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特色小镇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如何将特色小镇建设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是目前亟待探讨的新问题。本课题借鉴已有相关研究,从特色小镇创建要素出发,分析合肥在创建特色小镇上面临的要素瓶颈,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特色小镇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合肥;特色小镇;发展
  特色小镇源于国外,发展起于浙江,2015年浙江省首先提出特色小镇战略,进而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合肥特色小镇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推动展开的进程,经历两年的快速推进, 2018年,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把握特色小镇的核心主旨、契合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 以培育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在国外小城镇建设早已成为推进城市化的最有效途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拉美等国都进行了多年实践,充足的案例反映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典型问题,因此国外特色小镇研究所涉及的问题类型较多,并且注重运用理论论述和建立数理模型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机制、作用肌理以及开发实践深入剖析,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如波特以美国和英国的两个小城镇为比较案例,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玛丽亚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及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模型,探讨影响当地居民参与“商品化动态”的参与型模型。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的兴起与政策实践密切相关。特色小镇建设热潮引起了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关注, 从不同学科视角围绕这一新兴议题开展持续的分析和讨论。姚尚建等学者从地理空间、行政区域和产业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特色小镇建设是地方城市化政策的探索。柯敏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以嘉善上海人才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为例, 对其区位选择、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建议。谢青青、吴忠军等从旅游文化的视角,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的灵魂在于文化建设,提出了“以文活镇”。
  相比较而言,国内特色小镇的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尚处于开创探索阶段,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江浙、长江三角洲地带的有限区域,关于合肥特色小镇的专题理论研究滞后于当前合肥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开展合肥特色小镇发展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合肥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肥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巢湖之滨、濒江近海,现已从“离发达地区最近的欠发达省会”跃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根据2017年合肥市政府印发的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到2021年,全市将培育和规划建设30个左右特色小镇,形成一批特色小镇样板,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小镇建设创出示范路径。2017年底,合肥市公布了首批7个市级特色小镇名单,其中5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1个荣膺国家级特色小镇。经过2016—2017两年的政策红利风口,合肥市特色小镇在2018年迎来发展最快的一年。作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生事物,合肥特色小镇刚刚开始在探索中发展,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江浙沪地区一些成熟的特色小镇相比,与特色小镇的实质内涵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短板。
  1.顶层设计问题
  合肥特色小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计划推动下的,受到政府政策目标的指引和约束,往往以行政指令代替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盲目开展“造镇运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统一规划。2017年,被国家、安徽省指定重点发展的合肥特色小镇只有5个,正在建设中的特色小镇,有的规划变化频繁,有的盲目建设,如滨湖海洋主题乐园项目至今还未开工,华谊电影小镇建设初期“声势浩大”,后期动力不足,整体反响较小。
  2.产业发展问题
  部分小镇建设发展缺乏鲜明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产业体系概念化、庸俗化;部分小镇延续过去造城式的传统城镇化道路,产业落后、集聚度低;部分小镇注形式而少内涵、忽略特色小镇资源基底,众多企业集中涌入,外在形态和发展模式雷同,主导产业同质化,小镇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堪忧。
  3.功能融合问题
  首先产业与旅游功能融合不够。一些科创小镇、金融小镇由于产业定位特殊,开发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不够丰富,对游客吸引力有限。其次产业与文化功能融合不够。
  4.体制机制问题
  目前合肥市特色小镇大多依照行政区划创建,依旧遵循政府主导下,依托开发区、街道、行政镇等政府部门并存管理以及 “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传统做法,运营管理“主体错位”,治理体系“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协调各方利益、兼容各方诉求的有效机制。同时受等级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特色小镇普遍面临资金、产业、人才、配套政策等要素和基础设施短板。
  三、乡村振兴导向下合肥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合肥特色小镇要弥补发展短板,聚力“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培育、功能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系列目标导向,通过特色小镇的科学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1.聚力 “頂层设计”科学规划
  首先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把特色小镇建设与旧村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美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市范围内做好特色小镇的规划衔接。其次在功能定位方面:以市场竞争和消费导向为指引,在差异定位和细节化中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构建特色小镇创建标准体系,做好项目准入,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体系,细化考核目标,加强动态监测。
  2.聚力特色产业培育
  合肥市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正在着力构建“3+3+N”现代产业体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未来特色小镇要围绕这些重点产业领域,紧扣当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有潜力、最具成长性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同时坚持差异化和错位发展,形成“一镇一风格”。
  3.聚力功能融合发展
  合肥巢湖经开区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宜居、宜游、宜业“三宜并重”的定位,以建设美丽风光、农旅小镇、独特文化、双创基地、和谐家园等为基础,以“互联网+”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和以“农旅、商旅、文旅”结合为路径,重构了乡村产业体系;同时加大生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配套中心等与产业息息相关的功能配套,为小镇居民提供乐活、乐业、乐居的社区空间,打造了“乡村――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的目标,对合肥其他县区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4.聚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创新管理运营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弱化政府的行政权力职能,将重心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上;凸显企业主体地位,由企业承担小镇开发建设、服务管理;发挥小镇居民主人翁意识,探索小镇治理委员会监督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二是创新保障机制,注重因镇施策、建立保障重点、更具弹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在资金支持方面: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各地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在人才扶持方面:加快打造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高端人才的招引力度。
  参考文献:
  [1]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http://www.hefei.gov.cn/
  [2]吴一洲、陈前虎等.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 (7):123-127
  [3]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01)
  作者简介:
  陈桂香(1978--)女,汉族,中共庐江县委党校教研科科长,现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特色小镇发展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