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方为中心”理念对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借鉴“以他方为中心”办学理念,对我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求在办学理念、发展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1-0019-03

    【收稿日期】2013-09-11

    【作者简介】滕杰(1969-),男,天津人,硕士,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素质开发理论与实践、继续教育管理。

    继续教育是地方高校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体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国家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面临着教育需求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强调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发展要求。从“以他方为中心”办学思想出发,建立以强化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事业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一、 以建立“相互作用”关系赢得发展空间

    在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批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称为“相互作用大学”(Interactive University)。“相互作用大学” 的基本特征是“使学校与他所在社区的企业界、公众及政界的领导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为实现社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公正的共同目标而努力。[1]这一办学思想对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1.以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

    “以他方为中心”是“相互作用大学”办学模式的思想核心,改变了大学传统“象牙塔”式学术至上的办学路径。植根于所在地区,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服务中获得自身发展空间。

    对“以他方为中心”的理解,应该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地方高校的核心任务;二是服务内容直接来源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在我国高校分类定位理论中,与部属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相区别,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相对独立的办学层次,以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或实用型人才,作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我国地方高校的功能定位看,“以他方为中心”办学思想对地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继续教育是地方高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面临的主要考验是,凭借高校智力优势,能否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直接贡献。这就需要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更新办学理念,从发现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入手,构建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体系,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

    2.以解决现实问题来获得自身价值

    作为一种办学理念,美国社区学院对“以他方为中心”思想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经验。美国各州社区学院紧密所在州的关系,实现了二者协调发展。以课程设置为例,根据当地发展,在农业区就主要开设农业课程;在工业区,就主要开设与相关工业有关的课程;信息技术成为“时髦”,就增设电脑课程。[2]满足所在地区现实教育需求,使得美国社区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

    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为基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那么这种服务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是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考验,其结果影响到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创立的“硅谷”科技园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真实的推动力。因此,高校继续教育,需在明确社会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凝结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教育培训,使得接受教育培训者能够验证到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对自身工作、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达到有用的效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了现实的教育需求,是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3. 以建立密切联系作为共同发展的纽带

    实践“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相关单位建立共生、共荣的发展基础,首先,在于地方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以为他方服务的心态进行平等交流,掌握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发现教育需求。其次,需紧密贴近行业、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计划,规划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自身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再次,构建互动平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是与当地社会建立良好互动机制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在于有效地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按照社会需求调整内部教学、科研管理机制,与当地社会形成了开放、互动、共生的发展机制。

    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将带来大规模的知识更新和在职培训的需求。同时,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几个纲领性文件,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这些无疑对高校发展继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应看到,目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却遇到了举步维艰的境遇,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已有发展模式对当前发展趋势的不适应。

    1.对现实教育需求的发现力不足

    为他方提供有效的教育培训,是现实环境下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然而,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主要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结构,使得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缺乏掌握社会现实教育需求的能力。在高校对继续教育传统定位的影响下,依然未改变以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形式,传统办学主要依托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方面仍然主要体现学科知识的完整性、重知识传授的特点,缺乏与行业、岗位现实需要的结合。这就造成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与当前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培训趋势的不相适应。另外,更加缺乏对行业、企事业单位发展现状及其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研究,很难开展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培训项目。

    2.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够

    地方高校具有面向所在地区开展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主要指社会资源和自身的教育资源。从社会资源角度看,由于地方高校的发展主要受到来自所在地区的大力支持,应该说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有着联系基础。但由于习惯于“象牙塔”式的办学方式,使得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缺乏与各方面的紧密联系,没有充分掌握教育培训市场信息。另外,从自身教育资源角度看,由于高校对继续教育发展的传统定位,使得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缺乏有力的内部环境支持,造成当有了培训项目,又很难保障教育培训效果,很难保持持续发展的现状。这主要反应出了地方高校对继续教育的定位和管理机制等问题。

    3.对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认识不足

    无论是发展学历教育,还非学历教育,在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加强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是地方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特色化建设,是继续教育自身能力凝结的过程,根据教育需求,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区别与他人,为特定市场需求提供教育培训的能力;品牌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在教育培训特色形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和强化服务树立培训品牌,增强市场识别力。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这方面工作,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

    1.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思想

    改变过去“象牙塔”式,学术至上的办学模式,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满足现实需求的教育服务,是地方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更新办学理念,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空洞地讲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转变到为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相关行业、具体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服务,使工作目标具体化;二是从过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变到重视解决现实需求,提高学习者现实工作能力上来,使教育培训效果具有检验标准;三是从过去把继续教育视为学校“创收”,转变到通过教育服务以实现回报社会支持上来,使教育培训得到持续发展。

    2.探索与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化发展的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将站在整个地区、行业的宏观层面进行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这种发展规划体现了地区、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方面会给与支持,将教育需要转化为现实的教育需求。地方高校需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沟通机制,根据自身教学资源特色,与之形成伙伴关系。

    形成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协同化发展机制,需要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自身办学资源情况。对自身办学实力的认识是地方高校向外提供教育服务的基础。不同学校由于办学传统不同,会形成各自的优势学科,这是各地方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社会服务的学科基础。二是加强社会调研和继续教育规律的研究。目前,在成人学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地方高校大多缺乏社会调研的基础,成人学历教育与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去很远;在培训项目实施中,更加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和严格的培训流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高校重视开展继续教育规律研究,更新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开展有效的教育服务活动奠定能力基础。三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服务,与被服务方建立信任关系。在开展继续教育服务中,为“他方”所想,为“他方”解决实际问题,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采取“咨询式”培训的方式,与被服务方形成长期教育培训关系。“咨询式”培训是将培训、诊断、咨询进行了有机的组合,是培训的延伸与拓展。[3]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使高校教师长期跟踪服务对象,了解其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把握和分析,使得教育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3.采用项目管理进行管理方式创新

    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今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管理,对于提高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管理效果具有突出的意义。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和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对一个有既定目标、质量、投资、进度要求的任务进行计划和控制的过程。把一个培训活动视为一个独立的项目,通过项目开发管理、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等管理环节,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培训活动的过程管理、效果评价和人员绩效评价。克服了在高校现有职能式组织管理结构下,面对灵活的市场需求,反应迟缓,资源整合能力低的弊端。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大众化教育发展趋势下,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将逐步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地方高校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生动、便捷、直接的教育服务。探索建设数字化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向社会广大人群展示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能力,提高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社会公众中的品牌效应具有深远影响。这一目标也是实现地方高校直接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办学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大学服务职能拓展的世界性努力[J].比较教育研究,2002,(1):43-47.

    [2]丁刚.美国社区学院带来的启示[EB/OL]. 2009-07-21.http://www.jyb.cn/opinion/gjjy/200907/t20090721_293238.html.

    [3]滕杰,周金虎.咨询式培训:高校提供社会服务的模式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69-70.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