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课堂授传统文化 德才兼备乃君子之师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司马光《才德论》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导师隋允康教授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工科课堂中,数年不辍。几年来,他带领博士生和硕士生们学习了《弟子规》、《中庸》、《大学》,并积累了三摞完整的记录。现在他们已经学习到《论语》的《为政篇》,伴着句句圣贤之训,人文的芬芳与营养沁入了每一位学子的心脾……
作为责任教授,隋允康领导教师们使“材料力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作为主任,他带领的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申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成功;他本人被评为第一届“北京市教学名师”。这些成绩出现在一位工科资深教授的身上也许并不让人惊讶,但他多年来一直以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为己任,并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让人敬佩。
当我们走进隋允康的办公室时,没想到会见到这样的一位老师——高挑的身躯,显得略微有些消瘦的脸庞,随性却不显邋遢的穿着。见到我们,隋老师很热情地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三本书——《如何落实德行教育》、《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人才能力创造》送给我们。我们感到既惊喜又感动,看似简单的赠书却已经将隋老师的师德传递到了我们的心中。
传道授业为本 解惑育人至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有了许多变化。隋允康告诉我们,他看到现在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够专心于学习,浮躁得很,那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是和以往的学风大相径庭。讲到这里,隋老师有些打趣地对我们说:“当然了,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不能总是回忆过去,那就成了老古董了。还是应该跟着时代前进,应该看看今天青年人在想什么,想想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当中的问题。”一番话,语重心长。隋老师借鉴了杨叔子院士的做法,让学生们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有所不同的是,隋老师是和学生们一起“学”。隋老师与他的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弟子规》起步,然后到《大学》、《中庸》,再到《论语》,从简单的三字文到古圣贤的论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隋老师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教会学生们怎么样孝敬父母,怎么样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和同学相处,怎么样学习等一些做人和处事的道理。他上课的方式也不拘泥于单方面的讲解,每次都会让一名学生提前准备发言,讲完后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同时还会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学生们也从个别不理解甚至排斥到理解并接受,而后积极学习,学以致用。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笔记本,那一摞摞厚厚的笔记记录了他与学生们的学习历程,更蕴含着他的用心良苦。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注重自身修养 鼓励学子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要将其引入工科课堂,教师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渐染而使他接触并学习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隋老师更注重自身修养,他认为时代发展了,教师要“言传身教并重”。
隋老师大力支持和鼓励他的学生们发扬创新精神。硕士生与博士生在所作的课题研究上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经过反复思考后会总结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可能就会有很多方法都是前人没有想到的。隋老师告诉学生们要勇敢地去尝试,这就是最好的创新。在鼓励学生的同时,隋老师也不忘自身教学的创新。在“材料力学”课程上,隋老师没有单纯地端上知识“大餐”而不讲“烹饪”方法,他将力学史与方法论结合起来,不断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法,注重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所谓的“以鱼学渔论”就是使知识、能力与素质共同发展。不仅如此,隋老师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经常与学生们分享一些自己的见解,结合一些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得到了更大的裨益。
隋老师还告诉我们:教师不是传声筒!相对于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老师,学生们更喜欢对知识有透彻的了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隋老师正是一位满腹经纶而又不吝于与学生们分享的优秀教师!
千斤重担上讲台 顶天立地做教师
隋老师的学问让人敬佩,他的人品与气节更加让人赞叹。隋老师之所以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因为这能够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并加以传承。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的众多大学生将迟到、旷课当作一件平常的事情,面对这些仍显稚嫩的孩子,隋老师在他的课堂上讲出了他的道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迟到、旷课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自己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去承担的,其中的损失是弥补不了的。隋老师的话警醒了一些正在浪费青春的学生。他们认识到:要想好好学习必须要有好的学风,应当珍惜大学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隋老师的教导使得学生们在学术研究方面不再浮躁,科研的思路更加开阔,而学生们从中获得最多的应该是做人的道理,这正是隋老师教书育人的初衷。
千斤重担上讲台,顶天立地做教师,隋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他说:“老师一定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是能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就更好了!”朴实的语言带给我们的是温暖的感动!
在采访隋老师的学生时,这句话得到了印证:在教学上,隋老师是位严师;在生活中,隋老师如同一位温和慈爱的父亲,关心、呵护着他的学生们。在2003年“非典”时期,隋老师听说有一种中药对预防“非典”很有效,就自己出钱并亲自到老中医那里把煎好的药买回来发给实验室里的所有学生和教师。
硕士生刘建信还清楚地记得刚到学校的时候,在一次帮隋老师拿文件时,收到隋老师早就准备好的两本书时的感动。刘建信说:“隋老师要求我好好做学问。虽然这事不大,可我很是感动。”这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很多与隋老师接触过的学生、教师身上,而这些不仅仅反映了隋老师真诚细心的一面,更支持和勉励着那些备受感动的学子们去拼搏、去奋斗。■
(执笔人:刘恺楠)
[责任编辑:丁文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