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语境下博物馆APP的体验设计
王伟 王莉
[摘要]博物馆APP是传统博物馆形态与新兴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时空限制,使博物馆与大众的交互方式更加便捷、高效、灵活、丰富。本文从当前国内外博物馆APP的现状分析出发,从用户体验设计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等五大层面综合考虑,探讨数字化语境下结合了博物馆特色与智能终端优势的博物馆APP体验设计新模式。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APP;体验设计
[Abstract]Museum application is a product born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museums and the emerging digital technology. Its appearance has broken the time and space obstacle between museums and the public, making the museum-public interaction more convenient, efficient,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museum applications home and abroad, the article has explored the new experience design model of museum applications that combines museum's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s advantage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ive aspects of user experience design, to be specific, strategy, scope, structure, frame and expression.
[Key words] Digitization; Museum; APP; Experience design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YJA760039);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YBA417);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XSP17YBZZ138)阶段性成果。
2017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辦公室发布的数据[1]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2017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软件的用户规模不断攀升。QuestMobile①数据显示整体移动用户月平均使用APP数量为17个。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功能的日渐强大,数字产品APP下载快捷、推广难度小、使用效果好等特点获得用户的普遍认可,渗透到我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窗口,向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文化的公共机构,越来越多的人期望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获取和浏览博物馆的馆藏信息。
一、数字化语境下的博物馆APP
数字化语境下,采集文物影像建立文物数据库是博物馆在数字化层面走出的第一步。21世纪初期,各大博物馆将信息技术和自身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推出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及开发博物馆APP等方式使博物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包含通讯、娱乐、信息存储、生活辅助等各项功能,具有个人化、移动性、即时性等特点。自从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APP Store应用商店以来,APP以其多样的用途和不俗的潜力,发展延伸到博物馆领域。博物馆APP是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发展,各种博物馆APP顺应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提供了信息整合网络化、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更新实时化和信息体验互动化的一个全新平台。[2]开发博物馆APP可以进一步服务于博物馆的管理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根据目前已有博物馆APP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来看,有的适用于智能手机端、有的适用于iPad等平板电脑端。两个智能终端的屏幕尺寸不同,ipad屏幕尺寸有9.7英寸,有更大的屏幕空间来展示信息,对像素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开发设计博物馆APP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智能终端而有所区别,图形像素、信息排布、导航设置、各层级之间跳转等都要提前做好编排。除此之外,还要依据使用博物馆APP手机端和平板端的不同目标用户,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定位与分析。博物馆APP的出现更好地延伸了博物馆文物的传播范围,弥补了传统博物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二、国内外博物馆APP现状分析
