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思想述论

    摘 要:邓小平在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么建设执政党”的过程中,形成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解放思想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前提;建设合格的党员队伍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动力;严明党的纪律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外在动力;实现群众利益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出发点;改进工作方法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手段。邓小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中图分类号:A849.1?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674-9170(2019)04-0025-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1]由此可见,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所谓“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基层党组织为了完成党章规定的职责,而内在蕴含的生命力、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对外处理与群众关系的能力。[2]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对外领导群众的能力。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邓小平在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过程中,形成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想。这些思想尽管没有以“组织力”冠名,而是以“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有力量”“强大的力量”等名称出现的,但实际上这些思想都是“组织力”的不同表达方式,在本质上与组织力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本文直接使用邓小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思想进行阐述。深入研究邓小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思想,对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尤其是当前正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前提

    邓小平认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有没有组织力,关键看这个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果一个基层党组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这个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就具备思想基础;反之如果一个基层党组织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必然缺乏组织力,即使一定时期有组织力,也必定不能长久维持。因此,邓小平把解放思想视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前提。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143这是从全局意义上论述组织力的,实际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也是如此。对于解放思想与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关系,邓小平强调了三点:

    第一,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创新提升组织力。邓小平认为,只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善于思考和创新,才能提升组织力。他指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都来做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3]144只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勇于创新,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基层党组织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基层干部开动脑筋想办法,组织力就会提升。

    第二,通过权力下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邓小平强调,基层党组织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才具有组织力。如果基层党组织没有自主权,一切工作只是对上级部署的照抄照搬照转,就会损害党组织的组织力。因此,要下放权力,扩大党内民主,把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才会得到提升。在下放权力的同时,邓小平还强调要建立责任制,权力和责任要对等。邓小平指出:“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负责。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了没有,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也不管。所以,急需建立严格的责任制。”[3]150通过建立责任制,使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明确自身的责任,并进行责任考核,将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第三,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才能有效提升组织力。因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要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大胆探索。然而,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让探索者承担创新失败的责任,探索者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要允许犯错误。邓小平指出:“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3]372因此,在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过程中,要允许失败,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地纠正失误。

    二、建设合格的党员队伍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础

    邓小平认为,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确保党员队伍合格。如果每一名党员都合格,党组织就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党员有了三千八百万。如果这三千八百万都合格,那将是一支多么伟大的力量!问题是有一部分党员不合格,要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顿。”[3]269邓小平分析了部分党员不合格的原因:一是一部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党的党员,有些因为一直没有受到党的教育,不能成为群众的模范,所以不合格。二是有的老党员过去长时期都合格,但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不能继续成为群众的模范,因而也就不合格。三是党章发展中的曲折制约了党员是否合格,其根本标准就是是否符合黨章要求。邓小平指出:“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3]269正是因为党章对党员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一部分党员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导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所弱化。

    对于如何建设合格的党员队伍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邓小平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制定新的党章,对党员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和七中全会讨论了党章修改草案,党的十二大正式通过新党章。党章对党员的规定有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什么样的人能申请入党;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党员要真正做到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决不允许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同时还规定了党员的八条义务。这就为党员是否合格明确了界限,定立了具体标准。二是党员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邓小平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3]368三是通过整顿确保党员合格。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现在确实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这个问题,一九七五年就提出来了,现在还没有解决。”[3]281据此,党的十二大决定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通过整顿,对一批有严重问题和不合格的党员进行了处理,开除党籍的有33896人,不予登记的有90069人,缓期登记的有145456人,受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严重警告、警告等党纪处分的有184071人。[4]

    三、坚定理想信念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认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有没有组织力,关键要看其党员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分析了理想信念对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性。

    第一,从历史发展角度,强调理想信念对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性。我们党之所以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最终获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强大的组织力。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5]110“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5]144这就说明,我们党之所以取得革命的成功,理想信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从现实任务角度,强调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重视理想信念。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十二大党章明确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如何才能组织党员群众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呢?邓小平指出:“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奮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5]190

