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王娟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一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实施亲情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一方面,亲子活动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教育手段,游戏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亲子活动是联系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重要纽带,一次有价值的、成功的亲子活动,可以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增进亲子情感,加强亲子的交流,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亲子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活动过程中,家长应该全程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亮点,记录孩子的行为,用适宜的方式促进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而非一味地追求结果。如果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时只追求形式,或将亲子活动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开展,忽略了幼儿的中心地位,那么就会削弱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亲子活动也就失去了教育价值。

    通过全程跟进亲子活动现场,我们发现,家长的参与态度直接影响着亲子活动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我们结合家长的活动表现,对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全程包揽型

    全程包揽型,即家长在亲子活动中主观地操控孩子,指挥或包揽孩子游戏。孩子像木偶般被动、茫然,任由家长拽来拽去。

    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主动熟悉幼儿园大环境,认识小班教师和同伴,我们组织了小班亲子活动“新年乐淘淘”。活动中,我们给每位幼儿发放了一张“淘宝闯关图”,要求幼儿必须按照图示闯完三关(包括幼儿园的器械、有特点的环境和有各自特征的教师),闯关成功后可以领取新年礼物。活动过程中,家长需要全程陪伴,在幼儿碰到困难时运用各种策略协助幼儿解决难题。

    现状与分析:

    亲子组合A:奶奶抱着孩子,对某个关卡上的负责老师说:“老师,帮我家宝宝盖个章吧,她找到这个滑滑梯了。”

    亲子组合B:在某一闯关处,家长义工耐心地向一位妈妈解释:“你们家宝宝的这个任务不能在我这里盖章,你看,我们的这个大型器械和她‘淘宝图上的不一样啊,你们再到前面去找找。”这位妈妈很不耐烦:“她找不到的,你就帮她盖个章吧,我脚都走酸了。”

    在亲子组合A和亲子组合B中,从拿“淘宝图”到按图寻找,再到每个关卡中需要和教师交流的环节,家长都全程代劳,包揽了寻宝的全过程,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孩子俨然成了一个牵线木偶,内心不停地受挫。如此,家长和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亲子活动的乐趣。

    应对策略:家园共筹,全情投入

    幼儿园亲子活动从发起到策划筹备,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師负责组织、支配和主导整个活动过程,制订详尽的活动方案。可是,这些活动内容是否满足家长的兴趣和需求呢,教师无法提前得到认可。由于前期工作参与较少,家长在活动中显得较为被动而机械,呈现出各种非理想状态。为了实现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幼儿园需放下主导者的角色,和家长代表(或家委会)一起策划、筹备、组织亲子活动,充分尊重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征求家长的需求和建议,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最终引导家长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亲子活动,更多地挖掘亲子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二、应付任务型

    应付任务型,指家长在游戏中急于求成,对孩子缺少引导和等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追求活动的结果。此类家长对亲子活动的内涵与价值了解得不够透彻,活动中缺少对孩子行为的关注和问题的引导。

    现状与分析:

    例如,在“新年乐淘淘”亲子活动现场,一位妈妈手握“淘宝图”,口中不停地督促孩子:“宝宝,快点,我们要找到小2班小2班就在前面,快往前走。”孩子紧紧跟在妈妈后面。另一位妈妈对孩子说:“听听那个小朋友是怎么对老师说的,你也这样说。”

    此类家长只顾对孩子提要求,催促孩子,看似是陪着孩子一起完成了游戏任务,其实不然,家长只停留在参与亲子活动的表面行为,人云亦云,不了解亲子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因而错失了亲子活动中许多随机的教育行为。

    应对策略:家园联结,任务明确

    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但在亲子活动中缺乏具体的陪伴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前需要先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意识到亲子活动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介绍本次亲子活动的内容、玩法和意义,引导家长解读亲子活动的内在价值,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不妨给予家长几项有针对性的任务,或是将任务表格化、具体化,使家长更加清晰明了,在陪伴中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事可做。

