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教的创新尝试例谈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对于这样的经典我们传统的教法是重言輕文、重文轻言两种:介绍作家作品、解决字词障碍、分析情节手法、感悟人物形象、探讨悲剧原因几个步骤。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串讲文言字词,逐个分析诗中人物形象、引导探讨封建礼教的罪恶,要么课时不够,要么浅尝辄止。这样的教学不过是把诗歌转换成文言文再变成一篇普通的爱情故事来研读,“诗”味全无。
第一课时,根据学情,我分小组进行问题征集。虽然书下注释较详细,但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课文仍具有一定的难度,不理解文本自然影响到进一步深入的阅读。我指导学生积累了文化常识,重点掌握“谢”“相”“见”的一词多义,导读全诗梳理故事情节,这些传统步骤没有省略,毕竟读懂是感悟的基础。第二课时我进行大胆尝试,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少讲精读,“古”诗“新”教。《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应该抓核心人物刘兰芝,找出关键问题,打破传统,我以“一朵玫瑰花的凋零”为核心问题,设计四个步骤如下:
一、“咏花激兴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就开始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异常火爆。其中的比赛环节有一项“飞花令”:选手必须背出含有约定关键字且不重复的诗句,背不出来的算输。受到这个节目的启发,上课之前,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课前先小组进行淘汰,每个小组胜出者参加当堂竞赛。比赛规则: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必须含有“花”字,在5秒内说出答案。比赛的胜利者获得我提前准备的鲜花束。比赛环节大致5分钟,活动结束后我投影了许多写“花”诗句,让学生大声诵读,进行分类积累,比如五言诗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七言诗句“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清照的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等等,学生的兴趣很高昂。
二、“以花来喻人”
《孔雀东南飞》塑造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刘兰芝身上既有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美丽聪明、守礼善良、勤劳能干,却还有着许多旧时代女性没有的倔强性格——勇敢刚毅、不慕荣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文段来感悟人物魅力是第二课时的重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通过课文的第2节、第9节、第10节等段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分角色朗读或是戏剧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条件好的利用电教手段观看一段视频以加深对人物特点的理解。而我并没有满足给人物性格概念化的定义一下,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一种“花”来形容刘兰芝,哪种最合适?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不假思考,很快给出了答案,比如荷花、水仙花、梅花等。因为上课的时节是4月份,也有学生受到满校园飘着的花香影响,说出蔷薇花和栀子花。这些答案都在我的预设当中。因为他们的思考往往是片面的,只考虑某一个特点就得出结论。我并没有着急定论,而是引导他们结合相关语段来说明。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她手巧艺精、知书达礼;“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可见她勤劳能干、忍让辛苦,尽管她勤恳持家,谨慎小心地侍奉“公姥”,但仍不能改变媳妇难为的处境;“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可见她人格独立,不是唯唯诺诺,这是婆婆讨厌她的关键;“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可见她的果敢与无奈;“新妇起严妆”一节可见她的美丽谦恭、自尊自爱;“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可见她无惧忠贞、不慕荣华。学生分析完相关段落之后,明晰了人物魅力的关键——刚毅勇敢,不约而同地回答说刘兰芝是一朵“铿锵玫瑰”。在学生分析感悟的同时,我抓住几个关键词及时板书,最后用了红、绿两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朵玫瑰花,此举立刻迎来了学生的满堂喝彩。
三、“花落有谁惜”
“自古多少姻缘事,到头总是离别情。”牛郎织女、梁祝化蝶、血泪沈园,一个个的爱情悲剧是谁造成的?刘、焦之死在当时是必然的,传统的教学会把学生引导向外在原因——制度的悲剧,吃人的封建礼教。凶手是蛮横无理的婆婆和冷酷贪婪的刘兄,而忽视内在的原因——他俩自身的思想不能摆脱当时的封建意识形态,而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应该是焦仲卿。于是我引导学生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思考“是制度的悲剧还是人性的悲剧”。“古”诗要“教”出时代新意,制度的悲剧会随着制度的消亡而消失,但人性的悲剧却会随着人生的延展而延伸。为家长者不能克服专横跋扈、冷酷无情的缺点,夫妻双方不能改掉软弱无能、没有主见的毛病,谁也拯救不了你的“爱情玫瑰”。
四、“写花见才情”
在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以往的设计如:《孔雀东南飞》与《氓》中女性角色的异同点比较,《汉乐府》爱情诗女性形象的赏析,陆游的《钗头凤》赏读等。这种设计往往没有实际效果,比如《氓》这样一篇理解难度很大的文章,高一学生能读懂就要花费一定时间,更谈不上在课堂上进行对比阅读;《汉乐府》学生读过的更是寥寥,只能放在课外,而只要放在课外的任务那只能是虚设,为了拓展而拓展的环节。也有为刘兰芝写一个“墓志铭”的训练,此类拓展练习经常见于现代文阅读环节,分析人物形象之后写一写“墓志铭”,为了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而设计,比如学习杨绛的《老王》、高尔斯华绥的《品质》,许多教师都会如此设计。基于本课的文体特点,让学生能更好感悟古典诗歌的魅力,我要求学生的小练笔环节是:结合课文刘兰芝形象,写带有“花”字的对联或是一首小诗。学生构思敏捷,佳句频频。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巧妙化用林黛玉的诗句,“寒塘双飞鸟,冷月葬花魂”真是贴切,其中一首咏物诗《咏玫瑰》更是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全诗是:娇颜如美玉,才情世无双。无奈东风恶,花落人亦伤。
“咏花”“喻花”“惜花”“写花”四个环节,按照“古”的特征性来体现诗歌的传统魅力,立足“新”课程增添课堂趣味性来开展教学,收效很好。
参考文献:
[1]清华科教.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语文必修2011年9月第一版.70页.
[2]胡莺.不甘为弱女子兼谈《氓》与《孔雀东南飞》中女性形象的阳刚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
韦方红,江苏省赣榆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