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李红飞 郑静敏

    摘? ? 要:多模态教学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深度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创设多模态教学资源库、探索多模态实践、构建多模态课程评价体系、营造多模态学习环境,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其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满意度。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多模态教学模式;公共关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2-0034-0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和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文字不再是信息传递的主流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模态交际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大火的短视频形式。学习不再是一项个人的、单向的活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来源,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超文本文化符号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媒介迅速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知识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毋庸置疑,重新规划教学组织中的形式和内容,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探索的大势所趋。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态,也称符号,是指人类通过感官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的互动形式[1]。多模态则是指调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感官进行互动的方式[2]。多模态教学模式理论是21世纪初Stein以“多模态”为基础,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理念,逐渐形成的“多模态教学”模式[3]。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引入多模态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转换至引导者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多种信息资源,将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信息作为教学的传播媒介,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多元能力,使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对多模态的信息进行感知、吸收、转化、输出,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丰富师生之间交流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交流工作,真正使“教”和“学”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相长,借此增强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是教学的两大过程,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教学模式,凸显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教师不再是PPT的播放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求教师运用多模态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多模态的交互学习平台,促进学习者充分学习和吸收多模态的文化符号和意义建构。已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单一模态的学习,多模态学习更能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和知识内化[4]。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型综合类学科,涉及知识领域广阔,实践性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高。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多种资源、系统,为学生提供多模态的网络交流平台和学习工具,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交际互动能力,顺应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应用

    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教学手段探索,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

    (一)创设多模态教学资源库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多模态信息符号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令人耳目一新的音、图、文、视频等多模态融为一体,给予学习者强烈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冲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开发和设计多模态教学资源,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要。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教学视频是学生课下学习的重要资源。首先要整合、收集现有的“公共关系学”国家精品课程和网络公开课资源,建立资源库。同时取其精华,借鉴学习,专业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时要注意尽量把PPT、声音和教师形象全部录入,后期标注字母和PPT重点内容,力求给学生一目了然的多模态信息交流,加深记忆和印象,保证学生从多方面接收学习信息。另外,鉴于公共关系学富于实用性的专业特点,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案例教学资源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传播媒介发达,公关案例无处不在。专业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专业敏感度,及时整理当下热门的公关教学案例,形成资源库,以满足学习者多样的学习需求,活案施教,启思强能。

    (二)探索多模态实践

    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现实的操作技术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公共关系学一大学科特点。公共关系理论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应用才能发挥其巨大能量。因此,多模态实践是“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结合公共关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一是采取危情公关演绎、案例模拟、微视频制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二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竞赛元素,强化实踐教学,通过举办各类公共关系专业的竞赛和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是开展一线人员进课堂特色课程。为避免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保持该课程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邀请一线的公关从业人员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就当前热门案例进行交流,开拓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四是专业实习环节。大学四年级安排、带领学生前往公共关系企业、工作现场进行实习,把所学知识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并引导学生总结、思考,形成毕业论文。

    (三)构建多模态课程评价体系

    多模态评价,即采取多模态方法根据设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它既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过程性评价,也包括学生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评价[5]。因此,公共关系学课程构建多模态评价体系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对教学期间的PPT展示、案例模拟、出勤率、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的综合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不再是考查学生该门成绩的唯一指标,过程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课程中的总体表现。结果性评价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纸质考试,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察方式,包括卷面成绩、课程论文、课程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考核,更加符合公共关系学灵活多变、联系实际的专业特点。此外,多模态评价还包括评价方式的多模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四)营造多模态学习环境

    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是学习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以往的学习经历和知识,链接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使人身心愉悦。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技术、文化和自然三大环境。技术环境: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MOOC应运而生;微信、QQ、微博等大众传媒手段方便快捷;知网等网络搜索引擎普及,打破了接受学习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瓦片化时间进行交流、学习。文化环境: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祖国繁荣昌盛、和平稳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和谐相处,形成公平竞争的积极向上态势。自然环境: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加大教育设施的基础建设,营造合适的学习场所。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为例,学校师资雄厚,大力扶持该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双一流”高校的专业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学术水平高,均是毕业于985等重点院校硕士、博士;重点投建该学科实验室,保证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购买网络课程和项目经费支持……为该专业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多模态学习环境。

    三、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成效分析

    为了解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取得的效果,本研究在2016、2017级两个公共关系学专业班级进行为期一年的多模态教学实践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一)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

    教学互动、双向能动是现代教学课堂的主要特征[6]。多模态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搭建了多模态的信息平台,使学习成为动态的、交互的过程,顺应了“公共关系学”专业培养能想、能讲、能写、能干的“四能”人才培养要求。在多模态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视频、文字、音频等多模态媒介给学生提供了强烈的以视觉、听觉、触觉等为维度的感官感受,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和内化理解,而制作微视频等课程作业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同样借助信息技术资源输出,形成良性循环系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互联网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料,在提升教学知识容量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此外,积极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学习范围,如通过网络公开课、社交网站的应用等形式。与此同时,现代大学生又称“数媒一代”,深受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可以很好地适应信息量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因生源及专业影响,思维更加活跃,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更新观念,重视多模态教学话语的运用,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整合信息技术资源,积极探索多模态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和积累。

    (二)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素质教育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在“公共关系学”多模态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灵活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信息平台的辅助完成知识的传授,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采取问题导向,学生可带着问题在课堂与教师交流、切磋、碰撞学术火花;亦可采取就某一问题进行小组探讨、上台展示的方式,学生完成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建构者角色转换,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繁。在知识的输出环节,设置专业实习、案例模拟等环节,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期末考试不再以传统的笔试成绩“论英雄”,而以更多元化的形式多样考核。总之,學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习的参与度大大增强。

    (三)提高学生的课程满意度

    多模态教学模式指引下的多模态评价,摆脱了传统死记硬背、唯分数论的评价,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还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人格品质、就业竞争技能等纳为考察指标,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成长。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中,科学、合理、全面的多模态评价更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多模态实践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多元化的实践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口语、动作、体态等常用模态教学外,还积极引入微信、抖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媒介丰富情景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多模态教学的话语形式,寓教于乐,一定程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理解,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普遍认可和赞许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话语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四、结语

    学科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科的重要特点[7],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公共关系学教学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信息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转化与输出,加强教学成效,这是公共关系学在课程改革中新的尝试。但是,应该认识到各模态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非独立状态的。其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挫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总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研究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多模态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充分发挥各模态的优势,在理念上革新、技术上更新、资源上整合、形式上创新,学生要主动配合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小琴.多模态理论在高职空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研究——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 ? 2018,(3).

    [2]苗京丽.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8.

    [3]耿敬北,徐以中,陈子娟.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J].山东? ? 外语教学,2014,(6).

    [4]王慧君,王海丽.多模态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 电化教育研究,2015,(12).

    [5]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 ? 大学,2011.

    [6]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1999:282-286.

    [7]董秋云.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 ? 2018,(7).

    收稿日期:2019-04-10

    作者简介:李红飞(1991—),女,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7—2018年度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公共关系课程建设为例”(2017J00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