博物馆APP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对博物馆信息综合展示的应用软件,和实体博物馆是互补增益的关系。[3]博物馆APP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服务性及个性化等特征。2017年李思雨在《博物馆 APP 应用现状与相应对策》中提到“博物馆APP的发展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4]除此之外,武丹在2015年发表的《博物馆APP现状及设计研究》一文中,将目前已有的博物馆APP大致分为四类[5]:一是以馆为单位的综合应用,如广东省博物馆开发的手机端APP“指尖粤博”;二是以某个特展、临展为主体,如上海博物馆出品的iPad端APP“竹镂文心”;三是以导览、讲解为目的,如卢浮宫出品的适用于iPhone、ipad端的“Louvre:Ma visite”APP ;四是以藏品或其他博物馆相关切入点开发的APP,如故宫出品的iPad端APP“清代皇帝服饰”。以上四类中,导览类是最为普遍的。相比平板端,手机端在导览这一需求上显得更加便捷,更能满足用户需要。
从国外博物馆APP来看,2003年,日本国立科技博物馆开创了博物馆手机导览的先河,最早将先进的智能手机移动通讯技术引入到博物馆的展示与导览之中。后来,用户需求体验和博物馆的交流互动更丰富,英国泰特博物馆推出的“Magic Tate Ball”APP(图1),是一款手机端使用的APP,用户通过“摇一摇”的方式获取藏品信息。法国卢浮宫的 “Musée du Louvre HD”APP是“口袋博物馆”型,给出了馆内最佳步行参观路线,从卢浮宫成千上万件藏品中精选了100件珍品,附有高清大图、详细的文字介绍及馆藏位置说明,并提供了下载和收藏的功能。
相比国外博物馆APP的开发,我国起步较晚,以信息展示或教育宣传为博物馆APP的主要定位。我国最早于2011年由国家博物馆上线“文博任我行”APP,可根据文物导览编号或者按展厅分布、文物分类等方式选择图文并茂的讲解服务。其他地方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也在迅速推进,如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武汉博物馆等都推出了官方APP,功能结构较为相似。博物馆的智能终端APP从简单的展示文物发展到在不同环境下提供给用户不同的使用体验,增强了用户使用APP的趣味性和互动感。
博物馆APP发展之快当属故宫博物院,迄今共上线了9款APP,备受用户喜爱。2013年5月,故宫出品的第一款以雍亲王胤禛的美人屏风作为主题素材的“胤禛美人图”APP上线两周下载量便超过20万次。2017年“世界博物馆日”当天发布的“故宫社区”APP(图2),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它是“基于‘宫·城创新设计概念打造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6]此款数字产品的定位及发展战略是较为全面且有意义的,但从App Store的用户点评来看,目前的功能、内容明显不完善,如特别提到的用户可以体验在线上故宫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笔者也尝试了多次却一直无法建成,用户体验遇到障碍。
就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博物馆APP来看,有几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其一,部分博物馆APP推广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使用者寥寥无几,以致被湮没在庞大的APP市场里;其二,目前博物馆APP的功能特点大同小异,将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和导览功能体现到APP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缺少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通过简单的点击浏览藏品信息的操作形式单一,用户体验枯燥乏味。应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设计出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功能,才能增加用户粘度;其三,部分博物馆APP版本更新不及时,有些仍然是开发时的初级版本,未根据当前用户的需求进行持续改进并更新资源,使产品保持活力。
三、基于用户体验要素的博物馆APP设计
設计博物馆APP时,可利用智能终端的功能、移动平台和APP的诸多优势,既结合各博物馆的特色,又注重用户的诉求,建立高效有益的信息传播方式,让使用博物馆APP的用户满意。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7]为明确用户体验的整个过程,杰西·詹姆士·加勒特将用户体验细化,绘制了“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这一模型对用户体验设计的指导清晰明确,概括了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和流程,包括:战略层(strategy)、范围层(scope)、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层(skeleton)、表现层(surface)。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它的下位层面来决定的。[8]在推进方式上,每个层面的工作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于整体之中。
(一)明确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战略层