    第三,从中外比较角度,强调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认为,自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就结束了。只要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甚至抵消。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邓小平指出,“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5]320。这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正如有学者指出:“苏联解体,自有多方面的原因。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导致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盲目的优越感破灭后变为意识形态迷茫,再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无疑是导致剧变的思想根源。”[6]因此,从中外比较中可以看出,我们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就是要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使党员都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

    四、严明党的纪律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外在动力

    邓小平认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严格党的纪律。一个基层党组织有没有组织力,首先就要看其是否有严格的纪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就是因为拥有严格的纪律传统。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只有恢复到这种状态,党才能有战斗力。”[3]268通过严明党的纪律提升组织力,邓小平强调了以下三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纪律对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性。邓小平认为纪律决定组织力,只有党员和党组织严格遵守纪律,党组织才会有力量。他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因此,“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无论是不是党员,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纪律里就包括这一条”[5]112。邓小平还从反面论述了如果党的纪律得不到有效执行,党的组织力就会受到损害。他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纪律废弛了,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纪律相当废弛,许多党员可以自行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党规定的任务,可以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3]271

    第二,反对“家长制”的工作方法。邓小平认为:“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3]331“家长制”的工作方法,严重破坏了党内同志之间的平等关系,对组织力造成巨大危害。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弱化乃至最后瘫痪,也源于没有坚持正确的党内关系,与“家长制”的工作方法密不可分。在蘇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中,党的干部掌握实权,广大党员被取消了参与决定、讨论党的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尤其是被提拔的专家型干部,习惯于采取命令和行政手段,对批评意见采取错误的态度,导致基层党员群众缺乏科学的理论修养和价值判断,盲目崇拜权威,成为贯彻上级领导意志的工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弱化和蜕化,丧失了基层党组织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3]因此,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反对“家长制”的工作方法,坚持民主平等的党内同志关系,不论是担负领导工作的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以平等态度互相对待,平等享有党员权利和履行党员义务。

    第三,发扬基层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发扬基层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能够充分调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发扬党内民主,首先要允许党员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任何党员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采纳和接受。如果确有错误,只能实事求是地指出来,不允许追查所谓动机和背景。”[14]邓小平也强调,“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用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3]144。只要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实行民主,发挥党员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党组织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与我们党坚持发扬基层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分不开的。

    以上从六个方面对邓小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在这六个方面中,前四个方面即解放思想、建设合格的党员队伍、坚定理想信念、严明党的纪律,属于党组织内部组织力的内容,也就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确保党内团结和谐的能力。后两个方面即实现群众利益和改进工作方法,属于党组织外部组织力的内容,也就是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内部组织力是外部组织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首先提升了内部组织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外部组织力。如果一个基层党组织内部软弱涣散,缺乏组织力,它也就不可能拥有很强的外部组织力。外部组织力是内部组织力的根本目的。我们党之所以要提升内部组织力,是要通过内部组织力的提升去实现提升外部组织力的目的,只有提升外部组织力,我们党才能最终实现人民的利益要求,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邓小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想,仍然是我们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思想资源,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44.

    [2] 王同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18(8):15-19.

    [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薄一波文选(1937-199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67.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黄苇町.苏共亡党二十年祭[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317.

    [7]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13.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8.

    [9]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10]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8:60.

    [11]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5.

    [1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14.

    [13] 周尚文.苏共执政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86-387.

    [14]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24-425.

    责任编校? ? 陈 瑶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WANG Tongchang (School of Marxism,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Jiangsu, China)

    Abstract: Deng Xiaoping formulated his though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of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during his exploration into “what kind of a ruling party to be constructed, and how to constructed it”. Included in his thoughts are: emancipating the mind as the premise; constructing a qualified Party member team as the foundation; consolidating the ideology of Party members a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strict and clearly-defined disciplines as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realizing the benefits of the mass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improving the working style as an important means. Such thoughts of Deng Xiaoping are enlightening for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Deng Xiaoping; primary 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