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大师
窦义勇认为,干一件事就得干好,严于律己是一种工作态度。
“爱”是自己与烹饪结缘的纽带,“德”是自己学习的根基,“勤”是自己成才的关键,“智”是自己成功的阶梯。
窦义勇从事烹饪工作和烹饪教学工作近30年,不仅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烹饪技艺,而且为部队培养炊事骨干5000余名。2001年,获首届中国药膳烹饪大赛金奖。2003年,获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热菜、凉菜两块金牌。2003年、2005年,两次被授予“全国优秀厨师”称号。2005年,获“北京烹饪大师”称号。2006年9月,被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军队系统中国烹饪大师”称号。他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走过了从“农民”到“大师”、从士兵到空军大校的成功之路。
记者第一次听到窦义勇的名字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是空军烹饪技术培训基地第一任主任齐结存提起的。他讲述了窦义勇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空军大校的人生蜕变。带着对窦义勇的好奇,在齐结存的引荐下,记者有机会与窦义勇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从农民到炊事兵
1965年8月,窦义勇出生在山东省郓城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由于父亲是村长,在当地也算是有点文化的人,所以在窦义勇在读高中的情况下,父亲提议他去应征入伍。那时的农村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读书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还有一条就是去部队当兵最后留在部队。读书的路不好走,那就只能走当兵的路了。幸运的是,窦义勇通过层层选拔,最后顺利入伍成了一名军人,这一年是1982年的10月。
是年,窦义勇带着母亲为他准备的行装,从山东老家参军来到河北空军某部。新兵训练结束后,窦义勇面临选择,一个是去公务班,一个是去当炊事班。前者,是很多人非常羡慕的工作,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他认为:既然来当兵,就不怕吃苦;越是苦和累,就越能干出成绩来,就能入党、立功,为家乡父老争光;就有希望留在部队。那时,他认为能最后留在部队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光荣。带着这样简单的想法,他努力着,且倾心的努力着。
窦义勇调到战士灶当了一名炊事兵。同期入伍的战友都为他感到惋惜,有人甚至说他“傻”。他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学好做饭的本领,当好官兵的“主妇”,为战友们服务。他每天总是最早一个进伙房,为其他炊事员做好准备工作。下班时,他总是最晚一个离开,把操作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把门窗关好后再离开。
炊事班来了一个勤快能干、眼里有活儿的新战士,司务长和炊事班长都乐得合不拢嘴,班里其他战友也都喜欢他。司务长经常给他讲一些后勤标兵和炊事员立功受奖的故事,鼓励他努力提高专业素质。老班长手把手地教给他刀工、勺功的练习方法,班里其他同志也都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刚当炊事员,他手头把握不准,做饭时切的菜丝、块、片、条、丁,大小不均、长短不一、粗细不匀,经常需要返工。为了练好烹饪基本功,废报纸、猪草、烂蔬菜、烂水果等都成了他的试验品。到后来,他甚至拿黄豆来练习,由慢及快,一劈两半,不偏不倚、不碎、不掉渣。两年下来,他的刀工技术突飞猛进,就连老班长也自叹不如,赢得了同志们的一片赞扬。但他认为,这都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干一件事就得干好,严于律己是一种工作态度。
从炊事兵到厨师
窦义勇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步一步的脚印的努力前行着。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好的口碑,并在师、团的后勤部门传开了。一天,军需科长来到他所在的单位了解情况,考察了他的炊事技术。不久,组织上决定选送他去职业院校专门学习烹饪。接到通知以后,他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他给组织写了保证书,一定要学好知识、学好本领,全心全意为部队官兵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他在调任北京空军部队的良好表现,组织上作为培养对象,推荐他到院校学习。值此,他在空军徐州学院航空军需系系统地学习了军需管理、军需勤务、烹饪发展史、食品营养学、食品材料学等理论与实践性课程。每门课程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同时取得大学本科专业文凭。这也让他认识到“烹饪不仅是技术,而且是艺术,是科学,是文化;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使他完成了从“朴素热爱”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也使他具有了一定的烹饪理论水平和研究烹饪问题的能力,烹饪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毕业时,他顺利通过了二级厨师考试。从此,他真正步入了厨师的行列,成为一名基础理论比较扎实的中式烹调师。
