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
大象无形
点翠,是一种用翠鸟的羽毛点缀金、银、铜等金属底板的首饰工艺。翠鸟上背、腰部以及尾部羽毛以青、蓝色为主,色泽雅致,与珠宝、衣物相衬,更显高贵华丽,因此以翠羽为饰在历代皇室贵族中颇受欢迎。
点翠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记载有“买椟还珠”的典故,文中描绘盛珠子的木匣“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此处的“辑以羽翠”便是点翠工艺的前身。《汉书》中记载妃子居所“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除此之外,唐诗中有“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宋词中有“只有余香留得住,满地花钿翠羽”的描述。宋朝时,翠羽之风尤为盛行,皇室贵族、士庶人家的妇人装扮均以翠羽为尚,京城内外打造金箔、铺翠、销金的作坊多达数百家,往来通贩多达数千人。
到了明代,这种工艺更是被广泛运用在首饰上,终于以点翠之名出现在文献中,皇族贵戚的家产清册《天水冰山录》记载“金厢玉点翠珠宝首饰”;坊间民谣《山歌》有段“李三阿妈借子点翠个螳螂”。
点翠达到设计制作的顶峰是在清初。清代宫中专设“皮库”,用以大量收集翠羽,匠人需摘取活翠鸟的羽毛,以保证羽毛色泽鲜亮。不同种类的翠鸟,羽毛颜色不同,中国大陆以普通翠鸟、白胸翡翠(多分布在南方)、蓝翡翠(多分布在北方)三种翠鸟见多,它们的羽毛分别以蓝绿、青绿、蓝紫色为主,所以遗留在江浙一带的点翠饰品多以青绿色为主,而北方的多以蓝紫色为主。然而,哪怕是同种类的翠鸟,所取羽毛部位不同,成品的色泽、覆盖面积也有细微的差异。比如每只翠鸟的翼羽称为硬翠,通常取毛10厘米;脊背羽毛称为软翠,取毛只取3厘米,色泽更胜一筹。早在《新唐书》中就记载了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可见用鸟类羽毛制成的衣裙受角度、光线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收集羽毛后,需要人“点”。清末关联昌绘制有百工技艺线描稿,其中有一幅“点翠花”:一女子身旁有一罩子用以罩住翠羽,有一小炉用以盛放动物胶,炉火使胶体不至于凝固,以便粘贴羽毛,她坐在桌前,利用长条形工具“点”起翠羽,另一女子用细长工具“点”进金属底座。
实际上,点翠工艺耗费巨大,质量上乘的羽毛非常罕见,古时工匠在近一百只翠鸟中才能筛选出5-6只作为工艺材料。而古代点翠风潮高涨,使得国内翠鸟数量锐减,加之取活鸟羽毛的手法太过残忍,清末时,点翠渐渐被烧蓝取代,成为了一项奢华但几近失传的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