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案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饱含了梁任公先生浓烈的爱国热忱和家国情怀,这正是一次很好地发挥语文科目育人功能的尝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作者又采用“春秋笔法”,“当笔则笔,当削则削”,省去了很多细节,梁启超先生又是近代学者中最富个性的一位,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具有很高教学价值的优秀课文,更不能局限处理,需要引入背景资料,比如梁启超的学术人生经历甚至与他一起革命的人物故事等。但是,一节课堂只有45分钟,而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又要求高一学生学习“写人要凸显个性”的写人记事文章,分析人物的塑造方法仍然是教學重点之一,故可提前设计预习案,落实课文基础字词、人物描写关键句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归类。将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组织高效的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环节,略讲“品文”环节、精讲“品人”环节、深讲“品情怀”环节。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语言积累与建构能力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加强实践性的深入探究,层层深入地完成“品文——品人——品情怀”。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核心可概括为以下三点:挖掘教材隐性价值、引导学生实践参与、发挥语文育人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读文章,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记叙、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方法与途径:课前落实预习案,课堂共议融合、拓展探究,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与评价:感受梁任公先生丰富而独特的人格魅力;体悟梁任公先生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激活文本,获得文学语言的质感,捕捉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品味历史时刻中梁任公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外形,感受人物的气质和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启发“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
○教学难点:挖掘教材隐性价值,在不削弱语文课堂审美性的前提下发挥本节课的育人功能。补充讲解《箜篌引》《桃花扇》以及与梁启超相关的背景信息,引导学生体悟主人公的家国情怀。
教学准备:
①提前布置片段写作任务,要求:描写本班某位任课老师,但不能出现老师姓名,让人物自己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其个性。
②设计预习案,分组完成不同阅读任务,课堂共议讨论,提前下发并批阅,掌握学生自主落实部分的易点和难点,指导课堂时间分配。
③上网搜集梁启超生平、梁启超书法图片、梁启超演讲视频、戊戌六君子事件以及带有家国情怀的梁启超文学作品片段,补充课堂。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㈠导入
(PPT展示学生人物描写片段)同学们,猜一猜这三位老师分别是谁?
“不要害怕追求完美,因为你永远无法达到完美。”“别说话,说话掩盖不了你的无知。”(付天一同学)
“他迈着小碎步从门外跑来,又是轻盈的一跃,迈上讲台。哐得一声,一摞厚厚的习题被放在讲桌上,刷得一下,一道锐利的目光扫过全班。他随意拨弄几下打着卷儿的头发后挽起袖子,一条腿弓着,一条腿蹬直,伸着右手不断敲击黑板上的重点,像极了歌剧《猫》里凌空纵跃着的猫,优雅而又活泼。”(何一冰同学)
“和往常一样,他捧着教科书走进了教室。他的个子很高,身板依旧笔挺,俊朗的五官因岁月的痕迹稍逊了一丝光彩,银色鬓角周围有几条细细的皱纹。”(段昱含同学)
语言描写——妙语连珠的王波老师
动作描写——活泼干练的熊艳萍老师
外形、肖像描写——年迈的王琦老师
(PPT展示)让人物自己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其个性。(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㈡品文——检查学生自主落实效果
演讲三要素:演讲者、演讲稿、听讲者
☆第一组汇报:演讲者的描写语段
预设重点:
入场形象——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开场白——简短、谦逊、自负、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演讲中的细节关键——“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多媒体播放梁启超演讲影视片段)
☆第二组汇报:演讲稿的描写语段
预设重点:演讲稿特点——整整齐齐、书法秀丽、十分美观
(PPT展示梁启超书法)
☆第三组汇报:听讲者的描写语段
预设重点:关键词——二十余年后、顿时忆起、屏息以待、跟着欢喜、泪下沾襟状极愉快、对中国文学发生兴趣
㈢品人——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问题:作者是如何塑造梁任公先生的?作者笔下的梁任公又是怎样的形象?
1.选取典型、精彩片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性情中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可能有学生会答“爱国”,就这一点或"热心肠"过渡到课堂下一个环节“品情怀”)
(四)品情怀——深入体会人物情怀
1.合作探究演讲内容
(此部分预习案已提前布置,要求学生自主解读,课堂展示答案,老师予以指导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详略得当地进行补充解读)
《箜篌引》讲述的是“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坠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⑴思考:在万千韵文中梁任公为什么独引这段韵文?
补充分析:
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王国维)
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維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情怀解读: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箜篌引》那疯狂与死亡,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赴汤而死的主题正是体现了梁任公先生的政治立场!(《桃花扇·哭主》清·孔尚任)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⑵思考:梁任公先生讲到这一段时,为什么“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情怀解读:这是明代末臣左良玉哭崇祯皇帝的唱词。梁任公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
曾追随的光绪帝。决心变化图强但终无法实现。梁任公先生悲的是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⑶思考:梁任公先生和杜甫所处的时代状况有何相似之处?讲到这首诗时,他又为何“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情怀解读:杜甫年迈时国家叛军四起,后战乱平定;梁任公演讲时国家军阀混战、动荡不安,这是时代的相似。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平定让先生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2.“饮冰室主人”的情怀——“热心肠”
“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内化于心,外化于诵
全班同学集体配乐朗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选段。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sǔn)试翼,风尘翕(xī)张。奇花初胎,矞矞(yù)皇皇。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教学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刚好与必修一的写作任务一致,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定为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作者写人的手法和记事的特点,并与学生的练笔写作相结合,更有的放矢。同时,也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梁任公先生的家国情怀,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但学无止境,做学问要精益求精!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事无巨细的充分准备。再次回顾这45分钟,仍然有许多需要精进的地方。但是,有遗憾就等于有进步的空间,毕竭己力,怀细思活,创新形式,激活课堂将是我持之以恒的教学追求。
蒋彤,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