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李锋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操作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课堂环境和教学模式也较其他学科有所差别,传统的讲练模式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能力。笔者尝试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适应和因地制宜的改变,将该模式分为课题引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四个阶段,形成一套课堂教学的流程。该文阐述了各阶段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080-02
传统的信息技术授课经常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模仿操作,从而导致解决问题的水平下降,创新能力缺失。因此,现今的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打破这种传统的,单向的授课方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自主探索实践出来的,笔者将其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改变“教”与“学”的顺序和主次关系,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尝试和完善中,发现较之传统的教学,该模式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创新思维,以适应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 什么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学定义为先教后学,以教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则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教学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是被压抑。在这样的形势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呼之欲出,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重新营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环境。
“先学后教”能够唤醒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自我改变的意识,解放每位学生潜在的学习力量和求知欲望,真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改变原有的身份,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同时,“当堂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不仅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且也达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从而在根本上减轻学生过于繁重的课外负担,也印证了“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课堂的高效”这句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单纯只是字面上的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具体来讲,一堂课的典型模式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和若干个小环节:①课题引入(约5分钟,包括呈现课题,激情引入,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②先学(约15分钟,包括看书,学习导学案,浏览操作演示的微视频,检测练习或操作等)→③后教(约10分钟,包括小组互助,兵教兵,班级交流,师生讨论)→④当堂训练(约10分钟,即完成相关作业)。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在操作方法上也有变动,运用该教学法要注重灵活变化,一般采用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即可成为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上机操作课时常用。有时可以分散学,分散教,最后当堂训练,即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这是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教也不全是由教师教,而是“兵教兵”,然后教师补充。
这里也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原先的绝对权威应弱化,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打破以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
2 如何开展“先学后教”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把“先学后教”的基本操作程序分为课题引入阶段,形成问题的“先学”阶段和解决问题的“后教”阶段。
2.1 课题引入阶段
引入新课时,注重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一种迫切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课程的学习。
在本阶段中,还应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并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学习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在广度和深度上应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相一致,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标准,该“会操作”的,要求当堂会操作,形成能力,不人为的降低到“了解”的要求上,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简明扼要,内容不宜过多,应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自学指导应明确以下内容:①自学内容:如果内容单一,一般可以一次性自学;如果内容较多,也可分几次自学。②自学方法:例如阅读课本,浏览微视频,学习导学案等。③自学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有紧张感,能够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是拖拖拉拉;但也不能时间太短,让学生应该有认真阅读资料和思考的时间,一定要讲究实效。④自学要求:明确如何检测自学效果,这样让自学成为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真正动脑,并带着紧张的思维去自学。
2.2 形成问题的“先学”阶段
在揭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后,学生进入“先学”阶段。“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自学,而是在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方法后,带着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应的内容,完成相关检测性的练习或操作。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可采用提问,学生演示,成品或半成品展示,书面练习等。
教师在“先学”阶段的注意事项:①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不能控制学生的计算机,不能在黑板上板书,不能离开教室或机房,要促进形成学生专心自学,认真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可以对认真自学的同学示以满意的眼神,对不够专心的学生,可以走过去提醒其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②自学时间可以做适当变动,遇到问题较多时,可以适当延长时间。③检测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搜集学生的各类错误并及时分门别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掌握不好的,这是主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旧知识遗忘或者粗心大意造成的,这些是次要问题,把新知识类问题梳理、归类,为“后教”阶段做好准备,这也是在修正课前准备好的教案,实施第二次备课。
2.3 解决问题的“后教”阶段