战略层位于模型的最底层,也是基础,由用户需求和APP开发者目标决定,包括了经营开发者想从APP得到什么,用户想从APP获得什么两方面。此层面需要首先拟定一个设计开发APP的计划书,确定产品设计的目标和定位。关于产品目标,博物馆不仅具有公共教育职能,也试图通过新媒体引起更多年轻人对它的兴趣,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手机端APP和平板电脑APP,从展陈方式到传播方式都相对亲民且趋于年轻化。战略层要明确“用户需求”,界定博物馆APP的目标用户群,并进一步细化产品概念。通过对用户的任务操作特性、知觉特征、认知心理特征等研究,使用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使博物馆APP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9]在APP的设计之初,应依据参观实体博物馆的受众群体,预测使用博物馆APP的目标用户,做好访问和问卷等,并对他们的需求做出合理分析。建立一份完整的用户档案通常包括五个过程:定义目标用户群、归纳用户特征、归纳使用环境特征、归纳用户任务、塑造任务角色。 [10](图3)这有助于接下来的范围层、结构层设计优先级排序的问题。
博物馆的APP应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荣获2015年度优秀APP的“每日故宫”APP,前期做了6个多月的调研,开发负责人庄颖介绍此款APP是在手机上使用的。“每日故宫”APP以文物日历的形式每日甄选一款馆藏珍品作简要的图文介绍,打开APP几乎不到一分钟就能将当日推送的内容看完。虽有用户评价其功能单一、知识信息含量少,但其产品用户定位就是阅读时间零散、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其目标就是以简洁的界面和言简意赅的文字让他们通过手机应用较为直观地了解藏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接受、学习传统文化。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上线的一款适用于手机端的语音导览APP“MoMA Audio”(图4),产品特征较为简洁,语音导览的具体内容是关于现代艺术作品的最新解读,如策展人、艺术家和其他圈内人士对展品的评价。这款“MoMA Audio”APP功能上也很贴心,有专门针对不同用户人群的不同选择,如儿童群体、时间紧张的观者、盲人和弱视参观者,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或音频,去看、听、学习,并对关键作品进行详细地描述,
从而增强不同人群的博物馆体验。
(二)确定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的范围层
在此层面,功能规格是对APP各类功能的详细描述。在信息产品方面,内容需求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定位,而范围则是对各种内容元素要求的详细描述。
在设计一个博物馆APP之初,哪些功能和内容可以纳入该APP的范围,要有明确的价值主张,以及清晰的责任清单。如大多数的博物馆APP都有将自己的特色文物分享到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功能,以便扩大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力度,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就博物馆APP的功能来说,了解藏品的相关知识,享受全方位的博物馆观展服务,分享博物馆资源及观展感受这三项内容目前已囊括在博物馆APP中。
故宫博物院新上线的“故宫社区”APP中虽有新闻馆、文创馆、游戏馆等10余类故宫文化资源与服务形态的入口,但就目前看来其包含的功能、内容并不完善,优先上线了某些功能,其他的或因技术、时间问题还不能运行,点击则显示“敬请期待”。值得一提的是,一个APP应该致力于解决好战略目标下所定范围内的问题,如范围太过复杂或宽泛,广度、深度不够,则需考虑分别开发几种不同的APP。所以故宫博物院、法国卢浮宫根据不同功能、不同理念和定位上线了好几款APP,用户可各取所需。
(三)深入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结构层
位于第三层的结构层包括交互设计、信息架构,以便将之前确定的较为抽象的决策内容和范围,转移并且深入到用户体验的具体要素。交互设计过程包括对各种用户事件的描述以及系统如何响应用户请求。[11]交互设计关注于 “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12]在确定了APP的特征及功能组合方式后,要进一步解决用户所需信息的分布结构,区分信息的重要程度。结构层用来设计用户如何从一个界面转换到另一个界面,如何获取信息并完成任务。
信息架构是指组织信息内容的结构与方式,在数字化产品中,信息架构是对内容的
分类,并通过建立一种使用向导,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信息架构是用户体验的核心部分,应根据构想进行初步设计,描述功能、列任务清单和路线图。博物馆APP多采用扁平化的信息架构,层级分明,避免用户的观察路径混淆,甚至找不到APP应用提供的信息内容。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胤禛美人图”APP适用于平板电脑端,整体布局合理,文字导航清晰;12幅美人屏风画像被分为四页,每页展示三幅;单幅美人图中,可点击图中家具、摆设、挂画、文玩、头饰等进行互动,有相关信息呈现,点触画作则可整幅欣赏。除此之外,长按界面中左下角“对比”字样按钮可查看画作构图。(图5)
在用户体验中,“叙事”具有解释、触发想象、激发新创意、建立共识、说服他人的重要作用,可为产品的信息架构提供发展
线索。在博物馆领域,叙事被视为展示中的通用语言,展品和观众之间的移情纽带,弥合时空距离和文化差异的黏合剂。[13]如故宫博物院出品的专为9-11岁儿童打造的“皇帝的一天”平板电脑应用APP,以皇帝一天的饮食起居为叙事主线,以早起、骑射、早读等8件事情作为分支结构来完成任务。此款APP利用了平板电脑的大屏幕和互动方便等特点,在包含有故事内容的趣味游戏中让孩子扮演皇帝的角色,获取信息、触发想象。通过APP让孩子们沉浸在一个完全预设好的虚拟环境中,让他/她在这个模拟的“空间”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存在感,通过漫游的形式去自主发现并拥有一个高度个人化的体验。[14]
