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申论”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梁满艳
摘要:申论学科旨在培育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申论探究式教学通过课前师生精心准备、课中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课后反思目标方法与过程,实现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人才培养;教育质量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在2014年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与“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具体要求。2016年通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学科课程就是最直接的载体与途径,这就是学科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得以践行与落实是立德树人要求下必须加以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就在于它是每门学科的育人价值的根本和关键,在此基础上,探讨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要从申论学科的育人价值开始。
(一)申论学科的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李晓东,2016)
申论学是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一门学科。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物时,对现实行政工作的思维、立场、价值、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申论与议论文完全不同,申论学科通过源自行政管理工作现实的实践材料来锻炼与培育学生对给定材料的把握能力与应用能力,并通过文字表达的形式考察学生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申论学科始终关注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全面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倾向、观点与立场及社会责任担当。申论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之一,其课程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具有行政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的人,更在于培育具备家国情怀、人文与公共精神、责任观念与法治素养的人才。结合申论学科的特征,申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申论课学习获得的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等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就是申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1.国家认同
申论学科的政治意识形态性鲜明,它是为国家选拔具有公务员素养的人才服务的,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基本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尊崇宪法与法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关键与核心在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最终还要有赖于国家公务员能知法懂法、执法守法。申论学科在进行知识技能传授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法治意识。
3.责任意识
敢于承担责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忠于职守,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树立科学正确的权力观念;发自内心做到新两个凡是,有正确的政绩观与事业心;执行措施科学,执行力强。申论材料都是来源于现实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能力训练,都要求学生始终以对人民负责作为价值追求。
4.理性精神
申论学科在于使学生形成面向实践需求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具有理性思维。强调个体的理性思维逻辑批判能力,如独立思考、理性反思和批判性提问,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5.实践创新
申论学科所形成的判断与认识需要通过培养对象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以反映。申论学科所注重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写作等几大能力都要体现在实践创新层面,这些都通过申论卷面写作体现出来。
二、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探究式教学的关联性
科学教育的核心就是要科学探究,要突出学生主动探究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式教学是指为培育锻炼培养对象的思考与探索意识,以学生生活实际和身边世界为探究对象,以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名义,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积极表达、交流合作、并挑战批评。探究反思是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且能举一反三、将探究过程中构建的知识体系应用于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申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不可或缺且有效的途径。
(一)二者都秉承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自身与环境互动中建构生成的,而这种建构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与制约。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在学生主体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实践中,學生始终是主动的合作探究者与知识建构者,而不再是被动接受者与知识灌输对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再是灌输者与课堂主宰者。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教与学的状态,即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课堂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二者培养过程都坚持协同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的整合
申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育,还特别注重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进行整合,使之协同推进,促使学生习得行政工作思维与习惯,逐渐符合公务员储备要求。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较为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学科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或反思知识与能力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满足学科培养中的深层次要求,如关于学科认同与践行学科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三)二者在教学过程中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性为其基本特征
申论课给定的资料都来源社会现实,采取“实践性”教学是最佳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整合成申论材料,把现实情况搬进课堂,既能密切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情况的关联,也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内在兴趣与探究动力。实践创新是基于实践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探究式教学与申论课程培育目标都以实践服务为其鲜明特征,而国家认同、责任意识也都要通过实践创新才能得以检验。对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培育结果与发展水平只能通过具体的实践性行为来展现,简而言之,实践创新素养凸显了申论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三、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下申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审视当前的申论课教学实践,不可否认,有些教师已经在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申论课程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申论课程缺乏统一的教材和理论体系,教学目的和意义较为单一;在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不能合理把握,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课堂讨论,而没有进行精心组织,也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助与知识铺垫,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偏离了探究教学的形式与内在要求;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训练不足,在此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热情欠缺,自主发展能力受限,公共精神薄弱,实践创新亟待加强。
上述问题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师生缺乏对本课程设置意义的科学认识;二是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法的认识不科学以及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改变;三是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限制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四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彰显,学生内生动力不足。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申论课探究式教学实施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在坚持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原则要求基础上,申论课探究式教学实施路径包括如下几个相互衔接的过程:师生课前精心准备环节、课中具体教学实施环节、课后师生双方反思改进环节。
(一)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1.坚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
申论给定资料后面的问题部分,需要教师始终围绕培育“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等进行问题设计。比如以有关“放管服改革”作为阅读材料,教师要铺垫背景知识,包括对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涵、目标、维度等等进行基本的阐释,要学生围绕中央政府对放管服的要求,结合地方放管服改革的实践创新,对放管服改革实践进行理解分析评价。
2.营造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的课堂氛围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式教学需要在坚持双主体、主体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乡风文明方面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教师要结合材料给出的情境与学生情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对不同地方关于乡风文明方面的典型做法表达看法,做到互动交流、探讨研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式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为了了解和理解关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的特点,加强学生对老龄社会面临的养老需求问题的理解,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志愿活动,通过参与或观摩,增强申论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申论材料的理解,又如“美丽中国”,探寻乡村地区环保实践及问题,鼓励学生在调研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素养。
