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探讨
靳秀梅
【摘要】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血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多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比显效时间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脑血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显效时间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是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来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对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有较大改善,在安全的基础上起效更快,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脑血栓;神经功能缺损;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1
在我国,脑血栓是脑梗死最为常见的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为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对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现阶段对脑血栓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脑血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机体异常运动;一侧或双侧视力、视野丧失;出现平衡失调、减弱的現象;发音及吞咽出现异常;所有患者均排除脑卒中或脑出血等脑部疾病,以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9.19±5.32)岁,发病时间1~3年,平均发病时间(1.52±0.17)年;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43~79岁,平均(59.82±5.61)岁,发病时间1~3年,平均(1.57±0.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给予常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对颅内压升高患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另外要对伴有冠心病、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对症治疗。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多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将2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混合,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治疗,1次/d。
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比显效时间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45%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18%以上;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18%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脑血栓治疗效果研究组较对照组高,且显效时间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佳,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仅有两例,轻微心悸及恶心,停药后以得到缓解,具体见下表1。
3 讨 论
脑血栓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血管出现血栓,通常是患者脑缺血而诱发了多种细胞因子,在血小板活化后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导致血栓。血栓对血管内皮细胞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临床治疗上将促进患者损伤区域脑灌注量的恢复作为重心,如何更好的缩小梗死面积和梗死损伤被医护工作者持续探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川芎嗪,均是对脑血管治疗的有效药物,其中丹参素对纤维蛋白有着很好的溶解作用,帮助血液粘度有效降低,帮助患者微循环得到改善,而川芎嗪则可以有效扩张脑血管,对血小板凝聚有着预防作用,而且帮助患者降低脑耗氧量,有效减轻脑缺血带来的伤害。通过本次研究,也表明了脑血栓患者在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效果更佳,对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另外起效快,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永军,周 婷,徐小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24):40-41.
[2] 孟丽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162-163.
[3] 李 君.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期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探讨[J].智慧健康,2018,4(2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