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夸张”写作教学
姜恩华
摘? ?要:开展一堂关于“夸张”修辞的作文课,对教师的知识和知识教学都是严峻的考验。基于学生立场的修辞写作教学,可以从三方面着力:关注心理机制,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初动力;搭建写作支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螺旋上升;创设语用情境,寻求学生写作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写作教学;学生立场;夸张
浙江省2018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主题是“‘修辞与写作教学”,要求围绕“拟人”“夸张”和“象征”三种修辞格开展写作教学。笔者有幸参与了其中一节“夸张”写作课的磨课过程,受益颇多。以下就以由江山市新塘边初中王彦才老师现场展示的写作课《夸张,让真实更真实》为例,谈谈笔者对“夸张”写作教学的一点粗浅思考。
叶黎明教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普遍面临知识与知识教学的双重困境。”[1]尽管修辞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堪称“老面孔”,对“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知识学生应该说并不陌生,但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修辞知识运用于写作,与平常阅读教学中辨别修辞手法并品析其表达效果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旦进入到写作的层面,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个修辞“是什么”“怎么样”,更需要知道这个修辞应该“怎么写”“怎么用”。故而,如何进行修辞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就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也是此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致力突破的地方。
笔者认为,知识的专业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高高在上,知识教学必须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并顺着学生的感觉和“生长”推进。设计修辞写作课,需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做文章,即基于学生的立场探寻修辞写作教学的合宜路径。
一、关注心理机制,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初动力
夸张指的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的修辞方式。[2]它可以使形象生动突出,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进而将情、景、物融為一体,给语言增添幽默、讽刺的意味,进而收到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认知心理学认为,夸张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关系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超常规的变异心理过程。[3]只有言说者对某一客观存在的事物拥有了复杂的情绪(主要指言说者对事物的主观好恶),言说者才能够精巧、恰当地运用夸张进行表达;否则,其“夸张”只会是没有表达张力的恶意夸大而已。
基于以上认识可知,要求学生运用夸张进行写作,如果只是布置一个简单粗暴的写作任务,学生是很难在短时间里面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夸张”的。唯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机制,了解言说者心理过程中的“夸张”因何而产生,着力于找到学生的情感“爆炸点”,让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写作动力,“夸张”才能够达成其效果。
请看王老师的课堂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好!当我步入白云中学的时候,学校给我的印象是幽静;当我见到同学们的时候,大家给我的印象是认真。初次见面,你们对我有什么印象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生:王老师长得帅。
师:谢谢你的鼓励!长得不帅可是我初中以来最大的烦恼啊。你的烦恼是什么?
[学生述说自己的烦恼。]
师:好吧,今天成了“吐槽大会”了。老师最近也有烦恼啊。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你在时,你是一切。你不在时,一切是你。]
师:请一位同学帮我读一读。你感受到我的烦恼了吗?
[学生谈感受。]
师:谢谢你读懂了我。这学期我和爱人两地分居,这造成了我最大的烦恼。情到深处自然有夸张。
[教师出示课题:夸张。]
师:请你也用一个夸张的句子把你的烦恼表达出来吧。
[学生写作。]
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以聊天的方式慢慢展开话题,不直接出示“夸张”这一课题概念,而是由学生的烦恼切入。事实上,对待类似“烦恼”这种主观情绪强烈的话题,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学生会很容易甚至不自觉地进行“夸张”的表达。教师正是通过找到这个巧妙的切入点,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体验铺设了桥梁,而接下去的课堂写作提升也都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其教学展开就容易多了。
二、搭建写作支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烦恼”的话题犹如一个炸弹的引线,能够很好地触发学生进行“夸张”表达,学生也都有了自己的“夸张”,但这些“夸张”的表现力、贴切度、精彩性显得参差不齐,水平不一。这也正是教师可以顺势而为开展教学的地方,也正是这堂修辞写作课真正的课堂生长点。
此时,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学生的现有经验水平与‘这一次写作所面临的写作动机、生活经验和表达经验的直接落差”[4]。课堂进行到这里主要是表达经验上的落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写作学习支架。
在这堂课中,执教者主要构建了如下三个写作学习支架:
1.“多角度感知”支架
师:如何让我们的夸张更新奇?下面这些句子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情境1:当你看到老师拿了一沓试卷进来的时候……
情境2:当你摸到厚厚的作业本的时候……
情境3:当你闻到试卷的油墨味的时候……
情境4:每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周五,老师说“今天的作业”的时候……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联想呢?(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联想)
[学生根据手中所持写作单的颜色(有红、绿、蓝、黄四种颜色),选择对应的感知角度(教师规定),用“夸张”表现自己的烦恼。]
2.“多维度变形”支架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感官角度进行体验,新奇的夸张还可以通过不同维度的变形实现——可以从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维度对事物进行变形。
[学生选择一个维度进行“夸张”或修改自己原有的“夸张”,表达自己的烦恼。]
[学生互评:他(她)是从哪个维度进行变形的?有没有让句子变得更新奇?]