1986年底,窦义勇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调到某部招待灶工作。一年后,也就是1987年底,他又被入首长小灶,独立负责某部领导与机关人员饮食保障。在那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中,不分假日,不分上班下班,将烹饪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贯穿其中。他先后选做了八大菜系数百种名菜名点、数千种现代风味名菜,逐渐掌握了其调味规律、制作方法和特点,特别是在吊汤、调味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两年后,他顺利通过了总后勤部组织的高级厨师考核,获得了高级厨师等级证书。
从厨师到讲师
20世纪80年代,部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各类后勤人员立足工作岗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帮带自学”等方式,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行业管理水平。为了检验岗位练兵成果,空军某部后勤于1989年5月份举行本部队、本系统内的“岗位练兵大比武”,并从当地请来了著名的烹饪大师、名师担任专家评委。在这次比武中,窦义勇作为参赛队员,一举获得两个第一。他炸的油条获主食制作金牌;他制作的河北名菜“金毛狮子鱼”获热菜制作金牌。一时间,他成了空军烹饪技术的明星。
1990年,全军轰轰烈烈地开展起“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活动。他所在的部队被确定为空军试点单位,他本人被确定为烹饪小教员。当时,他带领大家边教、边学、边实践,总结出一整套突出“军味”,适应官兵需求的部队菜肴的烹制技法,出色地完成了试点任务,为整个部队普及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做法。为了检验“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成果,空军于1990年初在北京举行“炊事技能考核比武”。他作为参赛队员代表所在部队参加竞技,获得优异成绩。后组织批准,窦义勇被调任经总参批准空军列编的首个炊事训练机构任助教,走上了烹饪教学岗位。
任教后,他认真向老教员学习,坚持调查研究,紧贴教学实际,注重教学质量。他先后培养烹饪专业技术人才近5000人,均获得厨师证书,有的已经成为高级厨师和专业管理人才。
从讲师到大师
在工作实践中,窦义勇不仅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历练,更注重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研究与应用;他不仅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更注重向同行和业内权威人士学习与求教;他不仅注重任务的完成,更注重不间断地反思扬弃、改进与提高。他先后精读了《黄帝内经》、《烹饪发展史》、《烹饪化学》、《营养与卫生》等专著,并广泛应用于实际,总结经验,先后撰写学术文章数十篇,有的获军地理论文献金奖。他主编了《烹菜知源》,参编了《空军厨师培训教材》、《中国南北名菜谱》等著作以及相关教材,都产生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应。现任全国烹饪大赛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全军军需烹饪专业技术兵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他以多位烹饪老前辈为楷模,奋发图强,在烹饪事业上创新、前进;他走过了厨师、高级厨师,技师、高级技师,名师、大师,评委、国家及国际级评委的升华之路;凝结与积聚着“健康、文明、安全、质量、人文、效益”的饮食文化理念。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执著追求,继承创新的精神,书写着现代大师的风采。他用自己铁一般的事实证实着自己的感悟:“爱”是自己与烹饪结缘的纽带,“德”是自己学习的根基,“勤”是自己成才的关键,“智”是自己成功的阶梯。与烹饪结缘“德”、“爱”为基;成就事业“勤”、“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在“爱”中升华、在升华中提炼、在提炼中发展。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他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烹饪要自立于世界烹饪大家庭,寄希望于人民、同仁和有志之士继承发掘、创新发展。担当“民以食为天”要务的烹饪,必须履行“以人为本”的宗旨,广开言路,优势互补,择优复合,给大家提供营养味美的膳食,让大家吃得健康。
