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学生视角分析英语分级教学

张淑芳 樊 玲 费红艳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际上是通过调整教学运行机制,科学设计教学级别,对教学系统实行动态、弹性的管理,实现教学流程规范化、最优化和高效化的教学过程。有关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模式、实践、特点以及方法等,许多教师和学者已从语言学、心理学、英语教学经验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更多的是站在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以“授者”(教学和方法授予者)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
分级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学生的认同和理解来实现的。透过学生的视角,我们已推行的分级教学是否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应该如何设计才合理?如何评价不同层次下的英语教学成绩?如何采取措施激励不同程度的学生?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对北京化工大学2004级本科生中的3个快班,共129名学生(跨4个学院、8个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
一、分级教学调查的对象群体和问卷设计
1.对象群体
参加调查的是业已完成大学英语二级、三级、四级和国家四级考试,并即将完成大学基础英语阶段学习的二年级学生。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群体,一是考虑到学生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即将完成之际,通过对本校英语分级教学过程的回顾,更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英语分级教学的成效;二是通过比照学生各阶段英语的成绩,分析英语分级教学各因素的内部相关性。
2.问卷设计
此次调查的问卷设计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方面主要是获取学生高考、大学入学分级、四级考试等阶段的成绩,主观方面则是调查学生对分级教学的看法和评价。二是采用封闭和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分级教学的作用、分级层次、分级原则、分级成绩等采用了封闭的选择回答方式,而对于分级教学的激励作用、模式等综合性问题,则采用了开放式的问卷设计。
二、学生眼中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1.分级教学是否促进大学英语的学习?
在参加调查的129名学生中,认为“有促进的”人数为48人,占37%;认为“有一点促进的”人数为50人,占39%;认为“没有促进或不评论的”人数为31人,占24%。
2. 分级教学按考试成绩还是自愿报名?
在参加调查的129名学生中,27%(35人)的学生认为应按考试成绩分级;56%(72人)的学生认为应按自愿、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分级;有17%(22人)的学生认为应自愿报名或不做评论。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入学时的分级考试成绩并不影响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态度。从选择倾向性和分级考试成绩呈微弱的负相关性看,一部分入学分级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并不赞同完全按分级成绩来分级教学,而相对入学分级考试成绩来看,按四级成绩的高低分级教学似乎更有说服力,即四级成绩高的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认同程度也相应较高。二是有83%的学生对于分级教学持肯定态度,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占56%)希望考试与自愿报名相结合,这对于只按照分级考试成绩来进行英语分级教学的高校,无疑值得思考和关注。
3.不同级别学生的成绩是否应该区分或者在学分上有所不同?
在参加调查的129名学生中,66%的学生(85人)认为应有区分;12%(15人)的学生认为成绩可以不用区分,但应在学分上体现不同;22%(29人)的学生认为不应区分或未做评价。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成绩应该有区分,或者即使在成绩不变的情况下,学分也应该有区分,而学习成绩相对偏低的学生对这种区分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三、对分级教学的思考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是通过入学分级成绩来进行分级教学的模式,但这种方法是否有助于起点较高的学生在成绩上持续提高,则令人深思。笔者借助这次调查的数据,将学生入学时的分级成绩与两年后的四级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级考试成绩和此后的四级成绩的相关性是比较低的。这说明我们目前采取的通过分级考试而一锤定音的分级教学模式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和进一步完善。只有科学分级,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分级教学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分级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意愿
目前,许多高校无法考虑学生意愿的原因在于学校无法在学生入学前掌握学生的英语状况(高考命题及计分方式因有地区差异而无法统一标准),学校一般是在新生注册后的第一周进行分级考试,并根据成绩分班,根本没有留出征求学生建议的时间。
笔者建议,在分级考试的同时,发放学生对分级意向的机读问卷调查卡;在批改学生分级考试试卷的同时,设定分级教学的层次和各层次的规模,划定各级的资格成绩标准,并允许有10%左右的浮动;在达到资格成绩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意愿进行分级分班;对特殊的个案联系学生本人进行确定;设定一定期限的试读期,在试读期内,学生可以申请予以调整;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升降级的调整。
这样,从入学开始基于考试成绩、学生意愿的分级和动态调整,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确保分级教学的有效性。
2.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
目前,不同层次间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区别,包括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都只是在难易程度上的区分。这样,对于快班的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此,要想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改变英语课程的单一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实行分课型教学实验,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好的思路。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课程设置为: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第二学年起至毕业为提高阶段,除了设置上述课程外,主要应增设与英语语言相关的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但是,目前各高校的英语教学都存在学时不足的问题,因此,分课型教学模式的提出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峻。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评估体系的改革结合起来,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课外学习纳入评价体系中。在快班授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合作获得知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输出。比如,在进行精读课程的教授时,可要求学生就所学单元的话题,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写出读书报告。对于读书报告教师要予以个性化指导,并且成绩要占学期总成绩的相当比例。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确立“课内课外”结合、“显课程潜课程”结合的大教育观
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课外自主学习。目前在很多高校尽管有多个学生英语社团组织,但大多是学生自发性的组织,缺乏高层次、宏观的理论指导。笔者认为,可以聘请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作为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学生,使课外的英语活动做到有序、经常。
目前,很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进入大学以后的英语学习可以用几个字予以概括,即“吃老本”。学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英语歌曲演唱会、英语晚会及排演英语小品、话剧等活动。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英语学习竞赛,召开学习经验报告会,举办学术讲座等也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和教师素质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个体英语学习的特点、规律等方面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缺乏系统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模式、特点缺乏探讨与实践。因此,高校要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亟待在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教师开展系统培训。■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责任编辑:张 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