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里的“敲竹杠”

    郭晔旻

    

    谈到“敲竹杠”这个词,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借某种机会对人抬高价格或者榨取钱物的意思。

    那幺,“敲竹杠”是从何而来?对此,民间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与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的鸦片走私有关。只不过广东方言读“敲竹杠”三个字不太顺口,因此这个词用得也不多,所以此说法其实是存疑的。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敲竹杠”与晚清着名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有关。实际上,“敲竹杠”这个词最早的出现,也是在这部小说里。里面有句话就叫做“兄弟敲竹杠也是会敲的,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后来又到距离不远的上海滩创办了《指南报》,堪称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巧合的是,上海方言里也说“敲竹杠”,而且使用频率很高,甚至引申出了单独一个“敲”的用法。比如敲他竹杠,在上海话里,就可以说成“敲”伊一记(竹杠)。因此,说“敲竹杠”早期是在上海滩流行而后再向各地扩散,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幺,为什幺是敲“竹杠”而不是“木杠”或者“铁杠”呢?这还得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说起。1840年后,上海开埠,商业逐渐繁荣,外滩十六铺码头是国内各路来沪客商的汇合地,这里人来人往,相当热闹。一些从外地来的小商小贩,白天在十六铺码头做生意,晚上就在此休息。他们的经济不算宽裕,因此舍不得花钱去住旅馆,往往就在路边打个地铺过夜。此时,一些黑心巡捕、地痞流氓就乘机前来勒索“买路钱”。

    当时通用的货币是铜钱、银元,这些东西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精明的小商贩就喜欢将其装在竹简里。过去运货多是手抬肩挑,江南一带的挑扛少不了要用扁担或杠棒,这两样东西都是用竹子做的。只不过,扁担是将竹子一剖为二,而杠棒则是完整的粗毛竹。

    扁担无法将铜钱、银元藏起来,小商贩们就习惯把铜钱、银元藏在杠棒里。时间一长,那些知道内情的人一旦盯上了某个勒索对象,就会走上去,敲一敲他们手里沉甸甸的杠棒,再对其笑一笑,那些识时务的小商贩尽管心疼钱财,但也不得不从杠棒中倒出一些铜钱来,“上贡”给这些敲诈勒索的家伙。

    这种恶习后来逐渐蔓延到上海其他码头和小商贩的集聚地,“敲竹杠”的说法也逐步流传到了各个领域,并由上海传至全国各地。

    我们知道,“敲竹杠”是要先抓住对方的弱点或者把柄,而不是利用欺骗和误导的手法骗取钱财。从这个意义上说,“敲竹杠”与诈骗一词,含义还是有微妙的区别。

相关文章!
  • 受人类听觉系统的启发首次通过

    衣服可以像人的“耳朵”一樣,作为声音“ 收集器” 吗?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衣服就能实现接听电话、定位、听诊心肺肠胃等生理信号、帮助听

  • 武汉光谷马鞭草花海在哪里 光

    近期武汉紫色花海火了!这是坐标于光谷边上的马鞭草花海,很适合小姐妹们打开拍照,已经成为网红约会胜地了!目前,光谷马鞭草花海是不收

  • 全球主要氖气供应商关停进一步

    据了解,由于目前的俄乌战事,供给全球50%左右半导体级氖气的乌克兰公司Ingas 和Cryoin,已于近日关闭生产。这两家氖气供应商的关停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