“爱”是自己与烹饪结缘的纽带,“德”是自己学习的根基,“勤”是自己成才的关键,“智”是自己成功的阶梯。
窦义勇从事烹饪工作和烹饪教学工作近30年,不仅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烹饪技艺,而且为部队培养炊事骨干5000余名。2001年,获首届中国药膳烹饪大赛金奖。2003年,获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热菜、凉菜两块金牌。2003年、2005年,两次被授予“全国优秀厨师”称号。2005年,获“北京烹饪大师”称号。2006年9月,被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军队系统中国烹饪大师”称号。他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走过了从“农民”到“大师”、从士兵到空军大校的成功之路。
记者第一次听到窦义勇的名字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是空军烹饪技术培训基地第一任主任齐结存提起的。他讲述了窦义勇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空军大校的人生蜕变。带着对窦义勇的好奇,在齐结存的引荐下,记者有机会与窦义勇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从农民到炊事兵
1965年8月,窦义勇出生在山东省郓城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由于父亲是村长,在当地也算是有点文化的人,所以在窦义勇在读高中的情况下,父亲提议他去应征入伍。那时的农村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读书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还有一条就是去部队当兵最后留在部队。读书的路不好走,那就只能走当兵的路了。幸运的是,窦义勇通过层层选拔,最后顺利入伍成了一名军人,这一年是1982年的10月。
是年,窦义勇带着母亲为他准备的行装,从山东老家参军来到河北空军某部。新兵训练结束后,窦义勇面临选择,一个是去公务班,一个是去当炊事班。前者,是很多人非常羡慕的工作,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他认为:既然来当兵,就不怕吃苦;越是苦和累,就越能干出成绩来,就能入党、立功,为家乡父老争光;就有希望留在部队。那时,他认为能最后留在部队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光荣。带着这样简单的想法,他努力着,且倾心的努力着。
窦义勇调到战士灶当了一名炊事兵。同期入伍的战友都为他感到惋惜,有人甚至说他“傻”。他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学好做饭的本领,当好官兵的“主妇”,为战友们服务。他每天总是最早一个进伙房,为其他炊事员做好准备工作。下班时,他总是最晚一个离开,把操作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把门窗关好后再离开。
炊事班来了一个勤快能干、眼里有活儿的新战士,司务长和炊事班长都乐得合不拢嘴,班里其他战友也都喜欢他。司务长经常给他讲一些后勤标兵和炊事员立功受奖的故事,鼓励他努力提高专业素质。老班长手把手地教给他刀工、勺功的练习方法,班里其他同志也都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刚当炊事员,他手头把握不准,做饭时切的菜丝、块、片、条、丁,大小不均、长短不一、粗细不匀,经常需要返工。为了练好烹饪基本功,废报纸、猪草、烂蔬菜、烂水果等都成了他的试验品。到后来,他甚至拿黄豆来练习,由慢及快,一劈两半,不偏不倚、不碎、不掉渣。两年下来,他的刀工技术突飞猛进,就连老班长也自叹不如,赢得了同志们的一片赞扬。但他认为,这都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干一件事就得干好,严于律己是一种工作态度。
从炊事兵到厨师
窦义勇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步一步的脚印的努力前行着。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好的口碑,并在师、团的后勤部门传开了。一天,军需科长来到他所在的单位了解情况,考察了他的炊事技术。不久,组织上决定选送他去职业院校专门学习烹饪。接到通知以后,他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他给组织写了保证书,一定要学好知识、学好本领,全心全意为部队官兵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他在调任北京空军部队的良好表现,组织上作为培养对象,推荐他到院校学习。值此,他在空军徐州学院航空军需系系统地学习了军需管理、军需勤务、烹饪发展史、食品营养学、食品材料学等理论与实践性课程。每门课程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同时取得大学本科专业文凭。这也让他认识到“烹饪不仅是技术,而且是艺术,是科学,是文化;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使他完成了从“朴素热爱”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也使他具有了一定的烹饪理论水平和研究烹饪问题的能力,烹饪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毕业时,他顺利通过了二级厨师考试。从此,他真正步入了厨师的行列,成为一名基础理论比较扎实的中式烹调师。