(四)优化界面、导航和信息设计构成的框架层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可使有限的APP界面中出现的元素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果和作用。框架层中的界面设计要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功能产生互动的各界面元素。界面设计应考虑可交互元素的布局,信息设计则应考虑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排布。博物馆APP的用户体验中,尤其要注意是在手机端使用还是在平板电脑端使用,这涉及用户使用设备习惯的问题。良好的交互产品在所有细节设计中都应确保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导航类似一个触发装置,用于告诉用户可以从中获取什么。适用于平板电脑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图6)的导航和界面设计做得很生动,利用平板电脑的大屏幕以动画的形式叙述了画作的故事背景。进入画作主场景后,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从整体到局部,有很多文字都可点击,由此进入可向用户全方位解读此幅名画。用触控技术来规划视觉流程,营造了一种秉烛夜读的意境,通过声音和文字相结合,对画面的线条、布局、寓意进行解说,吸引用户跟随设定的故事情节,深度感受内容情境。每一层都给用户不同的体验,在体验层长按屏幕中的“乐师”文字,还有真人演奏的视频,在信息设计方面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统一。
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在许多博物馆
中也有体现,如通过手机端“故宫展览”APP(图7)可在展厅中全景虚拟漫游,足不出户即可“亲临现场”。“故宫展览”APP的“以图搜图”功能引入了图像特征分析匹配技术,摆脱了枯燥呆板的二维码。博物馆APP定位不同,会在信息架构、交互方式、视觉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和样貌,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智能手机由于受到屏幕容量的限制,在信息的展示方式上会针对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适当的细化和简化。
(五)结合内容、功能、美学的视觉设计表现层
博物館APP中视觉元素的形态、组织展示方式、图形、文字、色彩、布局、动态效果等都对视觉风格造成影响,向用户传递一种特定的体验。高品质的界面能很好地抓住用户的眼球并迅速向用户表明为什么要下载该APP应用,以及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15]在视觉设计中,一个平淡的产品会导致用户视线游离,而通过对比的手段可以帮助用户区分APP界面中的导航元素之间的关系,强化开发者想突显的内容。表现层最终呈现的APP是一个“设计合成品”。由各层级已决定的内容一步步来实现的。视觉风格又是视觉元素中最容易被用户感知的,博物馆类APP更多的是针对年轻人群来普及推广传播文化,因此需采用目标人群偏爱的审美形式,以此明确APP的视觉风格。
故宫系列APP的整套体系感较强,色调、排版统一,体现统一的品牌识别形象。“每日故宫”APP(图8)的整体界面打破了人们往日对故宫红墙琉璃瓦配色的印象,金色“宫”字LOGO 在界面白底上清晰简约却突显层次感和设计感。而“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故宫社区”三款APP的图标(图9)右上角统一有“宫”字样的红色印章,象征了昔日故宫的一种权力隐喻。“每日故宫”APP应用加载的日历为数字配金色描边的镂空样式,隐约可见其背后的藏品,让观者有一种欲观其妙的期待。
此外,色彩具有唤起观赏者心理情感的力量,也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部分。[16]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APP(图10) 其图形、图标的色彩运用简洁明了,界面图标均为识别度很高的单色简洁形状,以红、黑、白、灰四种颜色作为界面功能的主要区分,四种颜色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呼应了载入页“MoMA”红黑色LOGO,这不仅强化了品牌形象,也吸引了观者的目光。
结语
博物馆承载了民族的历史与文明,是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教育基地,将传统的博物馆形态与新兴的数字技术相结合,数字化建设是提升博物馆整体品质的重要力量。博物馆APP围绕用户最实际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信息和便捷服务。通过对博物馆APP设计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五个层面的整体设计,强化了用户对博物馆APP的使用体验,拓展了博物馆观展的传播渠道。
注释
①QuestMobile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移动端大数据商业服务,尤其聚焦移动APP及移动用户行为数据拾取、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7-08-04)[2017-09-03].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672.htm.
[2]吴昌稳.移动互联浪潮下的APP及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J].福建文博,2012(2):76.
[3]王颖.移动互联时代博物馆APP设计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8):113.
[4]李思雨.博物馆APP 应用现状与相应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93.
[5]武丹.博物馆APP现状及设计研究[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2015(9):374.
[6]故宮博物院官网.当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故宫博物院新版官方中文网站暨《故宫社区》App正式发布[EB/OL].(2017-05-19)[2017-09-03].http://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38025.html.
[7]李桂华.信息服务设计与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40.
