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北方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育人工作的中心,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知识能力提高的协调发展,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学校自1985年开始倡导并长期坚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1992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高校第一所“文明校园”,曾先后5次获得“首都文明单位”称号,1995年成为当时国家教委指定的首批参加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试点高校。在1998年和2004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全力落实,特别是与全校师生的支持和参与分不开的。
一、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型大学,学校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融合。校党委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对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在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出了“大学美育”课程,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大学美育》教材,创建了学校艺术馆;在此基础上还以我校教师为主筹建了“中国高教学会美育研究会”,将美育工作推广到全国高校。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了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2001年,学校在既有的基础上,调整并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学校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的负责人组成的新的“北方工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开展并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学校于2002年组建了人文学院(2005年改为文法学院)和艺术学院,并在学校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后,学校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十一五”建设规划》,成立了“北方工业大学大学生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以更好地指导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1.在教学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中体现文化素质教育理念
从1999年起,学校在本科教学中全面实行学分制,搭建了全面素质教育平台,并几次修订教学大纲,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充分发挥学分制改革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设计,促进学生潜能的自我开发与实现。2007年,学校又制定了新版教学培养方案,进一步落实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文化素质课程设置方面,“大学美育”和“大学语文”一直是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这两门课程基础好、师资力量强,现均已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同时,配合这两门核心课,由文法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等教学单位开出了各类文化素质选修课达100多门,包括“艺术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外国文学”、“当代小说选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国古代宗教礼俗”等理论类课程和“音乐鉴赏”、“书法鉴赏”、“绘画鉴赏”、“影视鉴赏”等鉴赏类课程,以及“陶艺制作”等实践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就业、考研等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为落实教学培养方案和加强专业建设,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学校有一支稳定的、业务水平较高的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文法学院和艺术学院的教师组成。文法学院的文化素质教育教研室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承担大学本科生必修课“大学美育”和“大学语文”的教学。作为全国美育的龙头,文化素质教育教研室还承办过全国“大学美育”课程师资培训班,为推进全国美育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学美育”和“大学语文”课程组已形成了一支年龄梯次适当,结构合理,具有学术后发优势、富有活力的教研团队。
在文化素质教育教材建设上,学校拨出专项经费编辑出版了“大学美育”、“文学鉴赏导读”、“艺术设计审美基础”等教材23部。1997年我校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大学美育”出版,李岚清副总理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并为该书撰写了序言。该教材于2001年获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被教育部列入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建设计划;2003年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入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此外,由我校教师主持的北京市教委课题“理工类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授之以渔教学法研究”,项目结题成果《文学鉴赏导读》于2001年获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2.长期坚持“四大节”活动体系,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自1986年起,每年在固定时间段分别举办大学生艺术节、文化节、科学节和体育节,以节日的形式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全校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形成了在校园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四大节”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我校的“四大节”活动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校园品牌活动为载体,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坚持自创、自办活动为主,同时邀请专业团体参与,有力地提升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艺术节是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而举办的。从开办之初,艺术节就得到了许多著名艺术家的支持和指导。每年的艺术节期间,我们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歌舞、话剧、书画、摄影等校园艺术展示活动,同时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业艺术团体和著名艺术家来校进行演出,既给学生带来高雅艺术的享受,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学校还积极扶持学生艺术社团,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提供固定训练场地、聘请专业教师指导等举措,使大学生艺术社团成为繁荣大学生艺术节的中坚力量。
文化节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吸收中外文化精髓为目的,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赛、文化知识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形式为载体,举办各种主题文化月及相关的校园文化展示活动。文化节期间,学校还邀请校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举办各类文化知识讲座,其中包括很多国内著名的文学艺术大师。学生们不仅能够一睹大师的风采,而且更能够从中得到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启迪和熏陶。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举办科学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我学习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每年科学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在学院导师带领下的专业研究和实践,如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部经费和师资支持的各类重大竞赛,如每年的“挑战杯”系列竞赛;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科学节的活动有力地促进和加强了学校校风和学风建设。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全员运动”。体育节的举办对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节遵循竞技性、多样性、广泛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等原则,几乎每名学生在体育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最大范围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
3.长期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支持学生社会实践
1986年,学校建立了全国理工科院校第一个艺术馆,成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艺术馆每年邀请校外艺术家开展现场创作并组织学生观摩教学活动;举办各种专题艺术展览;坚持常年利用馆藏艺术品接待师生参观,而且还定期展出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艺术馆已经成为我校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平台,并逐步对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了基地建设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学校在大力建设校内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同时,还积极建设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已建成5个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些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一直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北京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的红色“1+1”活动中,学校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表扬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在2006年和2007年北京市对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中,我校荣获多项集体和个人奖项。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提高了学生自觉传播先进文化、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对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补充和推动作用。
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的成效
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学生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在学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校园整体环境整洁、优雅,公共场所没有乱扔的纸屑、没有痰迹、没有乱涂乱抹;教室卫生,宿舍整洁,厕所干净,连续4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许多毕业生在离校时都怀着对母校的深情送来感谢信或锦旗,感谢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着眼于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巩固和提升了学校素质培养的成果。目前,“四大节”校园文化活动已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非课程教育途径。
通过艺术节提高审美情趣,辅助美育,培养“完美”学生。艺术节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融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艺术节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通过文化节丰富讲座内容,营造教育环境,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文化节推出的“培养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工程师”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和“毓秀讲堂”名师系列讲座,强调人文与科技并重,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些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而且拓宽了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渠道,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与格调,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科学节加强专业实践,强化能力锻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科研氛围,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他们或就业、或升学,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体育节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锻造学生拼搏精神。体育节因为活动项目的大众化,学生参与面很大。学生们以文明的风尚、拼搏的精神、青春的风采、健壮的体魄驰骋于体育节的赛场,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精神风貌。
3.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在走进农村、走进社区的过程中体验社会、体验生活,更好地认知社会、思索现实,并把切实的体会带到学习和生活中,不仅增强了自身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也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了一份力量。
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科技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之一。对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我们的体会是: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融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为一体,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执笔人:张常年李 颖)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