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提升幸福感,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冯洪荣

    

    〔关键词〕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回顾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东城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教育传统的城区。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东城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建立东城区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集合认知、情感、意志的特殊过程。未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表现日渐复杂。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各类教育力量的投入,并能形成合力,全方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学生终身发展的自助动力。

    我区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由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协调各职能科室,全盘考虑、横向贯通,统一部署。同时,由教委副主任担任我区教育心理学学会会长,由德育心理研修室全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及课题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逐渐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德育心理研修室业务管理,教育心理学学会课题引领,学校心理中心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稳步有序推进。

    二、建立东城区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整合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服务体系。目前我区各校逐渐形成了三级服务体系,即第一级是班级教师,从心理健康角度管理和引导学生发展;第二级是学校教职员工,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人文的人际空间;第三级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咨询干预等。在这多方位的服务体系中,我们努力做到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协调人际关系,构建合理的认知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课程服务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几年来,我区各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幼儿园和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东城区充分开发校本课程。目前,东城区80%以上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90%以上的学校开设了不同内容的选修课。多数学校有心理专刊和期刊性读物,多数学校自编心理教材,创新和整合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这些颇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起到了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作用。

    (二)学科渗透提供人文服务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是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的尊重。

    学科渗透为教师和学生间架设了“心灵”的桥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原来的被动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得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格外鲜活。比如:语文课中引导学生感悟人与人交往中的“美的语言”所产生的心理共鸣;地理课加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国家行政区域”快速记忆方法的教学;班会课配合学生近期心理动向安排“合作共赢”内容的活动体验……这种多学科、多课程、多角度、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培养。

    (三)课外心理活动提供特色服务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拓展视野、提高心理素养的有效阵地。它开放的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年来我区一直倡导学校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优势,开展有特色的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品牌。如:北京宏志中学、166中学开展“成长心连心”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借助诸如 “随风倒”、“传递五环”等团体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宣泄负面情绪,形成尊重、珍视今天生活和身边的人的思想意识。

    171中学、曙光小学、北宫厅小学主打“亲子沟通”,开展“亲子心理辅导”。在会后的反馈中,家长提到“是活动拉近了自己与孩子的距离”,“我发觉我的孩子更可爱了”,“我对教育更有信心了”……孩子也在这种打破常规的家长会上,增进了对父母的了解,开始懂得感恩父母。

    在东城区,这样的特色课外心理活动还有很多。这些独具特色的课外心理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和认可,很多参与者都体验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四)心理辅导提供个别服务

    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来访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是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心理服务手段,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服务,还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疏导、沟通、交流的平台。东城区在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工作中,高度重视心理教师的配备,选择热爱心理教育工作且拥有相应资格的教师担任。目前,越来越多的拥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心理教师通过当面疏导、电话咨询、网上交流、信件沟通等形式为来访者提供帮助和辅导,深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信赖。

    (五)心理数据库提供监控服务

    自2005年9月,东城区在全区建立中学心理数据库,对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监测,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这使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有的放矢的科学化格局。数据库建成后,东城区教委制订了“专职心理教师培训方案”,对心理档案中反映出的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聘请专家开展相应的主题系列讲座。对于个别存在心理问题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心理教师在保密原则下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其健康成长。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的建立为我区“中小学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三层防护网” 的完善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和方向引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的“三层防护网”分别是:第一层: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第二层:区心理干预机构——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研修中心科研处德育心理室;第三层:中科院心理所、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专家、学者参与的服务队伍。

    三、搭建东城区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体系

    (一)建立多级课题研究,突破重点课题

    在十五期间,东城区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国家级课题9 项,市级课题8项,区级课题11 项;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级课题13 项,市级课题10项 ,区级课题11 项。其中,我们对一些重点课题着力研究,实现了突破。

    “儿童自我认知指导训练教育项目” 是一个国际合作课题,研究对象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儿童。此项目得到加拿大政府资金的支持,并成为东城区心理课教学改革第一期试验的主要内容。另外,我区还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师范大学、各区教育研修学院以及河北省教委、山西省教委等单位联合承担的“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追踪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相关学生实施跟踪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台阶,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而学校也借助各种平台,积累经验,形成本校特色。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的召开已经趋于成熟。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同行间的智力和情感支持。因此,自2005年,我们每年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

    2005年,在171中学召开了“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年会”。通过对心理健康课和心理渗透课的观摩,我区初步确定了较为完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

    2006年,在育芳小学召开了“为了共同的明天”现场会,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东城区实验教师组织了“自信心训练营”。会上展示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魅力,探讨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课的有效性问题,并提出“心理教师要关注学生们,更要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观点。

    2007年5月和12月,分别在和平里二小和166中学组织召开了东城区小学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通过心理活动课的观摩、参观心理咨询室、专家讲座和现场研讨会,探讨了当前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科学性,为将来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促进了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2008年5月,我区教委在中学、小学和职教学校举行了主题为“呵护心灵、快乐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活动。展示了我区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物化成果,加强了校际、区域间的交流。

    总体来看,现场研讨会的召开为东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四、创建坚实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一)搭建两支队伍的建设平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护航”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师资培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促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是德育干部的心理培训。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隶属学校的德育处管理,德育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中小学业务科室都要对德育干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提高德育干部的认识、理论素养和操作水平。

    其次是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我们积极开展了市区两级“专项培训”。目前,我区多数学校实现了每校一名心理教师,部分学校两名、甚至是三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进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到校任教。为提高心理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在教研层面搭建研讨交流平台,还通过团委“阳光心语”培训活动,逐渐扩大从业人员,促进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全区现有中小学心理专兼职教师151人。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区心理教师的层次日趋提高,素质日渐优秀。

    (二)大力建设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港湾”

    2006年3月,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文件,对心理咨询室的基础性建设提出了要求。我们根据文件精神,结合东城区实际,制订了《东城区心理咨询室硬件标准》,除硬件要求外,我们还在内涵上提出了要求。在区教委的倡导下,心理咨询室的名称实现了人性化、生活化和特色化,如“心理聊吧”、“心灵氧吧”、“心灵驿站”、“心海扬帆”等温馨名称。同时我们在心理咨询室的内部装修上也要求温馨、可亲、私密。很多环境优美、地面整洁、墙面温馨、卡通有趣的咨询室,成了学生心灵的港湾。

    我区教委拨款重点建设了“以教育心理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的东城区心理实验室;加大支持力度,对二中分校、东直门中学、65中、和平里二小、西中街小学等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改造升级,全面引导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目前,我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覆盖率达到了100%,80%的学校设立了心理服务网站、信箱或邮件;60%的学校设立了咨询热线。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东城区教委关于中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各项文件的出台,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向更加科学、系统、规范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缕阳光,给与孩子的是关爱与温暖,是勇气和自信,她呵护着孩子们迎接人生道路中的挑战。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