[8]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以用
[摘要]博物馆APP是传统博物馆形态与新兴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时空限制,使博物馆与大众的交互方式更加便捷、高效、灵活、丰富。本文从当前国内外博物馆APP的现状分析出发,从用户体验设计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等五大层面综合考虑,探讨数字化语境下结合了博物馆特色与智能终端优势的博物馆APP体验设计新模式。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APP;体验设计
[Abstract]Museum application is a product born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museums and the emerging digital technology. Its appearance has broken the time and space obstacle between museums and the public, making the museum-public interaction more convenient, efficient,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museum applications home and abroad, the article has explored the new experience design model of museum applications that combines museum's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s advantage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ive aspects of user experience design, to be specific, strategy, scope, structure, frame and expression.
[Key words] Digitization; Museum; APP; Experience design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YJA760039);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YBA417);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XSP17YBZZ138)阶段性成果。
2017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辦公室发布的数据[1]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2017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软件的用户规模不断攀升。QuestMobile①数据显示整体移动用户月平均使用APP数量为17个。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功能的日渐强大,数字产品APP下载快捷、推广难度小、使用效果好等特点获得用户的普遍认可,渗透到我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窗口,向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文化的公共机构,越来越多的人期望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获取和浏览博物馆的馆藏信息。
一、数字化语境下的博物馆APP
数字化语境下,采集文物影像建立文物数据库是博物馆在数字化层面走出的第一步。21世纪初期,各大博物馆将信息技术和自身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推出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及开发博物馆APP等方式使博物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包含通讯、娱乐、信息存储、生活辅助等各项功能,具有个人化、移动性、即时性等特点。自从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APP Store应用商店以来,APP以其多样的用途和不俗的潜力,发展延伸到博物馆领域。博物馆APP是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发展,各种博物馆APP顺应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提供了信息整合网络化、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更新实时化和信息体验互动化的一个全新平台。[2]开发博物馆APP可以进一步服务于博物馆的管理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根据目前已有博物馆APP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来看,有的适用于智能手机端、有的适用于iPad等平板电脑端。两个智能终端的屏幕尺寸不同,ipad屏幕尺寸有9.7英寸,有更大的屏幕空间来展示信息,对像素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开发设计博物馆APP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智能终端而有所区别,图形像素、信息排布、导航设置、各层级之间跳转等都要提前做好编排。除此之外,还要依据使用博物馆APP手机端和平板端的不同目标用户,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定位与分析。博物馆APP的出现更好地延伸了博物馆文物的传播范围,弥补了传统博物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二、国内外博物馆APP现状分析
