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多重审美

    方继奕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感受古诗词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能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热爱古诗词。通过欣赏、研读,在审美过程中无痕渗透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古诗词在心中生根发芽,焕发活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审美;音律;意境;语言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要求学生会背、会记,忽略了精神上的熏陶,更忽略了古诗词自身的美。下面就谈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古诗词的审美教学。一、感受古诗词音律之美

    (一)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是理解文章最常用的方式。曾国藩曾言:“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高声朗读”利于抒发情感,倾吐浩然正气;“密咏恬吟”有益思维发展,探寻深层含义。二者皆不可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津津有味地诵读,既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美,体会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感。

    (二)歌唱

    诗歌与音乐同源。诗的诞生,就是为了吟诵或者传唱。虽然今人的演绎方式与古人不同,但对诗词的音律之美的欣赏还是一样的。在学生津津有味诵读的同时,教师也不要忽略了现代艺术家对诗词所做的音乐阐述。比如著名歌手王菲将苏轼传承千古的经典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演绎为《但愿人长久》。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相关诗词时或是闲暇时光,让学生跟着哼唱这些更符合现代音乐审美的歌曲,感受诗歌的强大魅力。二、感受古诗词意境之美

    (一)情景转为意境

    古诗词字数少,内容相对深奥,情感又比较含蓄。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吃力。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搭建“桥梁”,那他们会更容易体会诗词的意境。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在课件上出示课文中的主题图。上面画着坐在屋里喝酒的一对老夫妻、在溪边活动的三个儿子,展示了一幅农家平淡而又幸福的画面。教师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放假时到农村亲戚家玩乐的有趣情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顿时被激发出来了。联系作者辛弃疾身处的年代,到处战乱,对平淡生活是多么向往。情感体验有了,情景就化为了意境。

    再如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动笔勾勒插图中的山峰、渔翁。看到如此宽阔的画面上居然只有这两样景物,学生心中的孤寂感油然而生。有了初步体验之后,再联系柳宗元的内心,他们自然就能理解诗人的那份孤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藏头诗,发现把《江雪》中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情景自然转化为意境。

    (二)想象感悟意境

    意境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因为其中的物象寄托了作者的无限遐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了作者的情,景才成了意境。要想感受作者之情,想象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请看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长相思》时的片段。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师范读)

    师:孩子,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来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都在思念他们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而睡不着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重了。

    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睡得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不断想象,想到了山海关,想到了想家的士兵,想到了保家卫国的艰难,体会到了词人的情感。三、感受古诗词语言之美

    (一)由景及字

    古诗词讲究字词的“推敲”。古人对诗词用字的极致追求,令人拍案叫绝。很多时候,学生缺少的仅仅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而重点关注建构情境的关键字。

    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花怎么会“重”呢?只有雨后带水珠的花才会低下脑袋。一个“重”字写出了花因雨水的滋润而沉甸甸的,表现出春雨过后春色满城、百花争艳的奇景。再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第一句一共七个字,“笼”字却出现了两次。连续两个“笼”字,巧妙地将烟、水、月、沙笼罩了起来,使这四者和谐地化为一体,生动地勾画出了秦淮河上迷蒙的美景。

    (二)由字及景

    古诗词中有许多特定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藝术形象。如果能及早地了解意象,对学生理解古诗词有较大的帮助。学生能根据特定的字,勾连意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诗词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柳”字。“柳”最早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树非常容易成活,“柳”又与“留”谐音。因此,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除了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更重要的是希望友人在别处也能生活圆满幸福。又如“蝉”字。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是高洁的象征。经典的咏蝉诗“三绝”,就表达了此意。但蝉也因为秋后即死,代表了一种悲意。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悠久的历史中被不断传承和发扬。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研读古诗词,让古诗词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焕发活力。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灵山书院? ?315800)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