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模式研究

李丽珍
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化学课程任课教师不再掌控实验进程,而是将学习与探究的权限赋予学生.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驱动之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进行实验操作,并最终形成结论.在现阶段,国内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此种实验教学模式的益处所在,并相继将此种实验教学模式引入、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高中化学课程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如果学生不能够洞悉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影响到学生整体化学素养的形成,同时,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将感受不到知识习得所带来的快感.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科学地将探究性实验模式引入课上教学环节,以此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领会相关的化学知识点.
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探究性实验内容
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十分有益.然而,这并非说所有的化学内容都需要进行探究性实验.一些高中化学教师犯教条主义,只看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强调,因而盲目地采用探究性实验方式.他们甚至在物质名称、事实等陈述性知识的讲解中,也设计探究性实验,浪费了學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探究性实验.
二、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很容易提出各种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容易超出教师的预设,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由此出现两极分化,中下层次的学生无法通过探究提升自我水平.为此,教师应该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要预料到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
三、在探究性实验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自由交流知识的宝贵契机.在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和彰显.不过,有必要指出,考虑到学生之间往往会针对某一个化学知识点或化学现象产生不同的见解,因此,一旦出现这种局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且倡导同学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梳理自身的认识,进而形成对特定化学知识点或化学现象的科学认知.
四、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
习方法
在借助探究性实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向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方法的传授,这亦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一, 任课教师应当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如可燃性气体易于爆炸,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防爆安全意识.
第二,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尾气必须进行处理,以防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演示几种纤维的燃烧性质时教育学生不可随意丢弃垃圾,也不可随意焚烧垃圾,以防污染环境.
第三,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仪器美、化学物质美、试验装置的和谐美和实验现象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习惯于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问世,是对以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的有效补充.不过,任课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实验教学之前,应当认真思考哪些实验内容可以采取此种模式.否则将陷入形式主义的教学误区之中.例如,对元素周期律的实验探究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对离子的鉴别和鉴定实验,应让学生在实验的设计上下功夫,如给定阴、阳离子如何设计方案等.
以上,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展开了研究.在探究性教学背景下,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十分关键.希望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多、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探究性实验,切实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二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毛根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122-124
[3]杨江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讨论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