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蚕宝宝

    吴燕利 李里

    又到春末夏初养蚕季了,小朋友们热情很高,很负责任。为了能让蚕宝宝吃好吃饱,孩子们每天都带来自己采摘的桑叶。一天,大家在桑叶上发现了两只跟班级里的蚕宝宝长得好像,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颜色又不太一样的小虫子。它们是谁呢?这也是蚕宝宝吗?它们为什么也在桑叶上?孩子们好奇而又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问孩子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是谁,孩子们说可以查查书、上电脑上查、问问爸爸妈妈。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了查书、查电脑、采访三组。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到,在家里养的蚕叫家蚕,我们发现的小虫是在野外生长的蚕。接着,孩子们又提出了问题:“它们怎么长得这么奇怪?”“它们吃的一样吗?”“它们也吐丝结茧吗?”“它们是在野外生长的,咱们是不是应该把它们放回去啊?”带来桑叶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小区近期都给树木打药了,小野蚕不能回到野外的家了。于是小朋友们决定饲养它们,并欢迎野蚕宝宝正式进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在此之后,孩子们有许多有趣的发现。野蚕喜欢藏在树枝间

    早上换桑叶时,孩子们突然发现野蚕宝宝不见了!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原来它们趴在叶子和树枝间一动不动,真是虚惊一场。孩子们在照顾蚕宝宝的过程中,发现这两只小家伙不像家蚕那样贪吃,每次吃几口桑叶就爬到叶子的枝条上藏起来,叶子不新鲜也不吃。于是孩子们在给野蚕宝宝喂食桑叶时会有意识地找一些带枝条的,而且要经常换新鲜的,让蚕宝宝感觉自己还是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孩子们对蚕在茧里的变化非常感兴趣,可是几天过去了蚕茧仍然没有变化,急切的心情迫使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答案。有的用放大镜看,有的用手轻轻地摇一摇,有的用手电筒照,可是什么也看不见。他们着急地说:“怎么还看不见呀,真急人!蚕宝宝到底在干什么呢?”此时,我就用视频和图片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间接了解蚕在茧里的变化,了解蚕蛹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必经阶段,使孩子知道可以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老师,蚕蛹还会从蚕茧里出来吗?”“它们出来后还是蚕蛹吗?”“它们需要几天才能出来呀?”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孩子们还是坚持每天到自然角观看蚕茧有没有新变化,终于第12天孩子们发现蚕茧出现了异常,他们说:“我发现蚕茧上有点湿。”“我发现蚕茧像烂苹果一样。”“一定是蠶蛹在茧里死了。”“蚕蛹还会不会出来了?”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一只只蚕蛾从茧里出来,孩子们高兴地说:“呀!出来的不是蚕蛹,是带翅膀的蛾子!”“蛾子毛绒绒的。”“有六只足、一对翅膀。”“蚕宝宝真是个大魔术师!总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便告诉孩子这是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阶段。

    欣喜之余孩子们问:“蚕蛾为什么不吃桑叶了?”“为什么有的蚕蛾又瘦又小、有的蚕蛾又胖又大?”“为什么瘦蛾子不停地拍打着翅膀?”“瘦蛾子和胖蛾子尾对着尾在干什么?”孩子们的观察十分仔细,为了让他们了解交配繁衍后代这一现象,我们一起在图书角里找到了答案:“又瘦又小的是雄蛾,又胖又大的是雌蛾。”“蚕蛾的嘴已经退化了,所以蚕蛾不吃桑叶了。”“它们尾巴对着尾巴是在对尾,是在交配,原来蚕蛾要做妈妈了。”孩子们间接获得了信息。

    在我们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蚕蛾在对尾后,雌蛾在纸上转着圈圈产卵,两天后死去了,雄蛾也相继死去了。孩子们问:“蚕蛾妈妈产下的卵会再成为蚕宝宝吗?”“它们还会慢慢长大、蜕皮、变蛹、产卵、死去吗?”有的孩子说:“会的,它们会在明年春天的时候出来。”

    孩子们为蚕宝宝生命的短暂感到惋惜,大家议论着:“蚕宝宝真可怜,才活了这么几天。”“它还没有看到它的孩子出世就死去了。”“它和比比(促进幼儿情绪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比比和朋友》中的角色)一样是生命走到了终点,所以死去了,让我们多想一想和它在一起的日子吧!”孩子们关爱生命的情感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在不断地增强。