    例如,在“新年乐淘淘”亲子活动中,教师可提前布置几项任务:第一,家长需要带着孩子连闯三关,每一关都必须由孩子根据图示找到相应的地点或教师,家长负责拍摄孩子的游戏过程,尽量不作提醒;第二,家长需要记录孩子闯完三关所用的时间、其间向家长求助的次数,以及向他人求助的次数,并将这些问题制作成表格。家长只有带着具体明确的任务参与亲子活动,才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表现和发展,以及孩子能力的提高。

    三、角色缺失型

    在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家长中,多数是妈妈的身影,还有一部分是祖辈家长,爸爸参加的次数或人数都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爸爸在亲子教育方面的角色缺失。

    现状与分析:

    放眼“新年乐淘淘”亲子活动现场,家长们的性别比例严重不平衡,妈妈的参与率远高于爸爸,整个活动现场“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即使有爸爸来参与活动,大多也是表现得手足无措,还有的全程一言不发,只是跟随着孩子,不知如何指导,个别爸爸还不时地捣鼓手机。纵观这一现象,皆源于我们一贯的意识:带孩子是妈妈的责任。这种意识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对妈妈过分依赖,对爸爸没有崇拜感,爸爸也就成了“甩手掌柜”或一个“摆设”。据调查研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会缺“钙”,甚至还会导致性格缺陷。

    应对策略:家园搭桥,开设专场

    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应意识到引导爸爸陪伴孩子势在必行。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爸爸沙龙”活动,让爸爸们互相学习亲子陪伴的方法;或开展“爸爸助教”活动,引进爸爸资源,在幼兒心中树立爸爸高大的形象,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再缺“钙”。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主动出击,搭建家园联系的桥梁,根据爸爸的特长开设“爸爸专场”活动,引导爸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例如:大多数爸爸都是家庭中最有力量的,教师可以将“亲子运动会”预设成“爸爸来了”,邀请爸爸一起献计献策,组织筹划专属于爸爸和孩子的充满勇敢和果断的运动会,以此彰显爸爸的阳刚之气。一系列亲子活动的开展,可以让爸爸们意识到只要主动投入精力陪伴孩子,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用心陪伴型

    用心陪伴型,指家长了解到亲子活动的内涵和价值,活动中以孩子为中心,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幼儿引导和肯定,促进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现状与分析:

    一名幼儿拿着“淘宝图”四处张望,妈妈蹲在一旁说:“宝宝,我们要去找哪个教室的老师呢?”“小1班,妈妈不认识,怎么办?这个老师长的什么样子呢”在妈妈的询问下,幼儿奶声奶气地描述着“淘宝图”上的细节。无可厚非,这是一位用心陪伴孩子的妈妈,整个活动过程不急不躁,耐心引导,静静地等待着孩子观察和学习。在此类有效的亲子陪伴中,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满足了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又能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游戏的全过程,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玩中学到了本领。

    应对策略:家园分享,提升理念

    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拍摄一些类似的温馨的亲子陪伴画面,然后在活动结束后的“家长沙龙”上引导家长共同分享这些美好的画面,充分感受其中蕴含的育儿理念。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家长们可以共同谈一谈自己在亲子活动中的收获,互相学习有效陪伴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对本次亲子活动提供一些意见或建议,便于下一次更好地组织亲子活动。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是幼儿教育的延展和补充,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升幼儿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同时能让教师观察到家长的教育行为,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在开展亲子活动之前,教师让家长全程参与,共同筹划活动内容,解决幼儿被动接受、家长主动包揽的问题;亲子活动过程中,家园联结,明确具体的活动任务,解决家长只关注结果,忽视孩子发展的问题;亲子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注重家园分享,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解决有效引导家长积极指导孩子行为的问题;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激发爸爸们的参与热情,解决提升亲子活动质量的问题。总之,只有家园共同策划,尊重家长和孩子的个体差异,才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高效实现亲子活动的核心价值。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