经过“先学”阶段的检测,教师应对“先学”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了然于心,此刻便进入“后教”阶段。这里所指的“后教”并不只是教师教,而更多的是指学生经过自学后相互教,所谓的“兵教兵”。通过讨论分析,更正错误,各抒己见,让尖子生教后进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最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指出普遍的问题,归纳和总结知识点,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阶段有以下两点作用:一是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出错的原因,不像一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机房忙于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导致一些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覆盖所有学生,以至于部分学生的问题来不及得到解决,也使得自己一堂课下来,神情憔悴,疲惫不堪,不能为下节课保存体力。二是这一阶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首先是帮助后进生解决了问题,属于“补差”,其次让尖子生通过帮助同学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教学相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能力更得到提升,也养成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的习惯,实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属于“培尖”。
“后教”阶段可以分为小组互助和班级交流两个小环节。小组互助是指同桌或前后四人小组相互帮助,解决先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以同桌互助为主)。在本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基本了解学生层次差异的情况下,安排尖子生和后进生同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便于更有效的互助。②要及时指导学生之间互助的方法,帮助同学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或者代替其操作演示,而是让被帮助的同学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③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帮助的精神。在教学中,发现一种现象,有些男生,文化课成绩一般,但技术课却兴趣很大,基础也扎实,从而形成了文化课与技术课交换帮助的情况,也使学生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班级交流环节是指教师在“先学”阶段和小组互助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较集中的错误以及需要总结和进一步提升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班级交流来解决,班级交流可采用更正和讨论两种形式。更正是指让学生上讲台或学生演示的方式对做错的题或操作进行改正,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错误,并举手解决。在解决错误过程中,要先让后进生解决,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来更正错误。后进生没有更正错误,或者更正错了,再让中等生更正,绝不可一开始就让尖子生更正,或者第一位学生更正错误了,教师就自己讲,这样不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紧张思考和积极思维。如果时间较短,教师可适当控制更正的人数。讨论则要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可以在某些问题上让学生争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注意组织引导,若学生说错,则叫别的同学发言或演示;若学生答对,教师应予以肯定,做适当的板书,并指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归纳知识,使其上升为理论,在今后运用该知识时能融会贯通。
3 如何落实“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指以小测验的形式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一是信息技术有很多作业是上机操作类题目,我校又以住校生居多,所以这类作业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当堂训练”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不但不用为计算机设备担心,而且也解放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能有效地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堂堂清”的目标。
为了让“当堂训练”更有效果,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①练习的内容以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为主,题目要有代表性,适度,适量,以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②习题要多层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一般学生完成必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选做题,这样即可进一步提升尖子生的能力,也防止其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③练习的形式是要求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辅导学生和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也不能相互讨论,确保聚精会神完成任务。④尽量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特点,使用网上阅卷系统对学生作业进行自动批改和分析,减轻教师课外负担。
4 教学案例
《模拟用户登录的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
4.1课题引入
(1)呈现问题
师:同学们,QQ是一款家喻户晓的社交软件。今天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来设计一个QQ登录界面,实现简单模拟登录的功能。
(2)学习目标(投影):①设计制作一个课本P66页所示的登录界面;②会利用已有代码,实现各模块功能。
(3)自学指导
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P66—P68的内容,注意相关属性设置,并利用老师提供的“登录演示”微视频,来完成该任务的设计。
4.2先学
(1)学生看书,思考,操作实践。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集中精神学习。
(2)检测:操作类课程检测与自学可以合并在一起,教师在此过程中收集各类学生的错误资源,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为后教阶段做好准备。 (下转第83页)
(上接第81页)
4.3后教
(1)小组互助:对一些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桌之间小声讨论,寻找错误的原因或熟悉自己暂时无法完成的操作(若在先学过程中错误较少或者错误较集中,则可以省略此步骤,直接进入班级交流环节)。
(2)班级交流:①教师指定2-3个具有典型问题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找错误;②学生举手或上台演示更正;③对于学生讨论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
(3)问题预测:①控件的名称与相关属性设置错误;②对象的事件代码添加错误;③保存的路径问题。
4.4当堂训练
(1)必做题:①增加验证成功后,在窗体适当位置显示笑脸图片功能;②增加验证成功后,让“验证成功!”这几个字呈现走马灯显示效果。
(2)选做题:①增加3次输入机会,3次输入都有误,程序终止功能。
(3)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完成后,上传作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课题引入”阶段,引人入胜,明确教学目标和自学方法;“先学”阶段,紧张、安静,自学检测,形成问题;“后教”阶段,畅所欲言,团结合作,解决问题;“当堂训练”阶段,理论联系实际,温故而知新。以上各个阶段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各环节丝丝入扣,打造高效,务实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 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