博物馆APP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对博物馆信息综合展示的应用软件,和实体博物馆是互补增益的关系。[3]博物馆APP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服务性及个性化等特征。2017年李思雨在《博物馆 APP 应用现状与相应对策》中提到“博物馆APP的发展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4]除此之外,武丹在2015年发表的《博物馆APP现状及设计研究》一文中,将目前已有的博物馆APP大致分为四类[5]:一是以馆为单位的综合应用,如广东省博物馆开发的手机端APP“指尖粤博”;二是以某个特展、临展为主体,如上海博物馆出品的iPad端APP“竹镂文心”;三是以导览、讲解为目的,如卢浮宫出品的适用于iPhone、ipad端的“Louvre:Ma visite”APP ;四是以藏品或其他博物馆相关切入点开发的APP,如故宫出品的iPad端APP“清代皇帝服饰”。以上四类中,导览类是最为普遍的。相比平板端,手机端在导览这一需求上显得更加便捷,更能满足用户需要。
从国外博物馆APP来看,2003年,日本国立科技博物馆开创了博物馆手机导览的先河,最早将先进的智能手机移动通讯技术引入到博物馆的展示与导览之中。后来,用户需求体验和博物馆的交流互动更丰富,英国泰特博物馆推出的“Magic Tate Ball”APP(图1),是一款手机端使用的APP,用户通过“摇一摇”的方式获取藏品信息。法国卢浮宫的 “Musée du Louvre HD”APP是“口袋博物馆”型,给出了馆内最佳步行参观路线,从卢浮宫成千上万件藏品中精选了100件珍品,附有高清大图、详细的文字介绍及馆藏位置说明,并提供了下载和收藏的功能。
相比国外博物馆APP的开发,我国起步较晚,以信息展示或教育宣传为博物馆APP的主要定位。我国最早于2011年由国家博物馆上线“文博任我行”APP,可根据文物导览编号或者按展厅分布、文物分类等方式选择图文并茂的讲解服务。其他地方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也在迅速推进,如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武汉博物馆等都推出了官方APP,功能结构较为相似。博物馆的智能终端APP从简单的展示文物发展到在不同环境下提供给用户不同的使用体验,增强了用户使用APP的趣味性和互动感。
博物馆APP发展之快当属故宫博物院,迄今共上线了9款APP,备受用户喜爱。2013年5月,故宫出品的第一款以雍亲王胤禛的美人屏风作为主题素材的“胤禛美人图”APP上线两周下载量便超过20万次。2017年“世界博物馆日”当天发布的“故宫社区”APP(图2),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它是“基于‘宫·城创新设计概念打造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6]此款数字产品的定位及发展战略是较为全面且有意义的,但从App Store的用户点评来看,目前的功能、内容明显不完善,如特别提到的用户可以体验在线上故宫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笔者也尝试了多次却一直无法建成,用户体验遇到障碍。
就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博物馆APP来看,有几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其一,部分博物馆APP推广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使用者寥寥无几,以致被湮没在庞大的APP市场里;其二,目前博物馆APP的功能特点大同小异,将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和导览功能体现到APP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缺少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通过简单的点击浏览藏品信息的操作形式单一,用户体验枯燥乏味。应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设计出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功能,才能增加用户粘度;其三,部分博物馆APP版本更新不及时,有些仍然是开发时的初级版本,未根据当前用户的需求进行持续改进并更新资源,使产品保持活力。
三、基于用户体验要素的博物馆APP设计
設计博物馆APP时,可利用智能终端的功能、移动平台和APP的诸多优势,既结合各博物馆的特色,又注重用户的诉求,建立高效有益的信息传播方式,让使用博物馆APP的用户满意。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7]为明确用户体验的整个过程,杰西·詹姆士·加勒特将用户体验细化,绘制了“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这一模型对用户体验设计的指导清晰明确,概括了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和流程,包括:战略层(strategy)、范围层(scope)、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层(skeleton)、表现层(surface)。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它的下位层面来决定的。[8]在推进方式上,每个层面的工作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于整体之中。
(一)明确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战略层
战略层位于模型的最底层,也是基础,由用户需求和APP开发者目标决定,包括了经营开发者想从APP得到什么,用户想从APP获得什么两方面。此层面需要首先拟定一个设计开发APP的计划书,确定产品设计的目标和定位。关于产品目标,博物馆不仅具有公共教育职能,也试图通过新媒体引起更多年轻人对它的兴趣,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手机端APP和平板电脑APP,从展陈方式到传播方式都相对亲民且趋于年轻化。战略层要明确“用户需求”,界定博物馆APP的目标用户群,并进一步细化产品概念。通过对用户的任务操作特性、知觉特征、认知心理特征等研究,使用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使博物馆APP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9]在APP的设计之初,应依据参观实体博物馆的受众群体,预测使用博物馆APP的目标用户,做好访问和问卷等,并对他们的需求做出合理分析。建立一份完整的用户档案通常包括五个过程:定义目标用户群、归纳用户特征、归纳使用环境特征、归纳用户任务、塑造任务角色。 [10](图3)这有助于接下来的范围层、结构层设计优先级排序的问题。
