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
蓝海峰
对于互动式教学,相信每一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都耳熟能详,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有意识地加强互动。但往往“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很多时候课堂互动起不来,有时好不容易互动起来了效果却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就“知难而退”了:“还不如我直接讲解演示来得快。”细细品来,“互动式教学”作为教学术语,要明白其含义不难,但要知行合一、信手拈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生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问答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科学设计、问题发现及引导。如果课堂教学能够围绕问题进行科学设计,有效的互动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也证实,基于问题的科学设计对互动效果有积极影响。下面,笔者就以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主题二《图文编排新技术》任务一《制作奖状》为例,来论述基于问题开展有效互动式教学策略。● 设计问题,激发互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在问题抛出之前,必须创设与知识有关联的背景,建构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纽带、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让知识变得生动、鲜活、立体,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
例如,在《制作奖状》一课中,上课伊始,笔者即以图片、视频形式展现学生亲身参加过的运动会、艺术节、学科竞赛等场景,展示一系列“成绩”“荣誉”“奖状”,学生的名字跃然其中,美好的记忆重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几幅奖状,分析奖状主要包含哪几部分?”这就成功地将学生从关注活动图片、视频及谁获奖引向对奖状、荣誉证书的观察、对比和思考。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比较有效合理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大胆举手发言,成功归纳总结出奖状的几大要素:标题、正文内容(颁给谁、颁奖的理由、获奖等级)、结尾(颁奖单位、时间、公章)。教师进一步抛出问题:“是不是具有以上要素的就是奖状呢?”教师同时展示一份有这三大要素但是没有进行合理排版的奖状。学生恍然大悟:除了内容简洁准确外,奖状还必须要有严格的格式。通过连环问题的抛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认真观察,交流补充,互动的气氛初步酝酿成功,“奖状的内容与格式”这个知识点被一一突破和理解掌握,为后面奖状的制作扫清了知识障碍。● 分层递进,全面互动
课堂中的互动是为答疑解惑而进行的。一般而言,人的学习先是从自主学习开始的,学而惑——“存疑”,才会有向他人求助的意向,才会产生互动。如果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知識,个人就会有一定的指导他人的能力和意向——“释疑”。如果各有所获而又不尽相同,那么就会有交流探讨的意向——质疑。同一课堂,以上各个环节,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问题也就千变万化。现代心理学讲“跳一跳摘桃子”,强调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稍做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太高,连跳数次仍然摘不到桃子,就会丧失信心;目标太低,无须跳就能摘到桃子,就会丧失动力,不利于发掘潜能。所以,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个体才能的有效发挥。要让所有人都“动”起来,就必须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所以问题的分层递进是关键。
例如,在《制作奖状》一课中完成了“奖状的内容与格式”学习之后,笔者有目的地提出三个任务:①基础任务:请利用学习包中的资源制作一份与教师提供的样板一模一样的奖状。(学习包中为奖状的Word文档,但文字是被清除格式的,背景图、公章均为“嵌入型”)②自由创作:完成第一个任务之后,请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拟一项赛事,给自己制作一份奖状颁发给自己。背景图和公章可从学习包中获取,也可从网上下载,标题及内容由自己输入。③学以致用:完成前两个任务的学生可以联机打印出奖状并颁发给自己,但是打印纸是具有背景图而内容为空的纸质样板,请将设计好的奖状进行相应的内容删减及对文字进行排版调整,使之与奖状模板一一对应,打印出合格的奖状。这三个任务实现了问题的分层递进:“固定动作”为“基础任务”,每个学生都需要且也能完成,只涉及新知的简单应用,难度较低;“加分动作”为“自由创作”,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奖状的设计,融合了新知和旧知的综合应用,要会熟练输入文字、插入图片,还要会正确利用新知对文字和背景图的格式进行排版、设置,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以致用”为最高层次“应用”,学生必须根据奖状样板,对原来设计的奖状进行相关部分的删减,并合理排版文字,使得奖状打印出来之后,奖状内容刚好在文字框内。
根据学情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发力点,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有所收获和进步,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积极的,全班性的互动就成为可能。“奖状发给自己”的设计也成功地激起学生的竞赛感,让他们较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也成功激励了上学伊始就与奖状无缘的学生,让他们心底的一种渴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满足,激发了他们学习与交流的热情。● 资源辅助,人机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互动一般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种。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第三种互动——人机互动。目前,人机互动已成为课堂互动的常态,一般发生在学生自主探究阶段。这里的“机”,并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机器或设备,而是人之外一切与学习有关的资源,如课本、学习资料、微课、仿真软件、学习资源包、学习平台及网站等。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与“机”之间的互动来寻求帮助,也可通过“机”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疑惑或成果。
例如,经过实践发现,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的前提下,学生独立完成用Word去制作奖状,由于涉及新知与旧知的综合应用,大部分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做无序低效的探究,从而影响整堂课的节奏,并导致互动式教学的失败。解决的办法就是提供学习辅助资源,搭建人机互动平台。笔者在课前围绕三个任务做了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了人机互动资源:①“基础任务”和“学以致用”的微课视频。把制作过程分段详细录制下来,供学生遇到困难时观察模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②“基础任务”的Word文档(有内容和图片,但格式和排版全部不正确)及“自由创作”用到的大量奖状背景、公章及“学以致用”的空白奖状纸质样本。③任务单。引导学生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完成两个任务,给出温馨提示:遇到困难时可以看书中第几页内容、看哪段微课、问同学、请教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