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上)
冯忠良 冯 姬
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有关书籍越来越多,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作用与实施途径等一系列根本理论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澄清。
为了澄清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首先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有个明确的界定。综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不断扩充变化的。为了正本清源,首先要了解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来源。
一、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来源
当代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来源于本世纪初在,临床医学中产生的心理健康运动。心理健康运动,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比尔斯(C.W.Beers)提出。此人原为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学生。在读时期,比尔斯由于精神失常而被送进精神病院住院治疗,长达三年之久。由于当时的临床医学对精神病尚缺乏完备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很不恰当的措施。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遭受了粗暴、残酷、痛苦的折磨及非人待遇。幸好由于不明的原因,比尔斯的病自然康复了。
比尔斯出院后,为了呼吁社会关注改进此类疾病的治疗,于1908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一颗失而复得的心》(又译为《我找回了自己》),揭露了他在治疗过程中遭受到的非人待遇。
比尔斯的书问世后,得到社会各界深深地同情、关怀与重视,强烈要求医务界改进工作。他在各方面的赞助与鼓励下,于1908年5月在康涅狄克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协会,推动了他所倡导的心理健康运动。该协会的工作目标是:①保护心理健康;②防止心理疾病;③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④普及关于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⑤同有关心理健康的机构合作。这五项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正确开展对心理健康疾病的防治。
在比尔斯倡导的第一个心理健康协会的推动下,全美掀起了一个蓬蓬勃勃的心理健康教育运动。1909年成立了“全美心理健康委员会”。1917年,出版了《心理健康》季刊,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随后的20年中,先后在加拿大、法国、比利时、英国、巴西、匈牙利、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相继成立了心理健康组织。1930年5月,于美国首府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到会代表包括中国在内有53个国家,3042人。
在世界心理健康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在1936年于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健康协会。因抗日战争于翌年爆发,全民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工作被迫停止。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建立了全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我国直到1985年9月,由北京安定医院牵头,重新举行了心理健康协会成立大会,并在一些省市地区的卫生部门建立了心理健康组织。1990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研讨会。2000年2月在北京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简单回顾心理健康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心理健康问题,最初由改革临床医疗提出,随着这一运动的展开,其工作目标、活动范围、参与人员不断扩大。目前的心理健康工作内涵,不仅限于不同人群中的心理疾病的防治,同时关注到怎样培养健全的个性,以便能很好适应高度复杂而紧张的社会环境的问题。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大扩展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与作用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词,在我国又叫心理卫生,两者的含义是一致的。从上述心理健康运动的演变,可以看到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不断变更的。究竟什么叫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提出的,两者均从属于”健康”这一上层概念。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首先要清楚什么叫健康。健康指的是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一般指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所谓机能正常又是什么意思呢?依据生态学观点,指的是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与其环境(指与有机体发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系统)能保持良好的适应。
所谓适应,指有机体与环境能保持适度的动态平衡。适应作为一种机能状态,具有复杂而多种多样性。从性质上来说,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从层次上来说,则有简单和复杂、低级和高级之分。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所谓适应,实质上是有机体对环境影响的调节功能。心理健康则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作出的一种调节功能。通过以上我们对心理健康的实质分析,心理健康一词的含义是富有弹性的。它可大可小,可宽可窄,这就是心理健康运动不断变化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狭义方面来说,心理健康就是运动初期提出的,指对心理疾病的防治,使心理健康功能得以维护和发挥。从广义方面来说,心理健康泛指个体对社会的良好适应。
(二)心理健康的作用
1.个人作用
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来说,乃是事业成功之本,幸福之源,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因为从心理健康的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主体在面临来自环境的挑战时,能充分利用其心理机制的调节潜能,作出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的抉择,才能事业有成。人生在世,面临境遇的挑战,将是不断的。风雨人生路,难得平安程。弱者常悲戚,强者得生存。为人当自强,心理必健康。这乃是处世之道。只有心理上的强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事业越大,困难越多,越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凛然不惧,作出良好的适应性行为抉择,完成良好的适应性行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乃人生幸福之源。
2.社会作用
社会是人群的结合体。个人是社会生活的实体。心理健康的个人意义,同时意味着巨大的社会意义。从心理健康的社会作用来说,乃是强国之本。因为人民乃国之根本,只有全民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一切财富的创造才能有充分保证。启迪民智,历来都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强国之策。我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优秀民族,在于具有勤劳、勇敢、好学、创新等特质,在于全民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全民心理健康,乃是国家兴旺发达之源,富强之本。
(本文作者冯忠良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姬系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教育科学院研究所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