博物馆的APP应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荣获2015年度优秀APP的“每日故宫”APP,前期做了6个多月的调研,开发负责人庄颖介绍此款APP是在手机上使用的。“每日故宫”APP以文物日历的形式每日甄选一款馆藏珍品作简要的图文介绍,打开APP几乎不到一分钟就能将当日推送的内容看完。虽有用户评价其功能单一、知识信息含量少,但其产品用户定位就是阅读时间零散、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其目标就是以简洁的界面和言简意赅的文字让他们通过手机应用较为直观地了解藏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接受、学习传统文化。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上线的一款适用于手机端的语音导览APP“MoMA Audio”(图4),产品特征较为简洁,语音导览的具体内容是关于现代艺术作品的最新解读,如策展人、艺术家和其他圈内人士对展品的评价。这款“MoMA Audio”APP功能上也很贴心,有专门针对不同用户人群的不同选择,如儿童群体、时间紧张的观者、盲人和弱视参观者,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或音频,去看、听、学习,并对关键作品进行详细地描述,
从而增强不同人群的博物馆体验。
(二)确定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的范围层
在此层面,功能规格是对APP各类功能的详细描述。在信息产品方面,内容需求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定位,而范围则是对各种内容元素要求的详细描述。
在设计一个博物馆APP之初,哪些功能和内容可以纳入该APP的范围,要有明确的价值主张,以及清晰的责任清单。如大多数的博物馆APP都有将自己的特色文物分享到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功能,以便扩大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力度,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就博物馆APP的功能来说,了解藏品的相关知识,享受全方位的博物馆观展服务,分享博物馆资源及观展感受这三项内容目前已囊括在博物馆APP中。
故宫博物院新上线的“故宫社区”APP中虽有新闻馆、文创馆、游戏馆等10余类故宫文化资源与服务形态的入口,但就目前看来其包含的功能、内容并不完善,优先上线了某些功能,其他的或因技术、时间问题还不能运行,点击则显示“敬请期待”。值得一提的是,一个APP应该致力于解决好战略目标下所定范围内的问题,如范围太过复杂或宽泛,广度、深度不够,则需考虑分别开发几种不同的APP。所以故宫博物院、法国卢浮宫根据不同功能、不同理念和定位上线了好几款APP,用户可各取所需。
(三)深入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结构层
位于第三层的结构层包括交互设计、信息架构,以便将之前确定的较为抽象的决策内容和范围,转移并且深入到用户体验的具体要素。交互设计过程包括对各种用户事件的描述以及系统如何响应用户请求。[11]交互设计关注于 “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12]在确定了APP的特征及功能组合方式后,要进一步解决用户所需信息的分布结构,区分信息的重要程度。结构层用来设计用户如何从一个界面转换到另一个界面,如何获取信息并完成任务。
信息架构是指组织信息内容的结构与方式,在数字化产品中,信息架构是对内容的
分类,并通过建立一种使用向导,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信息架构是用户体验的核心部分,应根据构想进行初步设计,描述功能、列任务清单和路线图。博物馆APP多采用扁平化的信息架构,层级分明,避免用户的观察路径混淆,甚至找不到APP应用提供的信息内容。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胤禛美人图”APP适用于平板电脑端,整体布局合理,文字导航清晰;12幅美人屏风画像被分为四页,每页展示三幅;单幅美人图中,可点击图中家具、摆设、挂画、文玩、头饰等进行互动,有相关信息呈现,点触画作则可整幅欣赏。除此之外,长按界面中左下角“对比”字样按钮可查看画作构图。(图5)
在用户体验中,“叙事”具有解释、触发想象、激发新创意、建立共识、说服他人的重要作用,可为产品的信息架构提供发展
线索。在博物馆领域,叙事被视为展示中的通用语言,展品和观众之间的移情纽带,弥合时空距离和文化差异的黏合剂。[13]如故宫博物院出品的专为9-11岁儿童打造的“皇帝的一天”平板电脑应用APP,以皇帝一天的饮食起居为叙事主线,以早起、骑射、早读等8件事情作为分支结构来完成任务。此款APP利用了平板电脑的大屏幕和互动方便等特点,在包含有故事内容的趣味游戏中让孩子扮演皇帝的角色,获取信息、触发想象。通过APP让孩子们沉浸在一个完全预设好的虚拟环境中,让他/她在这个模拟的“空间”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存在感,通过漫游的形式去自主发现并拥有一个高度个人化的体验。[14]
