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党外知识分子新特点 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倪海东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数量多、层次高、影响面大,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占学校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33%,2007年已超过40%。如何正确认识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做贡献,不仅已成为目前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且亦成为关系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利益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社会变革,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他们爱党爱国,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随着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升,当代知识分子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命运与自身的责任及利益联系起来。他们积极寻求参与公众事务的舞台,表达自己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特别是高校的无党派代表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建言献策,体现了党外知识分子与党同心同德、精诚合作的主人翁精神。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逐步完善,一些德才兼备的党外知识分子被推荐进入领导岗位,甚至担任了政府部门的正职,大大激发了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民主党派、人大、政协等途径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主人作用的愿望。
二是竞争意识增强。市场经济的大潮给高校知识分子带来了巨大的震荡,生活的切身感受使他们认识到,树立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亦是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智,关键在于自身能动作用如何发挥。高校知识分子的危机感、紧迫感增强了,以往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被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彼此之间的公开竞争所取代。他们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准则,树立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以使个人的人生价值在竞争中得到体现,为了赢得竞争,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上来。
三是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提高。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决定了人才的流动性,科技、知识、信息可以作为资本进入市场,使知识分子有了用武之地,也使得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择业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知识资本的升值,高校内许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成为中外企业和私人办学机构高薪聘请的对象,国内高校相互间高薪求才的条件越来越优惠,高校人才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些在彰显知识分子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加剧了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高校知识分子,尤其是一些无党派代表人士,张扬个性,体现人生价值的取向更加明显。
四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价值取向的变迁。高校知识分子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过去埋头教书、做学问,很少顾及自身的价值及实现形式。随着知识商品化和知识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他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努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机会和途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本质要求,冲击着知识分子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他们不仅看重自己人格的尊严,而且也开始注重自身社会价值和物质利益的实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增强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精神,使他们把自己的教学、科研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也造成了少数党外知识分子集体意识缺乏、奉献意识淡泊,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有所滋长。党外知识分子中政治心态的中立性和内隐性有所增强,不少人倾向于参加民主党派。一些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的党外知识分子,由于受西方政治思潮的影响,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热衷于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并以此作为衡量我国政党制度、政治制度优劣的标准,思想认识上产生偏差,使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更容易反复变化。
二、转变观念创新方法
面对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日益扩大的现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同时针对知识经济给党外知识分子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团结和带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凝聚力量。
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日益分化成不同功能群体和利益群体的状况下,以往那种一个政策就能涵盖整个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就能解决绝大多数人问题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知识分子政策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既要激发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又要保护好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既要大力引进博士、海归,又要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用好现有人才的关系;既要肯定高校科研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创造经济效益,又要保护好一些基础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在进一步强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提高其爱国、报国意识和觉悟;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正确认识和处理专职工作与兼职工作、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帮助党外知识分子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教育其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更加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民主意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特点,我校注重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从民主治校、建设政治文明的高度,拓宽知情范围,多渠道、多形式为学校党外人士知情参政搭建平台,积极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发挥作用,为此我校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组建了有无党派代表人士、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有关校领导构成的“共事协商委员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做到议大事,增进共识;献良策,群策群力;顾大局,求同存异;鼓士气,团结奋进,从制度上保障党外知识分子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在实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中献计出力,建功立业。
二是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知识分子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全局利益结合起来,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强化知识和人才价值的政策导向,保护知识产权,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建立和健全知识分子与人才价值实现的良好运行机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建立和完善知识分子工作中人才资源调配体制、激励机制和考核选拔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为党外知识分子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安定团结的政治氛围、实践的舞台、公平竞争的机制和接受高层次教育培训的机会,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优化党外知识分子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环境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如何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学校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关键。要帮助党外知识分子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条件,坚持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积极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对他们竞聘岗位、职称评定、业务进修、出国深造、科研课题申报等给予适当的照顾。支持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党外知识分子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进行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使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在实现社会进步和建设和谐高校的实践中充分实现其个人价值。
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党外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提供设备及资料,规定科研任务,解决必要的科研经费,充分发挥其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他们在教学、科研与管理岗位上作出表率,做为人师表的典范,身正为范的楷模;要带领他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优势,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学校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充分发挥学术造诣深、文化修养高、在国内外影响大的党外知识分子的优势,用他们带出一支学术梯队,形成优势学科,创立名牌专业。热情鼓励、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业务上的发展,指导他们做好个人发展的“自我设计”,积极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使其个人理想得以调节和升华。在科技成果转化及加强与生产部门的合作方面,鼓励他们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对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参与的社会服务予以鼓励和支持,在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学校、有利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建立和完善党外知识分子人才资源的管理体制、灵活开放的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和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考核选拔制度。进一步改进内部分配制度,加大资本、技术要素的分配比例,以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增加党外知识分子应得的收入。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在求才、识才、用才、护才、育才上下功夫,用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容才的雅量、聚才的方法,广泛选拔任用党外人才;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大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创业,为推动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我校注意协调基层教学部门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关系,注意协调党外知识分子和其他教职工的合作共事关系,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创造外出进修、进行教学和科研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我校坚持党内党外“一视同仁”的原则,在选送进修、攻读学位、评优评奖、职称评聘、科研课题申报等问题上,对业务拔尖、工作有实绩、表现突出的学术骨干予以大力支持。创造条件,使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院校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为党外知识分子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包和春]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数量多、层次高、影响面大,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占学校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33%,2007年已超过40%。如何正确认识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做贡献,不仅已成为目前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且亦成为关系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利益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社会变革,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他们爱党爱国,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随着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升,当代知识分子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命运与自身的责任及利益联系起来。他们积极寻求参与公众事务的舞台,表达自己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特别是高校的无党派代表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建言献策,体现了党外知识分子与党同心同德、精诚合作的主人翁精神。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逐步完善,一些德才兼备的党外知识分子被推荐进入领导岗位,甚至担任了政府部门的正职,大大激发了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民主党派、人大、政协等途径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主人作用的愿望。
