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与e—Learning融合策略探索
【摘 要】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作为信息化时代重要学习方式的e-Learning,越来越普及并占居人们学习的主导地位。e-Learning具有资源高度共享,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等诸多优势。社区教育与e-Learning的融合,有利市民的终身学习。构筑e-Learning平台、学习支持体系、学习成果论证体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等策略是社区教育与e-Learning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以期对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提供借鉴或启迪。
【关键词】终身学习;社区教育; e-Learning;策略探索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1-0076-03
【收稿日期】2013-10-14
【作者简介】方素文(1964-),女,浙江龙游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及终身教育。
社区教育与e-Learning深度融合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终身学习、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但是,目前为止,对社区教育与e-Learning的深度融合途径的研究较为薄弱,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具有时代感的和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与e-Learning深度融合的途径,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积极探索。
一、构筑e-Learning平台
e-Learning平台是e-Learning学习的基础性平台。打造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在e-Learning平台内,按类别分模块设计并多元化呈现学习资源,让市民在e-Learning平台内各取所需,各学其所。
二、构建学习支持体系
(一)学习服务支持
e-Learning需要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等相关技术的支撑。因此,有必要对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及有能力开展网络学习的起步阶段的市民,提供网络学习相关的技能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借助于宣传、咨询、指导等措施,步步为营,将市民引向数字化学习。
1.“指导”服务。通过面对面的培训,编撰“在线学习指南”、“入门学习指导”、“e-Learning路径图”等,隆重推出并全面介绍e-Learning平台,介绍数字化学习项目、学习内容、学习网址等,或当场演示学习路径。同时开展培训教育,教会市民如何上网,如何借助网络对话、电子邮件、博客、学习共同体交互等手段开展学习交互活动。让市民全面了解e-Learning学习平台,学会在线学习,学会交流互动。
2.“咨询”服务。首先,成立“咨询中心”,开展咨询服务。如通过“职业咨询”,给市民职业道路上指路导航,帮助市民职业发展。其次,通过设置“顾问团队”,定期聘请专家开设专家咨询课。同时,进行必要的有规律的随访和监测,及时捕捉市民学习困难信号,对产生消极、滞后学习等偏离“心理期望”的行为,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尽早提醒,适时调整,逐步提高。通过“家庭顾问”,帮助权衡经济、理财等问题,以平衡工作、家庭、教育培训的要求。“家和万事兴”,促进家庭和谐,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学习环境。
3.“个性化”服务。如指导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帮助选择培训项目,提供满足与职业目标适应的个性化的建议。同时,介绍学习技巧、学习方法,设计相应的网上“技能操练”项目,以提高网络使用技能和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如通过开设电脑使用技能培训班,通过简短的培训课,介绍上网浏览、百度搜索、萃取关键词、进入链接、下载资源等方法,提高e-Learning学习能力。
4.“学习团队”支持。通过打造学习团队,建立“学习共同体”。有意识地对相同学习目标或一个班的学习者进行搭配分工,将年龄相近、共同语言多、易产生交互共鸣的市民搭配在一起,让他们之间相互分享个人经验、工作心得和人生的精彩,从中相互启发,互相取长补短,产生激起继续教育的兴趣。
另外,开设“以人为本”、“多样化”的支持服务,帮助市民排忧解难,清除学习障碍,促进学习的继续和发展。如个人生活引导(租房子、找家教、投资理财等问题)和咨询,包括儿童保育知识、个人危机干预、信息介绍、心理健康咨询、生存技能咨询、良师或教练推荐、学习伙伴推荐;培训地点、交通路线介绍,培训时间安排,以帮助市民参与学习培训;提供撰写简历的咨询帮助,锻炼面试技巧,学习找到工作策略等,使市民的学习得到更多的支持;同时,加强时效性的知识、意识、能力培养,如对市民加强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公益服务等意识的培养,让市民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助人为乐,学会享受生活。
(二)学习资源支持
根据社区教育的理念,将“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作为社区教育的宗旨。因此,e-Learning平台相关资源的设置和整合将综合考虑“全员、全程、全面”学习的需要,涵盖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将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所有需要的学习内容纳入资源范畴。因此,e-Learning平台是一强大的、丰富的资源信息库,是百花齐放的资源大集成。
1.关爱婴幼儿健康成长,促进“优生优育”的教育资源。从生命的孕育开始,直到宝宝的健康、智慧成长。通过“准妈妈课堂”、“亲子乐园”等形式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让生命健康孕育,让宝宝智慧成长。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2.关爱女性发展,让女性朋友“学会教育”的教育资源。专为女性群体提供各类文化知识学习服务。将家政、卫生、饮食、服饰美容、儿童教育等与女性朋友息息相关的“生活教育”、“卫生教育”、“家庭教育”及“美学知识”等内容涵盖其中,培养女性朋友的主体意识、卫生意识、教育意识、爱美意识,让她们学会教育、学会美容、学会健康生活。同时,使她们的知识与时俱进,设计并创造美好的生活,为家庭的温馨、社会的和谐做贡献。
3.关心就业创业,促进“置业创业”的教育资源。发展社区全体成员的职业技术能力。首先,为创业就业者在“第一时间”捕捉就业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公示,为就业意向者提供帮助信息。同时,提供“技能教育”,如汽车维修、计算机、旅游服务等相关课程,培训视频录像等收藏其中,并设计wiki讨论区,为市民的学习和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交互平台,提高居民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其次,对步入大城市中的新市民开设“适应教育”,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市民意识,让他们早日融入城市,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由农民转化为现代文明市民,进而享受城市文明。第三,对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工开设读、写、算等普通文化的“补偿教育”,以弥补人生缺憾,提高思想意识和文化品位,提升价值观念、社会劳动能力、行为方式和交往品位等。通过学习,带给他们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促进城市文明、创业文明,进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4.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科普教育”资源。面向青少年开设“科普教育”及活动,如开设航空航天图片展,神州系列飞船的研发及成功飞翔资料、登录飞船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个人资料及新型武器装备等,以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热情。