3.“多方法夸张”支架
师:看下面三个例子,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例1: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
例2: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例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红楼梦》)
[学生发表看法。]
师:(小结)同样是从时间维度进行夸张,三个例子分别运用了夸张的三种不同方法——扩大、缩小、超前。
[学生判断自己刚才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是扩大、缩小还是超前?在此基础上挑战自己:换一种方法,试着写出更精彩的“夸张”。]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主体部分。通过多角度感知、多维度变形和多方法夸张三个写作学习支架的架设,学生能够渐渐丰富自己的感官体验,也深挖出对原有“烦恼”的深度体验,再通过写作维度、写作方法上的拓展,从而使自己原有的“夸张”更为新奇、更为精巧。
这一过程,使“夸张”的写作进程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而学生也正如维果斯基“最新发展区”理念所阐明的那样,是在“跳起来摘桃子”,每次取得一点进步,就能享受一份写作的成就感。
同时,三个写作学习支架之间又存在一种逻辑依附的关系,使学生对“夸张”手法的把握有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这既是对所写夸张语句的不断提升、优化,也是教师可给予学生的“夸张”修辞写作的一个可固化程序、范式。
三、创设语用情境,寻求学生写作的价值意义
荣维东教授引述全美写作工程(NWP)和全美教育发展评价委员会(NAEP)的研究报告表明,学生的写作质量与作文命题质量之间存在很大关联。他认为:“有效写作任务具有真实性、交流性、参与性的特征。”[5]当前,我们一大部分教师已经逐渐地意识到,缺乏交际语境的写作极易流于空洞,成为为人所诟病的“小文人语篇”。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有清晰的写作对象,也就能够使学生拥有持久而坚定的内在写作驱动力。
在王老师的教学中,围绕“烦恼”的话题激活了学生内心的表达诉求,通过多个写作学习支架的帮助学生又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夸张”更精彩。接着,学生还应知道自己的“夸张”到底拿来干什么用——也就是从语用的层面追寻修辞写作的终极价值。因此,王老师顺势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把这堂课上你写的句子连成一段话,准备说给你最想倾诉的人听,让他(她)也相信你的烦恼,也许他(她)还能解决你的问题呢。那么,你想说给谁听?他(她)是个怎样的人?假想他(她)就在眼前,说给他(她)听。
[学生说。教师引导学生作相应评价:依你的了解,你觉得这位同学的烦恼能打动他(她)的倾诉对象吗?]
“倾诉烦恼”这一情境,可以让之前的写作活动体现出其语用价值,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夸张能表达心声,增加感染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充分认识到“夸张”修辞的这一效用。
但“夸张”的作用并不仅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夸张”还能够突出客观事物的特征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比如当今社会中随处可见的广告、漫画等。“夸张”还具有通过创造讽刺的效果以揭示真相的功能,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将小小的修辞写作引向修辞这一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价值,也就是发挥其语用的功能,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修辞手法有真正的体认,也才能够真正地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
因此,这节课的最后环节,王老师设置了两个可供学生选择的写作任务:
任务一:设计一则广告
今天全省各地的老师来到了台州,台州真是一个富饶的地方,有很多特产。请你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某种本地特产做个广告,让客人多带些回去,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写作支架】我要用夸张的手法为
写一句广告语,它的特点是? ? ? ? ? ? ? ?,我从
角度体验它,从? ? ? ? ? ? ? ?维度进行变形,用? ? ? ? ? ? ? ?的方法,目的是? ? ? ? ? ? ? ?,對象是? ? ? ? ? ? ? ?。
【范例】德芙巧克力广告视频
任务二:达成讽刺意味
历史上有很多昏庸无能、奢侈无度的君王,如果要你用夸张来揭示真相,你会怎么写?
请以“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为开头进行续写,用“夸张”揭示一下君王的真面目。
【写作支架】我要用夸张的手法揭示这位君主?的真面目。我从?角度体验它,从?维度进行变形,用?的方法。
【范例】《皇帝的新装》片段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语用情境写作的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写作支架”和“范例”两个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用“夸张”进行写作的方法,从“学方法”到“试方法”,写作的支架还无法实现完全撤离,学生还不具备那样高的水平。该环节相当于是对方法的再“试用”,而写作支架的给出其实又是对本课所学习到的程序性知识的再强化。“范例”的出示本身就是支架式写作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示范与指导。因为这一环节中的两个情境任务本身已经是对“夸张”语用价值的延展,对学生而言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范例的给出显得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
[1]叶黎明.支架:走向专业的写作知识教学[J].语文学习,2018(4):56-61.
[2]李淑康,李克.夸张——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J].前沿,2008(11):180-183.
[3]蒋冰清.夸张的认知心理机制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4):39-42.
[4]周子房.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5(7~8):10-15.
[5]荣维东.写作教学的关键要素与基本环节[J].语文建设,2018(6):21-25.