二是竞争意识增强。市场经济的大潮给高校知识分子带来了巨大的震荡,生活的切身感受使他们认识到,树立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亦是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智,关键在于自身能动作用如何发挥。高校知识分子的危机感、紧迫感增强了,以往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被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彼此之间的公开竞争所取代。他们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准则,树立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以使个人的人生价值在竞争中得到体现,为了赢得竞争,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上来。
三是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提高。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决定了人才的流动性,科技、知识、信息可以作为资本进入市场,使知识分子有了用武之地,也使得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择业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知识资本的升值,高校内许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成为中外企业和私人办学机构高薪聘请的对象,国内高校相互间高薪求才的条件越来越优惠,高校人才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些在彰显知识分子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加剧了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高校知识分子,尤其是一些无党派代表人士,张扬个性,体现人生价值的取向更加明显。
四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价值取向的变迁。高校知识分子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过去埋头教书、做学问,很少顾及自身的价值及实现形式。随着知识商品化和知识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他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努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机会和途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本质要求,冲击着知识分子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他们不仅看重自己人格的尊严,而且也开始注重自身社会价值和物质利益的实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增强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精神,使他们把自己的教学、科研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也造成了少数党外知识分子集体意识缺乏、奉献意识淡泊,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有所滋长。党外知识分子中政治心态的中立性和内隐性有所增强,不少人倾向于参加民主党派。一些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的党外知识分子,由于受西方政治思潮的影响,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热衷于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并以此作为衡量我国政党制度、政治制度优劣的标准,思想认识上产生偏差,使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更容易反复变化。
二、转变观念创新方法
面对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日益扩大的现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同时针对知识经济给党外知识分子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团结和带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凝聚力量。
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日益分化成不同功能群体和利益群体的状况下,以往那种一个政策就能涵盖整个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就能解决绝大多数人问题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知识分子政策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既要激发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又要保护好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既要大力引进博士、海归,又要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用好现有人才的关系;既要肯定高校科研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创造经济效益,又要保护好一些基础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在进一步强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提高其爱国、报国意识和觉悟;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正确认识和处理专职工作与兼职工作、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帮助党外知识分子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教育其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更加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民主意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特点,我校注重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从民主治校、建设政治文明的高度,拓宽知情范围,多渠道、多形式为学校党外人士知情参政搭建平台,积极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发挥作用,为此我校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组建了有无党派代表人士、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有关校领导构成的“共事协商委员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做到议大事,增进共识;献良策,群策群力;顾大局,求同存异;鼓士气,团结奋进,从制度上保障党外知识分子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在实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中献计出力,建功立业。
二是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知识分子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全局利益结合起来,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强化知识和人才价值的政策导向,保护知识产权,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建立和健全知识分子与人才价值实现的良好运行机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建立和完善知识分子工作中人才资源调配体制、激励机制和考核选拔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为党外知识分子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安定团结的政治氛围、实践的舞台、公平竞争的机制和接受高层次教育培训的机会,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优化党外知识分子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环境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如何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学校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关键。要帮助党外知识分子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条件,坚持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积极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对他们竞聘岗位、职称评定、业务进修、出国深造、科研课题申报等给予适当的照顾。支持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党外知识分子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进行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使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在实现社会进步和建设和谐高校的实践中充分实现其个人价值。
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党外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提供设备及资料,规定科研任务,解决必要的科研经费,充分发挥其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他们在教学、科研与管理岗位上作出表率,做为人师表的典范,身正为范的楷模;要带领他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优势,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学校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充分发挥学术造诣深、文化修养高、在国内外影响大的党外知识分子的优势,用他们带出一支学术梯队,形成优势学科,创立名牌专业。热情鼓励、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业务上的发展,指导他们做好个人发展的“自我设计”,积极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使其个人理想得以调节和升华。在科技成果转化及加强与生产部门的合作方面,鼓励他们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对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参与的社会服务予以鼓励和支持,在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学校、有利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建立和完善党外知识分子人才资源的管理体制、灵活开放的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和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考核选拔制度。进一步改进内部分配制度,加大资本、技术要素的分配比例,以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增加党外知识分子应得的收入。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在求才、识才、用才、护才、育才上下功夫,用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容才的雅量、聚才的方法,广泛选拔任用党外人才;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大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创业,为推动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我校注意协调基层教学部门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关系,注意协调党外知识分子和其他教职工的合作共事关系,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创造外出进修、进行教学和科研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我校坚持党内党外“一视同仁”的原则,在选送进修、攻读学位、评优评奖、职称评聘、科研课题申报等问题上,对业务拔尖、工作有实绩、表现突出的学术骨干予以大力支持。创造条件,使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院校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为党外知识分子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包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