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外语课程必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四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型教学法为基础,实现了高效语言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主体作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6-0058-02

    引 言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即促进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的综合发展。新课程标准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强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1]。众多教师和专家虽然都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不仅要“教得会”还要“教得好”。在此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導”的课堂教学方法,还能否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教育要求?答案是肯定的。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不能改变,而要在传统教学法,如交际型、任务型等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找到一个理想的契合点,从而建立一种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是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互动教学法兴起。任务型互动教学法要求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要求学习者关注语言的意义而非语言的形式。在过去的20年里,不少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该教学法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研究。如1996年,应用语言学家Willis.J.在其著作《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明确提出了“任务型学习”概念;1998年,S.Kehan.P出版了《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对“任务”的定义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以任务完成为主,以任务完成与否为评估标准。此外,任务型教学法还被Nunan(1989)总结归纳为一种结构性教学法,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在我国,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型教学法都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课程改革后采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更是融入了任务的设计和研究,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交际互动。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Ellis, 1999)。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指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学习是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的语言;而习得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掌握的语言。Krashen强调,语言掌握大多依靠交际活动中语言的使用,而通过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是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Krashen还强调,学生习得语言要通过“可理解的输入”,输入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马里兰大学的Michael Long 教授在二语习得领域内的研究同样获得了广泛认可,他认为学生学习语言时需要的不是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Long(1985)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和“修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才能实现“习得”。

    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几十年中国英语教育中,被认为能有效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教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交际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之上的,而任务型教学法则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式。学生通过课堂上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运用语言完成任务,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掌握语言。

    根据上述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任务为载体,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对话性互动,从而有效地习得语言。教师在选择课堂活动的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任务要以意义为中心,使活动尽量接近自然习得,避免操练某一语言形式;二是在制订任务时,要以接近自然真实的交际场景为标准,交际任务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三是要注意对任务完成的评价,即交际问题的解决。综上所述,交际型或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理论。而运用交际型或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极其依赖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指导和评价。

    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出处,就不那么容易说清了。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外国教育史认为是由古希腊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的,亦称“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认识这种真理,为此,他在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已有知识作答,如答错再用暗示性的提问来进行引导,最终使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然而,中国教育史则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早在苏格拉底出生前80多年,就已经由孔子提出并进行了有效实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近代德国教育家、思想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他还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意识阀和统觉团。所谓统觉,是指意识观念无意识地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根据统觉论,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应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这与当前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在教知识之前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的观点如出一辙。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体”这两种教学模式互取所长,最终形成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实践研究为主,是一线教师经常涉足的研究领域。但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及评估学生的习得情况。

    二、教师应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交流工具。教育部加大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引导学生从“为考试而学英语”转变为“为应用而学英语”;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结合201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知,我国外语教育进入了以素养质量为培养标准的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外语课程必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四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四项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既是英语课程育人的指导,又是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的标准。

    而學生核心素养的构建,需要一个基本环节,即扎扎实实的英语课堂教学,因为教师只有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落实课程内容,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听、说、看、读、写,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育人沟通与合作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从过去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双基目标转向多元的综合目标,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从过去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就是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并未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为了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变得更加突出。由此可知,新课程改革并非对过去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创新地运用教学理论,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学生。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该如何主导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语言,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实现知识的习得又学会自主学习,并最终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能动地发现自己的潜能。前文提到的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把学生放在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因此,学情分析、教材选取、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运用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交际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运用英语语言去完成任务,使其在用中学从而学会用。

    第二,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教”,又要研究如何“学”。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不管语言知识还是文本文化,教师都应比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处在未知状态的学生而言,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性格和认知特点,设计最佳的交际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第三,做好学生能力发展中的启蒙者、掌舵者和评价者。学生常常对外来文化有着本能的求知欲,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越强,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就越多,对自身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的影响就越大。

    结 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坚持任务型、交际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朱学帆(1975.3—),女,广西博白人,中学一级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