(二)师生课前精心准备
1.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要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围绕培育申论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根据社会现实热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精心选择整理申论给定资料,设计好探究主题和具体问题并提出问题思考与解决的思路点拨;提前设置好探究活动的操作方法和顺序,提前明确需要指导的学生和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式教学中有所进步和成长。
2.学生准备
学生要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前不仅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学生也要根据教师的课前安排,主动了解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如教师告之学生下一次材料主题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有关,学生可以提前调查这一现象,了解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的了解与执行情况以及执行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主动质疑,精炼出对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一般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三)课中具体实践
1.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情境是辅助教学的重要载体。当前,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经验与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申论课程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参与意识。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思维条件,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一定要及时抛出带有可探究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明白申论知识的现实性、生活性,这是探究性学习取得效果的关键。
2.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问题情境创设之后,合作探究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协调与组织。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结合材料给定的背景,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辨析,申论题目的特点是要多问为什么、怎么办,在这个互动交流观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点。教师观察学生互动探究行为,及时反馈提醒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在学生探究完成之后,可以分小组进行组间对话,教师进行最后的点评、归纳。
3.知识迁移,活学活用
探究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活学活用。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起对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条件的考量,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其旨归。因此,在课堂上的探究只是实现了初步的目标,课后教师要继续挖掘现实材料、创设相似情境,使学生在课后也有探究的任务与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完善知识建构与素养培育。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式教学课后反思评价
一是要反思探究的过程及其方法是否得当与合理。教师要通过课中收集和课外观察到的信息对各个学生的探究行为表现、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学生自评一方面使学生对自我学习的全面性以及深度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检测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情况以及情感价值观改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比同学之间成长的进展,客观认知到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成长。二是要反思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是否达成及其达成程度。通过对学生课前准备与课中探究实践,动态化掌握学生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發展状况,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否达到标准。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申论课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推动学生从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的习得,转向综合情感态度等素养的养成,落实申论学科的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等育人任务。当然,学科课堂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只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对接的一种尝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还须将学科动态性综合评价与课程改革进行有机协调。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 2018(1):4-11.
[2]李学.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培育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3):167-170.
[3]赵蒙成.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21-25.
[4]陈理宣.论知识的结构形式选择与知识的教育形式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46-51.
[5]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杨波
摘要:申论学科旨在培育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申论探究式教学通过课前师生精心准备、课中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课后反思目标方法与过程,实现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人才培养;教育质量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在2014年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与“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具体要求。2016年通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学科课程就是最直接的载体与途径,这就是学科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得以践行与落实是立德树人要求下必须加以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就在于它是每门学科的育人价值的根本和关键,在此基础上,探讨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要从申论学科的育人价值开始。
(一)申论学科的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李晓东,2016)
申论学是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一门学科。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物时,对现实行政工作的思维、立场、价值、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申论与议论文完全不同,申论学科通过源自行政管理工作现实的实践材料来锻炼与培育学生对给定材料的把握能力与应用能力,并通过文字表达的形式考察学生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申论学科始终关注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全面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倾向、观点与立场及社会责任担当。申论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之一,其课程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具有行政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的人,更在于培育具备家国情怀、人文与公共精神、责任观念与法治素养的人才。结合申论学科的特征,申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申论课学习获得的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等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就是申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1.国家认同
申论学科的政治意识形态性鲜明,它是为国家选拔具有公务员素养的人才服务的,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基本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尊崇宪法与法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关键与核心在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最终还要有赖于国家公务员能知法懂法、执法守法。申论学科在进行知识技能传授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法治意识。
3.责任意识
敢于承担责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忠于职守,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树立科学正确的权力观念;发自内心做到新两个凡是,有正确的政绩观与事业心;执行措施科学,执行力强。申论材料都是来源于现实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能力训练,都要求学生始终以对人民负责作为价值追求。
4.理性精神
申论学科在于使学生形成面向实践需求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具有理性思维。强调个体的理性思维逻辑批判能力,如独立思考、理性反思和批判性提问,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5.实践创新
申论学科所形成的判断与认识需要通过培养对象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以反映。申论学科所注重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写作等几大能力都要体现在实践创新层面,这些都通过申论卷面写作体现出来。
二、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探究式教学的关联性
科学教育的核心就是要科学探究,要突出学生主动探究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式教学是指为培育锻炼培养对象的思考与探索意识,以学生生活实际和身边世界为探究对象,以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名义,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积极表达、交流合作、并挑战批评。探究反思是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且能举一反三、将探究过程中构建的知识体系应用于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申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不可或缺且有效的途径。
(一)二者都秉承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自身与环境互动中建构生成的,而这种建构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与制约。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在学生主体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实践中,學生始终是主动的合作探究者与知识建构者,而不再是被动接受者与知识灌输对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再是灌输者与课堂主宰者。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教与学的状态,即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课堂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二者培养过程都坚持协同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的整合