5.关爱老年人健康的“老年教育”资源。将“老年保健”、“老年护理”等老年教育资源收录其中,让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提升爱国热情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收录社会名家主讲的“文化集粹”讲座、“书画艺术”讲坛、“编织工艺”汇粹、“中国剪纸”编录、“美食文化”集锦以及“文物古迹”、“历史名品”介绍等,收录我国著名的“山水资源”、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说明和视频介绍等,既丰富生活情趣,又让市民享受中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市民的美学能力,增强市民文化艺术鉴赏水平。同时,增强市民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热爱和保护,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
7.提升生活品位的“休闲娱乐”教育资源。让市民从中找到乐趣,消除一天紧张工作后的疲劳,释放工作压力,享受生活带来的天伦之乐。如摄影、舞蹈、琴棋书画、戏曲、美术等修身养性的“情趣教育”。
8.提升生命质量“健康教育”资源。将健康饮食、保健护理等“健身教育”的知识及讲座录像收录其中,带给市民健康的理念。开展太极拳、武术、瑜伽、保健操等强身健体教育,提供太极拳、武术表演的录像资料或相关链接等,唤起市民健康意识、传承意识,享受中国文化的武学之美、力学之美,以及中国文化的生气勃勃、健康和平。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e-Learning平台是一个多类别的信息大舞台,涵盖“本土的”、“舶来的”、“传统的(文化的)”、“时效的”、“科学的”、 “艺术的”等资源信息,是各类数据的大联通、大集成,也是各类信息共享的大平台。将相关资源分类整理分块呈现,以动画、声音、图像、文字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市民,使市民点击鼠标,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开展学习,获取所需并乐在其中。
(三)学习工具支持
电脑是开展数字化学习重要的基础性的学习工具。e-Learning教室或教学点的建设成为e-Learning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农民工的e-Learning学习问题。学习工具同样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在社区教育学习中心提供电脑供市民学习的基础上,还应联合社区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市民的学习提供工具支持。对于企业的员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市民,设法为他们解决上网难的问题。除分别设点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外,还应联手工业园区周围的网吧、社区内社区学院、区镇社区教育中心等服务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为这部分群众解决上网学习问题。让网吧、周边有能力提供网络学习的学习中心提供学习场所。
(四)政策法规支持
社区教育是“大教育”,社区教育的e-Learning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教育、科技、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不同部门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不同组织和个人的多种因素,“需要社区内的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的集合、协调和互动”。 同样,社区教育与e-Learning的融合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框架,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发达地区如上海市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已走在全国前列,其社区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已成为我国的示范。
借鉴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经验,呼唤我国《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或地方特色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早日出台,从法律层面构建全社会参与社区教育的大框架,为不受时空限制的数字化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前提保障。
三、构建学习成果论证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建立学习成果论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沟通、横向衔接。综合学习时间、学习成果等因素,将网络学习、学习成果,尤其是 “非正式的学习成果”纳入学分系统,以类似学分转移的方式予以登记、互认和转换,促进个人自主学习的开展。
市民完成数字化学习内容,经学习过程量化考核或网上学习时间记录来反映个人学习成果。学习积分采用年度累计积分制,由数字化学习积分、课程测试积分、技能等级证书积分、桥梁课程积分等多个方面组成,按照课时系统数据统计纳入“学分银行”管理系统。
当然,“学分银行”的设立和科学运行,需要多管齐下,从宣传咨询、实名注册、学籍管理、在线学习、考试评价、证书认定、学分统计、电子档案到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学分奖励措施等,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和实施细则,需要创建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学分论证、累积和转换,确保终身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数字化学习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涉及e-Learning平台建设,涉及学习资源、学习项目、学习内容等资源开发、设计和整合,及学习论证系统的构建等诸多环节,需要学习课程观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强烈支持,需要良好的专业素养及远程支持服务能力。因此,数字化学习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知识、能力、技能并重的数字化学习管理人员队伍,需要打造一支“会设计、善研发、懂技术、能服务”的立体化、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团队”。这样的团队,能为终身学习构建精良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又能设计和研发教育内容、提供学习论证的,还能提供专业化、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的“研发团队”和深受市民喜爱的“良师益友”,同时还是学籍、学分、个人信息管理的“精兵强将”。当然,对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社区教育而言,还需要吸纳社会力量,让热心于社区教育、对数字化学习提供支持帮助的“志愿者”成为团队的力量。在高素质人才团队及社会力量的合力作用下,为数字化学习建构最佳的学习环境,推动社区教育与数字化学习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2.
[2]张专松,李伟林,尹亚妹,屠勇刚.学习型社会建设[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9.
[3]王晓红.我国干部网上学习模式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50-55.
[4]黎加厚,赵英芳,潘洪涛,编译.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J].中国电化教育,2005,(4):76-81.
[5]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20-24.
(编辑/徐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