留在漏听及听不懂的部分。要训练他们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从上下文中大胆地猜测、预测、推测语言的模糊思维能力。说的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表达的内容上,强调意思的流畅连贯得体,而不必拘泥于语法规则。要鼓励学生根据特定语境,调动知识、经验,灵活大胆地进行表达。以上这些活动,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抓住主要舍去次要、抓住事物本质而舍去其它非本质的过程,也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因而也是培养抽象思维的过程。

    五、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与其它大部分学科教学的第五个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教学承载了写作教学的任务。写作的实质是个体运用汉字符号来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认知活动。其中表达思想就是表达认识,它更能锻炼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意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人的心理发展主要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因此要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社会生活。印度狼孩卡玛拉和山穴野人刘连仁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作文教学中,立意的深刻与否是衡量一篇作文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指标。这种要求就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查。而要想使文章写得深刻,就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这就需要一个概括的过程,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另外,在所有文体的写作中,议论文的写作最能培养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为要写好议论文,至少要懂得立论与驳论的区别,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懂得论点提出有哪些形式,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论据,并正确选择论证方法。分析论点,归纳要点,比较分类,综合考察,概括结论,演绎推理,无一不是抽象思维。如果要使文章论证深刻,学生还要掌握并精通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以及数理化等科学知识。有了这些知识作基础,运用论据进行论证才能得心应手,取舍自如。再次,议论文的谋篇布局就是在文章主旨的控制下,将材料科学地组织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结构,这也是抽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特别要重视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228.

    [2]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86.

    周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师;云肖,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