申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育,还特别注重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进行整合,使之协同推进,促使学生习得行政工作思维与习惯,逐渐符合公务员储备要求。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较为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学科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或反思知识与能力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满足学科培养中的深层次要求,如关于学科认同与践行学科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三)二者在教学过程中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性为其基本特征
申论课给定的资料都来源社会现实,采取“实践性”教学是最佳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整合成申论材料,把现实情况搬进课堂,既能密切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情况的关联,也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内在兴趣与探究动力。实践创新是基于实践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探究式教学与申论课程培育目标都以实践服务为其鲜明特征,而国家认同、责任意识也都要通过实践创新才能得以检验。对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培育结果与发展水平只能通过具体的实践性行为来展现,简而言之,实践创新素养凸显了申论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三、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下申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审视当前的申论课教学实践,不可否认,有些教师已经在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申论课程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申论课程缺乏统一的教材和理论体系,教学目的和意义较为单一;在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不能合理把握,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课堂讨论,而没有进行精心组织,也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助与知识铺垫,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偏离了探究教学的形式与内在要求;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训练不足,在此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热情欠缺,自主发展能力受限,公共精神薄弱,实践创新亟待加强。
上述问题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师生缺乏对本课程设置意义的科学认识;二是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法的认识不科学以及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改变;三是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限制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四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彰显,学生内生动力不足。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申论课探究式教学实施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在坚持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原则要求基础上,申论课探究式教学实施路径包括如下几个相互衔接的过程:师生课前精心准备环节、课中具体教学实施环节、课后师生双方反思改进环节。
(一)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1.坚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
申论给定资料后面的问题部分,需要教师始终围绕培育“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等进行问题设计。比如以有关“放管服改革”作为阅读材料,教师要铺垫背景知识,包括对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涵、目标、维度等等进行基本的阐释,要学生围绕中央政府对放管服的要求,结合地方放管服改革的实践创新,对放管服改革实践进行理解分析评价。
2.营造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的课堂氛围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式教学需要在坚持双主体、主体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乡风文明方面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教师要结合材料给出的情境与学生情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对不同地方关于乡风文明方面的典型做法表达看法,做到互动交流、探讨研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式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为了了解和理解关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的特点,加强学生对老龄社会面临的养老需求问题的理解,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志愿活动,通过参与或观摩,增强申论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申论材料的理解,又如“美丽中国”,探寻乡村地区环保实践及问题,鼓励学生在调研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素养。
(二)师生课前精心准备
1.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要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围绕培育申论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根据社会现实热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精心选择整理申论给定资料,设计好探究主题和具体问题并提出问题思考与解决的思路点拨;提前设置好探究活动的操作方法和顺序,提前明确需要指导的学生和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式教学中有所进步和成长。
2.学生准备
学生要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前不仅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学生也要根据教师的课前安排,主动了解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如教师告之学生下一次材料主题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有关,学生可以提前调查这一现象,了解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的了解与执行情况以及执行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主动质疑,精炼出对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一般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三)课中具体实践
1.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情境是辅助教学的重要载体。当前,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经验与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申论课程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参与意识。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思维条件,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一定要及时抛出带有可探究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明白申论知识的现实性、生活性,这是探究性学习取得效果的关键。
2.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问题情境创设之后,合作探究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协调与组织。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结合材料给定的背景,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辨析,申论题目的特点是要多问为什么、怎么办,在这个互动交流观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点。教师观察学生互动探究行为,及时反馈提醒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在学生探究完成之后,可以分小组进行组间对话,教师进行最后的点评、归纳。
3.知识迁移,活学活用
探究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活学活用。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起对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条件的考量,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其旨归。因此,在课堂上的探究只是实现了初步的目标,课后教师要继续挖掘现实材料、创设相似情境,使学生在课后也有探究的任务与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完善知识建构与素养培育。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式教学课后反思评价
一是要反思探究的过程及其方法是否得当与合理。教师要通过课中收集和课外观察到的信息对各个学生的探究行为表现、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学生自评一方面使学生对自我学习的全面性以及深度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检测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情况以及情感价值观改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比同学之间成长的进展,客观认知到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成长。二是要反思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是否达成及其达成程度。通过对学生课前准备与课中探究实践,动态化掌握学生申论学科核心素养發展状况,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否达到标准。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申论课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推动学生从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的习得,转向综合情感态度等素养的养成,落实申论学科的国家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理性精神、实践创新等育人任务。当然,学科课堂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只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对接的一种尝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还须将学科动态性综合评价与课程改革进行有机协调。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 2018(1):4-11.
[2]李学.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培育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3):167-170.
[3]赵蒙成.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21-25.
[4]陈理宣.论知识的结构形式选择与知识的教育形式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46-51.
[5]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