(四)优化界面、导航和信息设计构成的框架层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可使有限的APP界面中出现的元素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果和作用。框架层中的界面设计要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功能产生互动的各界面元素。界面设计应考虑可交互元素的布局,信息设计则应考虑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排布。博物馆APP的用户体验中,尤其要注意是在手机端使用还是在平板电脑端使用,这涉及用户使用设备习惯的问题。良好的交互产品在所有细节设计中都应确保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导航类似一个触发装置,用于告诉用户可以从中获取什么。适用于平板电脑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图6)的导航和界面设计做得很生动,利用平板电脑的大屏幕以动画的形式叙述了画作的故事背景。进入画作主场景后,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从整体到局部,有很多文字都可点击,由此进入可向用户全方位解读此幅名画。用触控技术来规划视觉流程,营造了一种秉烛夜读的意境,通过声音和文字相结合,对画面的线条、布局、寓意进行解说,吸引用户跟随设定的故事情节,深度感受内容情境。每一层都给用户不同的体验,在体验层长按屏幕中的“乐师”文字,还有真人演奏的视频,在信息设计方面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统一。
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在许多博物馆
中也有体现,如通过手机端“故宫展览”APP(图7)可在展厅中全景虚拟漫游,足不出户即可“亲临现场”。“故宫展览”APP的“以图搜图”功能引入了图像特征分析匹配技术,摆脱了枯燥呆板的二维码。博物馆APP定位不同,会在信息架构、交互方式、视觉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和样貌,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智能手机由于受到屏幕容量的限制,在信息的展示方式上会针对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适当的细化和简化。
(五)结合内容、功能、美学的视觉设计表现层
博物館APP中视觉元素的形态、组织展示方式、图形、文字、色彩、布局、动态效果等都对视觉风格造成影响,向用户传递一种特定的体验。高品质的界面能很好地抓住用户的眼球并迅速向用户表明为什么要下载该APP应用,以及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15]在视觉设计中,一个平淡的产品会导致用户视线游离,而通过对比的手段可以帮助用户区分APP界面中的导航元素之间的关系,强化开发者想突显的内容。表现层最终呈现的APP是一个“设计合成品”。由各层级已决定的内容一步步来实现的。视觉风格又是视觉元素中最容易被用户感知的,博物馆类APP更多的是针对年轻人群来普及推广传播文化,因此需采用目标人群偏爱的审美形式,以此明确APP的视觉风格。
故宫系列APP的整套体系感较强,色调、排版统一,体现统一的品牌识别形象。“每日故宫”APP(图8)的整体界面打破了人们往日对故宫红墙琉璃瓦配色的印象,金色“宫”字LOGO 在界面白底上清晰简约却突显层次感和设计感。而“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故宫社区”三款APP的图标(图9)右上角统一有“宫”字样的红色印章,象征了昔日故宫的一种权力隐喻。“每日故宫”APP应用加载的日历为数字配金色描边的镂空样式,隐约可见其背后的藏品,让观者有一种欲观其妙的期待。
此外,色彩具有唤起观赏者心理情感的力量,也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部分。[16]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APP(图10) 其图形、图标的色彩运用简洁明了,界面图标均为识别度很高的单色简洁形状,以红、黑、白、灰四种颜色作为界面功能的主要区分,四种颜色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呼应了载入页“MoMA”红黑色LOGO,这不仅强化了品牌形象,也吸引了观者的目光。
结语
博物馆承载了民族的历史与文明,是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教育基地,将传统的博物馆形态与新兴的数字技术相结合,数字化建设是提升博物馆整体品质的重要力量。博物馆APP围绕用户最实际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信息和便捷服务。通过对博物馆APP设计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五个层面的整体设计,强化了用户对博物馆APP的使用体验,拓展了博物馆观展的传播渠道。
注释
①QuestMobile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移动端大数据商业服务,尤其聚焦移动APP及移动用户行为数据拾取、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7-08-04)[2017-09-03].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672.htm.
[2]吴昌稳.移动互联浪潮下的APP及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J].福建文博,2012(2):76.
[3]王颖.移动互联时代博物馆APP设计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8):113.
[4]李思雨.博物馆APP 应用现状与相应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93.
[5]武丹.博物馆APP现状及设计研究[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2015(9):374.
[6]故宮博物院官网.当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故宫博物院新版官方中文网站暨《故宫社区》App正式发布[EB/OL].(2017-05-19)[2017-09-03].http://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38025.html.
[7]李桂华.信息服务设计与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40.
[8]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