    由于孩子们在精心饲养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蚕宝宝的成长变化,已经建立了爱的情感,于是我们为蚕蛾爸爸和蚕蛾妈妈制作一些漂亮的小盒子,一起在种植园里将它们埋葬了,临走时孩子们还回头说:“我们会来看你们的!再见了,我们会记住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们会把你们的宝宝照顾好的!”蚕宝宝的一生……

    他们为蚕宝宝生命的短暂而惋惜,为了缓解孩子们的心情,我说:“就让我们为蚕宝宝做个成长记录册吧!以后看到这本记录册就会想起蚕宝宝曾经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孩子们都赞同,于是我和孩子一起对照记录表上蚕的形态变化过程与时间,对蚕的一生进行了讨论和梳理。孩子们回顾了蚕宝宝的变化,并用图画画出了蚕宝宝的形态变化,用数字及其他符号记录下蚕宝宝变化的时间及天数、蚕宝宝变化的顺序。孩子们发现它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共活了45天。

    通过梳理记录蚕宝宝的一生,帮助孩子丰富了观察经验,蚕宝宝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更让孩子们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在活动中我们还分享了蚕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使孩子们对蚕宝宝有了更多的了解,关注到人们的生活与动物的关系。野蚕蜕皮变了样

    通过持续观察,孩子们发现了野蚕和家蚕更多不一样的特点。这一天,孩子们发现有一只野蚕又找不到了。他们以为野蚕宝宝丢了,但是在经过仔细查找后发现,野蚕宝宝是在蜕皮,它蜕皮时也藏在了一个小树枝上,不仔细观察根本就发现不了。甜甜说:“它(野蚕)真可怕,怎么这么丑!” 有孩子附和说:“小家蚕多可爱!白白的,真漂亮!”可是悦悦却认为野蚕特别棒:“它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不会被吃掉!”

    在孩子们精心照料下,过了一周左右,其中一只野蚕宝宝又蜕皮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说:“这还是我们的野蚕宝宝吗?” 它长得好奇怪,从之前的花绿色变成了棕色,也长大了许多,而且总是在树枝上伸长脖子,一动不动,只有在没人时,才偷偷地吃几口桑叶。

    孩子们把没蜕皮的野蚕、家蚕和刚蜕皮的野蚕放在一起,对比观察发现:“野蚕越长越像树枝,跟叶子一点都不像了!”“身上还长了小棕点。”家蚕也有小花纹,但是很浅。

    孩子们还发现,野蚕宝宝小时候不管在叶子上还是在树枝上,只要它藏好就很难被发现,但是现在它长大了,在叶子上很容易就被发现。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它经常趴在树枝上,而不会长时间趴在桑叶上。野蚕的茧很小

    “野蚕哪儿去了?”“它爬到两片叶子中间了。”“它怎么了?要睡觉吗?”“病了吗?”“要结茧了吧?”

    

    孩子们发现,野蚕宝宝在蜕了两次皮之后就不吃东西了,它们钻到两片叶子中间,在叶子中间开始吐丝,两片叶子中间慢慢鼓起来了。它还有个习惯,就是和家蚕宝宝一样,在结茧前最后拉次便便,把身体里的脏东西排光,排光便便后野蚕宝宝就开始结茧了。看着野蚕宝宝长得挺大的,它结的茧可是很小呢!野蚕蛾能飞行

    家蚕都破茧而出,变成了浅褐色的蛾,有浅浅的花纹。野蚕是不是也有变化呢?这时孩子们发现淘气的野蚕又不见了,只留下空茧。孩子们都焦急地四处寻找,他们根据已往的经验在养殖盒附近找,但没找到。这时阳阳喊道:“快看,它在那儿!”“是它吗?”“你看它的颜色,它的样子,就是它!”“它真厉害,都上窗台上去了!”“怎么上去的?”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想法,我和他们一起做了个小实验,用手分别轻推野蚕和家蚕。野蚕在被推过程中觉得危险,扑腾翅膀跳飞到手上;而家蚕一直爬来爬去,没有任何飞起的动作。通过验证,我们发现野蚕有一定的飞行能力。

    在这次野蚕养殖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家蚕和野蚕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都会经历成蛾、交尾、产卵、死去的过程,所有的生物都有生有死;但同时孩子们发现它们在外形特征、食量、结茧、羽化时间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次的家蚕和野蚕养殖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经历。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