1986年底,窦义勇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调到某部招待灶工作。一年后,也就是1987年底,他又被入首长小灶,独立负责某部领导与机关人员饮食保障。在那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中,不分假日,不分上班下班,将烹饪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贯穿其中。他先后选做了八大菜系数百种名菜名点、数千种现代风味名菜,逐渐掌握了其调味规律、制作方法和特点,特别是在吊汤、调味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两年后,他顺利通过了总后勤部组织的高级厨师考核,获得了高级厨师等级证书。
从厨师到讲师
20世纪80年代,部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各类后勤人员立足工作岗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帮带自学”等方式,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行业管理水平。为了检验岗位练兵成果,空军某部后勤于1989年5月份举行本部队、本系统内的“岗位练兵大比武”,并从当地请来了著名的烹饪大师、名师担任专家评委。在这次比武中,窦义勇作为参赛队员,一举获得两个第一。他炸的油条获主食制作金牌;他制作的河北名菜“金毛狮子鱼”获热菜制作金牌。一时间,他成了空军烹饪技术的明星。
1990年,全军轰轰烈烈地开展起“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活动。他所在的部队被确定为空军试点单位,他本人被确定为烹饪小教员。当时,他带领大家边教、边学、边实践,总结出一整套突出“军味”,适应官兵需求的部队菜肴的烹制技法,出色地完成了试点任务,为整个部队普及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做法。为了检验“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成果,空军于1990年初在北京举行“炊事技能考核比武”。他作为参赛队员代表所在部队参加竞技,获得优异成绩。后组织批准,窦义勇被调任经总参批准空军列编的首个炊事训练机构任助教,走上了烹饪教学岗位。
任教后,他认真向老教员学习,坚持调查研究,紧贴教学实际,注重教学质量。他先后培养烹饪专业技术人才近5000人,均获得厨师证书,有的已经成为高级厨师和专业管理人才。
从讲师到大师
在工作实践中,窦义勇不仅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历练,更注重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研究与应用;他不仅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更注重向同行和业内权威人士学习与求教;他不仅注重任务的完成,更注重不间断地反思扬弃、改进与提高。他先后精读了《黄帝内经》、《烹饪发展史》、《烹饪化学》、《营养与卫生》等专著,并广泛应用于实际,总结经验,先后撰写学术文章数十篇,有的获军地理论文献金奖。他主编了《烹菜知源》,参编了《空军厨师培训教材》、《中国南北名菜谱》等著作以及相关教材,都产生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应。现任全国烹饪大赛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全军军需烹饪专业技术兵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他以多位烹饪老前辈为楷模,奋发图强,在烹饪事业上创新、前进;他走过了厨师、高级厨师,技师、高级技师,名师、大师,评委、国家及国际级评委的升华之路;凝结与积聚着“健康、文明、安全、质量、人文、效益”的饮食文化理念。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执著追求,继承创新的精神,书写着现代大师的风采。他用自己铁一般的事实证实着自己的感悟:“爱”是自己与烹饪结缘的纽带,“德”是自己学习的根基,“勤”是自己成才的关键,“智”是自己成功的阶梯。与烹饪结缘“德”、“爱”为基;成就事业“勤”、“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在“爱”中升华、在升华中提炼、在提炼中发展。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他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烹饪要自立于世界烹饪大家庭,寄希望于人民、同仁和有志之士继承发掘、创新发展。担当“民以食为天”要务的烹饪,必须履行“以人为本”的宗旨,广开言路,优势互补,择优复合,给大家提供营养味美的膳食,让大家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